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牧者密续在线阅读 -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与我同在》

第四百二十八章 《与我同在》

    牧者密续玻璃台阶第四百二十八章《与我同在》艾华斯与伊莎贝尔都没有阻止雅妮斯的离开。

    这是早已被预见的离别,也是注定的分离。若是这时再强留对方,那就不礼貌也不好看了。

    而且艾华斯还知道另一个隐秘的理由。雅妮斯在这时离开,才有机会改变她未来的悲剧。

    雅妮斯是一位标准的画师,她的主要法力是水属性。

    而基于她对于均衡道途的理解,雅妮斯除了水属性的法力之外,也同样有风、土、火三种属性的法力,比例恰好是8:5:5:5。

    因为这个奇妙的比例,雅妮斯当时被玩家们吐槽为“黄金比例烧麦人”……因此艾华斯记得特别清楚。

    这也与雅妮斯的性格相似。

    她平时的性格与常人非常相似、相当开朗,完全看不到道途深入到第五能级后的偏执。但她深层的人格,却是一捧无形之水。

    时而温和如涓流,时而狂暴如海啸。

    有时是冰,有时是雾,有时是雪,有时是泉。

    但只有那个不可捉摸、千变万化的才是均衡之水。

    若是长久的停留、渐渐静止,就会因为附着“永恒”的概念而变成冰。

    到了那时,就要偏斜到黄昏道途了。

    虽然严格来说,黄昏道途并不是错误的道路……但事到如今,雅妮斯已经没法回头了。

    美之道途的准则是流动与永恒。虽然美之道途的职业非常多,但大致来说只分两个流派:

    一个偏向于均衡道途,强调“镜之美”,保持艺术家的理性与保守、以均衡的理性与规则去驾驭自己的感性,这就是流动;另一个偏向于黄昏道途,强调“极之美”,试图追求那永恒而刹那的究极之美,这就是永恒。

    均衡与黄昏本就具有相似之处。一个圣数为5,在九个数字之中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数都是最中间的,守护宝石是黄玉;另一个圣数为9,乃圣数之极,守护宝石又是琥珀。

    正如美与适应的道途灵光都接近绿色,均衡与黄昏的颜色也都接近黄色。

    毕竟美之道途的柱神是双生镜……而一面镜子不可能凭空映像。如同美必须向外界寻求一般。

    正因如此,美之道途的超凡者到了纯粹艺术领域的极限之后,就必然会走上第二道途。虽然也有追奉其他道途的,但那与美之道途本身无关。

    雅妮斯作为科班出身的超凡者,她当年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均衡之道。

    所谓的“魔画”,这种蕴藏着特殊力量的动态画,就是融于均衡道途的技法而产生的奇迹。它的本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炼金造物,因此理所当然的具有力量、并且可以量产。

    但等雅妮斯后来抵达某个境界之后,就对自己最初选择的道途产生了质疑。

    这也很正常……每一个艺术家在抵达某个领域之后,都很难抗拒“黄昏”的呼唤。而画家与雕塑家接受的呼唤是最强烈的。

    可雅妮斯自己并没有黄昏道途的力量。

    因此她追寻黄昏道途的天司碎片,试图将其制成颜料、借助它的力量来完成一幅登峰造极的静态画。

    如果她是错的,那么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是她浪费了天司碎片,仅仅制成了一幅魔画;要么就是因为无法承受道途冲突而死。

    但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雅妮斯确实证明了,她当年真选错了路——她的确有黄昏道途的天赋,并且远大于均衡道途。可是她已经没法后悔了。

    她所能做的就是穷尽自己的力量,消耗掉自己以往的全部人生,以全部的执念来绘制自己最后的一幅作品。

    未来的她所画的那幅《珀中颅骨》的静态画里,那发着昏黄色光辉的、正是雅妮斯自己的颅骨。

    这也是为什么美之道途的超凡者要到某个等级后,才会开始选择自己的第二道途。至少在美之道途超凡者身上,均衡与黄昏是完全相悖的两条道路。选择一条就意味着否定另一条。

    她所教给伊莎贝尔的“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这种理念,那就是属于均衡道途的理念;而黄昏道途的理念则是“假的也可以变成真的、真的也可以变成假的”。

    所以偏斜到黄昏道途、失控并化为幻魔的雅妮斯,就能轻而易举将现实与虚幻来回切换。

    那正是有黄昏道途加持的“美”所能做到的事。而那时她的法力池就变成了纯粹而单一的水属性。

    ——如今看来,索菲亚女王之死,恐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作为长生种,她与太多人类缔结了友谊。反复经历结缘与离别,她的精神终究还是渐渐偏向了黄昏之道。

    她想要凝固那已逝的过去、不想承认索菲亚之死、想要在玻璃岛长久的绘画、画的越来越慢……这正是因为她的精神正在向黄昏偏斜。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恐怕雅妮斯大师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偏斜的。

    哪怕阻止雅妮斯得到灵珀天司的天司碎片也没有用——她的心在那时已经扭曲了、能拦住一时也拦不住一世。

    追根溯源,就是因为那条世界线的索菲亚算不得善终。

    她并非是因衰老而死、而是因背叛而死——紧接着上演的便是无比丑陋的夺权戏码。

    雅妮斯根本没机会向索菲亚告别,而这最初也是最后的一幅画更是没有心情好好画出来。

    她只能背上自己的画板,失望的离开阿瓦隆。而这份情感她并没有忘记,而是始终积压在她的心底,最终成为了吞没雅妮斯人性的心魔。

    ——然而艾华斯改变了这个未来。

    她最终还是安安静静画完了这幅画,并且没有将画带走、而是将画留给了艾华斯他们。

    这就是舍弃。

    她终究还是放下了自己的执念,吐出了胸中的郁郁之气、坦然承认了友人之死。

    也因此,那沉静近冰的水才会再度流动、化为不可捉摸的雾,随风飘向那未知的远方。

    雅妮斯此时的离别,正是她救赎的开始。

    她的命运就此改变。

    那一句“人生苦短,好好珍惜”,也正是她对自己的挚友索菲亚一生的惋惜与喟叹。

    这一世与雅妮斯大师的相处,让艾华斯还是挺喜欢这个温柔又洒脱的长辈的。能有机会改变她的命运、拯救她的未来,艾华斯还是很高兴的。

    唯一的遗憾在于……被雅妮斯这么一打岔,艾华斯与伊莎贝尔只能赶紧先返回银与锡之殿。

    原本两人是打算在1898年的最后一天,在伊莎贝尔女王难得的假期里逛街逛满一下午的,如今只好提前结束。

    ——这样重要的东西,若是在外面不小心弄脏了、弄破了,那可要心疼死了。

    这幅画无疑称得上是雅妮斯大师的得意之作,更是蕴藏着她浓烈的情感与回忆的宝贵礼物,同时也是纪念艾华斯改变了雅妮斯命运的证明。

    伊莎贝尔光是随便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美的共鸣”、从而提升道途之力的强度。

    她甚至感觉自己隐约摸到了第四能级的门槛。

    这是美之道途超凡者的主要晋升方式。

    如同牧师除了每日的祈祷之外,治疗他人也是提升道途能级的重要途径;而美之道途除了每日的基本练习,最重要的提升手段就是“审美”。

    无论是听歌看戏、亦或是欣赏画作与雕塑,只要能从中产生共鸣、有所感悟与触动并立刻提升自己对应领域的水平,那就代表着道途力量的提升。

    伊莎贝尔正是因为长久以来积蓄的底蕴,才能在踏上超凡之路后,与夏洛克的智慧道途同步进阶,甚至如今还能反超。

    夏洛克如今离第四能级还远,但伊莎贝尔已经摸到了边。

    这正是那么多年积累的审美经验,使她得以厚积薄发。

    当然,如果水平与天赋太差的话也很难意识到某幅画、某部歌剧的美妙之处。

    如果不是伊莎贝尔,而是学校里的其他学生,恐怕没法从这幅画中得到任何好处……

    这幅画能让长久卡在第三、甚至第四能级的画师得到启发,大概率获得感悟。

    可以说是国宝了——有了这幅画,阿瓦隆就有了美之道途第五能级的传承。

    这无疑是一份厚礼。

    ……可如果只让艾华斯把它送回去的话,他又放心不下伊莎贝尔的安全。

    他们这次出门逛街是隐藏了身份出来散心的,也自然没有带随从、仆人与护卫。

    唯独在这时会怀念摄像头精雅妮斯大师的监视。

    可是她如今已经离开了。除非她突然想念起了阿瓦隆的朋友们、才有可能会通过那些画像而回来看一眼。

    而根据雅妮斯的洒脱性格,恐怕很久很久都不会回来了。

    看着因为没法逛街而有些失落的伊莎贝尔,艾华斯心中有些不忍。

    尤其伊莎贝尔如今还使用着尤利娅的外貌,挎着那副小猫批脸,这就让艾华斯心中双倍不忍。

    他突然开口,想要分散伊莎贝尔的注意力:“你想好给它起什么名字了吗?雅妮斯大师好像没有给这幅画起名呢。”

    “我来吗?”

    伊莎贝尔有些讶异。

    “当然,”艾华斯抱着画笑道,“你总不能让我来起名吧?你可是真正的‘全才’呢。”

    不知想到了什么,伊莎贝尔原本有些失落的情绪突然变得高涨起来、兴致勃勃的说道:“那就我来!让我好好想一想……”

    艾华斯的计策是成功的。

    使用“尤利娅”外貌的伊莎贝尔直到返回银与锡之殿,都始终眉头紧皱、专心思考着。

    伊莎贝尔的伪装是真的不错。

    艾华斯盯着她的侧脸,忍不住在心里想着。

    今天散步应该是没机会了……但明天是司烛祭,也挺热闹的。还是可以出来散散心的。

    伊莎贝尔如果能熟练使用雅妮斯大师给她重新制作的这张“画皮”,那她就算自己出来玩,艾华斯也不用担心她会出现意外了。

    “有了!”

    伊莎贝尔突然轻轻拽了拽艾华斯的衣角,凑了过来。

    她认真的,一字一句的说道:“就叫它……《与我同在》。”

    艾华斯闻言,稍稍愣了一下。

    他很快意识到,伊莎贝尔为何如此起名。因此无奈的笑了出来。

    除了雅妮斯与索菲亚的友谊之外……更是因为艾华斯就在今天上午,对她说了那句让伊莎贝尔记忆深刻、无法忘怀的话。

    “——我与伱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