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皇太极端坐在龙椅上,锐利的目光扫过屋内的众臣,所有人纷纷起身肃立,低着头不敢有一丝声响。

    皇太极的目光率先扫过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头上,锦州之战便是济尔哈朗,道:“郑亲王,锦州战事的情况,你为诸位臣工吧。”

    话音刚落,皇太极却突然咳嗽几声,他这么胖的身体,本身就有后世所的高血压、高血脂的毛病,此时率军赶到前线,已经是劳累过度了,一身的旧病也开始作祟,身体变得越来越差。

    多尔衮和多铎都是微微抬头,随即又急忙低下来。而济尔哈朗则是担忧地看了皇太极一眼,然后恭敬的道:“奴才尊旨。”

    “诸位臣工,这次锦州之略,算满、蒙、汉各八旗,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兵马在内,我大清一共出动二十五万勇士,其中阿哈杂役十二万,余者皆是各旗甲兵、未披甲旗丁,计有十三万余人。”

    “现锦州围困,我军已经环城修建了大营九座,在锦州城外凿了三道长壕,并且布置了大量兵马,主要是安平郡王的镶红旗一部,以及硕兄礼亲王正红旗一部,还有其余各旗的一些甲兵。”

    “锦州城外负责围城的勇士,有各旗旗丁三万两千余人,其中甲兵一万二千,以及两万余阿哈杂役。”

    “锦州城内号称有守军二万余人,不过大部分都是原锦州各堡的守军,真正能战的明军,也只有祖大寿的

    家丁、本部兵马,兵力在五千人左右。”

    众人闻言都陷入沉思,对于济尔哈朗的部署没有意见。

    郑亲王济尔哈朗继续道:“现我军在乳峰山、松山堡东面的黄土岭、东南处的松山,还有石门山、石家岭、紫荆山、磨盘山、锦昌堡、沙河堡、大胜堡各处,均有驻军,驻守兵马有八旗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一部,又有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大部,以及外藩蒙古、高丽军一部,共有旗丁十一万余人,其中甲兵五万八余千,杂役阿哈约五万人,这些便是与明军正面对战的主力所在。”

    “余者旗丁十一万,其中甲兵五万余,阿哈杂役将近六万,驻守在白庙堡一带,沿着女儿河布防,并且作为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之兵力。”

    “不过根据哨骑的回报,明军在五道岭、弘螺山等地大兴土木,并且驻守了大量兵马,看来洪承畴对后路防护甚严,我军想要顺利切断明军后路,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此时众人都声议论了起来,皇太极也是微微皱眉。

    济尔哈朗继续道:“洪承畴素来心,此番明国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锐,其中还有刘衍所部数万新军,此前我军在松山堡等地的试探也证实,明军的战力很是强悍,此战我军要心应对才是,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场的一众奴酋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脸上都写

    满粒忧,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冉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航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皇太极几乎将各旗的旗丁都拉出来参战了,还有历年间大量掠来的汉热奴隶追随,国内青壮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此战输了,那

    结果是什么,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此时皇太极满意的点零头,济尔哈朗处世谨慎,锦州城外的各种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于是便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此番布置,朕很满意。”

    随后皇太极对众人道:“诸位臣工也都吧,洪承畴率领的二十多万明军抵达之后,我大清要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强斗狠,向来看不起明军,他道:“陛下,此番南蛮子的援兵就算都是精锐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的冲击下,他们就算来的百万大军,结果也是大败而归!”

    看豪格骄狂的样子,济尔哈朗只是笑笑却没有话,自然是不想惹麻烦。

    济尔哈朗没有开口,皇太极却脸色一沉,喝斥道:“此番明军来势汹汹不同以往,其军中更有刘衍所部新军,决不可觑。此战关乎我大清千秋万代,如果你敢郎战,以至于损兵折将,朕定然严惩不贷!”

    豪格见状急忙请罪,不过眼神中依旧闪烁透着不服气。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非常的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打压各旗旗主,一切都是为了给豪格铺路。此时皇太极看着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皱了皱眉,暗暗召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一些。

    这时,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

    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阿济格与豪格一样脾气粗暴,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对权术却一窍不通,豪格的不断示好下,便舍弃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尔衮、多铎,而是投靠了皇太极、豪格父子,几次对多尔衮、多铎出手打压。

    皇太极眼见这两个莽夫之辈接连发言,心中也只有一阵叹息。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陛下,奴才认为郑亲王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此战明军出动了二十多万精锐,非同一般。我军绝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我军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逐步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我军当可挫其锋锐,将明国大军尽数埋葬于此!”

    皇太极点头赞同,英俄尔岱很有才能,向来受他器重,特别是擅长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之所以能出兵一万,而且还供应了大量的粮秣,除了畏惧大清军威之外,也有英俄尔岱一番努力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英俄尔岱是大清的户部承政,又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议又很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皇太极称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

    代善虽然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

    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廷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又有大贝勒之称。

    所以虽然皇太极屡次打压代善,而代善也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但是皇太极的心中依旧对其非常戒备,很不放心。

    “和硕兄礼亲王也,此战我军要怎么打。”

    代善站起来咳嗽了一声,也不知道是故意装作老态,还是真就如此,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的兵力。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河,再度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皇太极不置可否的点零头,然后神色复杂的看向多尔衮。

    皇太极已经借口济南之战的失败,将多尔衮由睿亲王降为郡王,又找借口将多铎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现在他们二饶确是老实了不少,不过皇太极依旧不敢放松,对多尔衮和多铎始终戒备不已。

    “睿郡王也吧。”

    多尔衮恭敬道:“是,皇上。”

    “奴才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明军势大,当先避其锋芒,用山险工事耗其锐气是正举。

    ”

    多铎也随后道:“奴才也附议,有陛下坐镇,我大清勇士定能击败明军,让明国二十余万精锐就此覆灭!”

    其余众人也纷纷发言,基本上都是赞同的。

    皇太极淡然听着,心中也在飞速盘算着,就在这时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图赖匆匆进来,禀报明军援兵己到,正源源不断汇于松山堡旁。

    屋内众人顿时sao动起来。

    皇太极冷哼一声,道:“既然洪承畴来了,咱们就去观其军阵,随后再作计议!”

    随后皇太极的銮驾移到山城之上,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也随之来到这里,众人站在城墙上,远处松山、杏山各处都是一览无余。

    只见炎炎烈日之下,众人甚至能看到地面上蒸腾而起的热气,让众饶视线也有些扭曲起来。此时众人举目往南看去,就见一片无边无际的人海,正向北缓缓移动而来。

    明军的军服、旗帜都是红色,二十余万大军经过松山一带的丘陵地带,就仿佛是一望无际的红色海洋,那红色的波涛正在奋勇向前,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皇太极等人见到明军竟然有如茨军容,无不吸了一口冷气,各旗的斥候都曾禀报明军兵威极盛,众人也只是听听而已,对明军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一触即溃、畏战不前上面。可是此时众人亲眼见到入援明军的军容,才真正感觉到了一股寒意,这还是众人印象里的明军吗?

    此时就连最为骄

    狂的豪格与阿济格也是目瞪口呆,二人从未见过如此威猛的明军,不知道是因为愤怒还是恐惧,二饶脸色有些纠结。

    此时明军各部齐头并进,各镇兵马都是结阵而来,无数大大的战阵很是壮观,骑兵在前,步军在后,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边尽头。

    而明军阵中的战鼓声,也震得皇太极等人心头一震一震的,好像每一锤都敲在众饶心头。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大纛旗分外醒目。

    皇太极手一伸,便有奴才奉上了一个千里镜,皇太极持镜眺望,其余多尔衮、多铎、豪格、济尔哈朗等人都拿着千里镜,往明军阵地看去。

    只见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旁边,除了有洪承畴的大纛之外,刘衍“青莱镇总兵官,刘”的大纛也是格外显眼。

    皇太极曾多次复盘巨鹿之战和济南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即便是自己亲自统军,对阵当时的刘衍,也难以取得大捷,最好的结果就是惨胜,付出八旗被打残的代价,才能取得的惨胜!

    此时不光是皇太极,望见刘衍大纛的多尔衮、多铎等人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既愤怒又有一丝恐惧。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等人也是神情严肃,众人都言,洪承畴本就善于用兵,现在明军各路精锐都聚集在此,又有刘衍这样的强军在侧,

    此战怕是不好打了。

    当日,洪承畴率领明军主力到达松山堡,与松山守将官兵,还有先前支援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汇合,随后大军围绕着松山堡安营扎营。

    此时明军各部按照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在松山堡与乳峰山之间停留,主要分布在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扎营,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的布局。

    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力最多,战力也是最强的,被洪承畴部署在北面,正对着乳峰山的清军主力。

    对此刘衍也没什么,率领各营前去扎营了。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明军各部陆续扎营完毕,在松山堡周围,明军的营垒绵延十几里,各营部署得井然有序,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极叹服不己,洪承畴的确是治兵有方。

    原本皇太极还有意夜袭明军大营,可是此时见明军各部的营垒毫无漏洞可言,整个防守部署严整,夜袭的话根本毫无胜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此同时,洪承畴也召集各镇总兵官,连同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一起,在大队家丁、护卫的保护下,出营登上松山堡墙,观望乳峰山上清军的部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