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在线阅读 - 0698【请神容易送神难】

0698【请神容易送神难】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698【请神容易送神难】妙清和尚当然是死了,他常年跟随国王左右,开京派软禁国王之时,把妙清斥为妖僧一刀砍死。

    但郑知常却惊险逃了出来,因为有好友文公仁给他报信。

    文公仁出身落魄家族,由于长得英俊帅气,又精通诗词文章,被高丽前宰相崔思诹招为女婿。

    崔思诹是“海东孔子”崔冲的孙子,这个家族连续六代人做高丽宰相。

    文公仁身为开京豪族女婿,却与西京派的郑知常交往密切。就连一代妖僧妙清和尚,也是文公仁推荐给高丽国王的。

    金富轼派来的使者,刚刚离开此间大殿,郑知常就从偏殿走出,跪在地上嚎啕大哭:“陛下,这些开京贵族只知争权,不惜勾结女真泄露军情,竟然还目无尊上软禁国王。如今他们更是胆大包天,居然又来哄骗大明圣天子。请陛下发兵高丽,将这些妖邪全部剪除!”

    朱国祥问道:“金国由于去年吃败仗,今年到处闹饥荒,而平壤又是鱼米之乡。金兵既然占了平壤,高丽的西京贵族还能剩多少?”

    郑知常一时间难以回答,估计整个平壤地区,都被金国给抢成白地了。

    开京派必然趁机清理朝堂,大举屠杀、流放西京派官员。这等于开京派和金国联手,从朝堂到地方疯狂清洗西京派,平壤势力从此在高丽一蹶不振。

    至于郑知常的家属,男的流放荒岛,女的充为官奴。

    这位状元出身的高丽第一才子,已经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

    朱铭突然踱步走过来,问道:“郑先生是否愿做中国人?”

    郑知常似乎听明白了,悲愤质问道:“煌煌天朝上国,竟也要趁人之危,兼并下国疆土吗?”

    朱铭问道:“郑先生可是平壤人?”

    “是。”郑知常说。

    朱铭又问:“郑先生可知‘平壤’是谁命名的?”

    郑知常说:“箕子。”

    近百年来,儒家文化在高丽日渐兴盛,高丽国内开始注重历史传统,不断碰瓷各种古代名人和强盛势力。

    箕子朝鲜和高句丽,都属于高丽碰瓷的对象。

    十六年前,高丽在平壤修建箕子墓和箕子祠,崇拜箕子的风气一时间达到顶峰。

    而这些跟箕子有关的建筑,正是西京派贵族修建的。他们把平壤视为高丽的文化中心,把自己当成箕子的子孙,以此彰显平壤才是高丽正统,并年复一年的撺掇国王迁都平壤。

    勾结金国、软禁国王的金富轼,正在用汉字编撰一部史书:《三国史记》。

    后世的韩国学者发明历史,许多奇葩观点都源于此书。

    金富轼编撰《三国史记》的根本目的,就是跟西京派的箕子崇拜打擂台。他们用一部半虚构的官方史书,证明开州和南部文化才是高丽正统,跟平壤那边的西京派抢夺正统地位。

    归根结底,南北利益矛盾。

    朱铭问道:“箕子可是中国之人?”

    郑知常说:“箕子是殷商贵族。”

    箕子率领商朝移民,在平壤定都建国,并获得周天子认可。这种史学观点,高丽国人不但赞同,还被西京派反复宣扬,以此证明平壤是高丽起源,是他们劝国王迁都的最重要依据。

    朱铭又问:“郑先生可知汉四郡?”

    “知道。”郑知常说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平壤属于汉朝的乐浪郡朝鲜县,而此时的高丽首都开州,同样也归属乐浪郡管辖。

    朱铭说道:“以前的高句丽,不过是中国治下一土邦而已。而现在的高丽国,则是高句丽境内一蛮酋窃土而建。阁下身为平壤士子,为何要效忠一蛮酋的后代?说不定阁下的先祖,是箕子之后,是汉四郡豪族之后。”

    郑知常的心情极为纠结。

    一方面,他跟平壤士子一样崇拜箕子,并把自己视为箕子的后代,以拥有汉人血脉和文化传承而骄傲,甚至还拿这个来鄙夷南方士子。

    另一方面,他又已经萌发了本土意识,认为自己属于高丽族裔,从本质上是跟大明不同的。

    他不赞同大明兼并高丽,又无法反驳自己的中国血脉。

    一旦反驳,他就失去了根本。

    见郑知常沉默不语,朱铭讥笑道:“只有蛮酋,才会在建国称制之后,让自己的儿女互相通婚。兄娶妹,姊嫁弟,侄纳姑母,这样的高丽王室,阁下居然还效忠于它?”

    郑知常满脸臊红,这种不堪之事,在高丽国内就饱受诟病,如今居然被大明太子给说出来。

    郑知常辩解说:“我国陛下也对此并不认同,陛下虽然被迫娶了两位姨妈,但扫清jian佞之后立即就休掉。”

    “他废掉两个姨妈侧妃,是因为外祖父弄权,”朱铭问道,“如果外公没有弄权,反而忠心辅佐他,即便高丽国王不愿纳娶长辈,那种情况他还会废掉两个姨妈侧妃吗?”

    郑知常很想否认,却根本说不出口,因为只要对巩固王权有帮助,高丽国王肯定愿意跟两个姨妈生孩子。

    朱铭说道:“郑先生可以畅想一下,高丽复为中国之土,大族与百姓皆沐王化。他们穿着汉家衣冠,他们读着汉家书籍,又是怎样的一番盛景?士子不但可以到开封来科举,甚至还有可能做大明宰相。”

    郑知常开始幻想那个画面。

    朱铭猛地来一句:“郑先生想在大明入阁拜相吗?”

    此言说出,郑知常猛地呼吸急促。

    自己这种小国官员,也有资格做大明宰相吗?

    朱铭循循善诱:“阁下是炎黄子孙,又是状元出身,乃高丽第一才子。若是为大明建立功勋,为何不能在大明入阁拜相?或许数百年之后,平壤不但有箕子祠,还会建起阁下的庙祠。阁下能与箕子一起,被后世的平壤百姓祭拜。”

    郑知常很想怒斥朱太子,说自己不是卖国求荣之辈,但这话涌到喉咙处又咽回去。

    他甚至开始自己说服自己,他是箕子后裔,他是炎黄子孙,他读书习字学的也是中国文化。高丽国王只是蛮酋后代,近亲通婚不知礼仪,凭啥可以窃据国祚?

    “大同江水何时尽,别泪年年添绿波,”朱铭吟诵郑知常的作品,“这两句写得真好啊,也只有炎黄子孙,能够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郑知常局促不安,内心仿佛燃着一团火焰,他声音喑哑道:“小臣……小臣还要再想想。”

    朱铭说道:“郑先生的家人,我会勒令高丽送来。只要郑先生立下大功,十年之内保证先生能在大明入阁拜相!”

    郑知常在整个半岛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才子。

    只要他出面投效大明,必然可以拉拢许多平壤大族,以及无数的中低层读书人。这些家伙拥有本土影响力,再加上大明的军事实力,吞并蚕食高丽根本不需要大肆动兵。

    内阁有七位成员,甚至可以增加到九位。

    到时候让郑知常入阁,做一个纸糊阁老有何不可?这样既能兑现承诺,又可收高丽士人之心。

    郑知常还在犹豫,或者说还在自我攻略。

    朱铭笑道:“给你三天时候考虑。”

    没有用到三天,郑知常回四方馆苦思一夜,第二日就来求见朱太子。

    答应朱太子的要求,他就能拥有美好前途,还能救回自己的家人,家庭和事业全都不用担忧了。

    当月,朱国祥派遣使者,前往高丽册封国王。

    郑知常被任命为副使,还捞到一个鸿胪寺右少卿的官职。

    高丽使者大惊,但使节团被严密监视,根本无法私下把消息传回去。

    行至山东,赵立带着登莱府兵马,与使节团坐船直奔平壤,而非第一时间赶往开京。驻扎在河北的李成一部,也接到调令坐船渡海,立即前往高丽的保州城驻扎。

    见大明使者和军队,居然在大同江口的南浦港登陆,高丽使者崔焕惊问:“不是去开京吗?”

    担任正使的许亢宗微笑回答:“高丽既然归附,大明自当出兵相助。为防金人再次南下,大明打算在保州和平壤驻军,以确保高丽国今后的安全。”

    崔焕瞠目结舌,他请求大明出兵相救,只不过是说说而已,真实目的仅是请求大明册封国王。

    一句客套话而已,大明还真就当真了?

    许亢宗紧接着又来一句:“当然,大明驻军的军饷,大明朝廷自己会出。但大明驻军的粮饷,还得高丽提供粮食才行,毕竟军粮不能从山东大老远运过来。”

    还得给明军提供粮草?

    崔焕感觉朱皇帝疯了,连忙问道:“大明打算出兵多少?”

    许亢宗说:“不多,两万人而已。”

    崔焕慌道:“高丽全国,也不过才数万兵马,两万明军怎么养得起?”

    许亢宗说:“所以陛下仁慈,只让高丽提供军粮,钱饷就不劳烦高丽君臣了。”

    “只给粮食也不够啊!”崔焕哭穷道。

    许亢宗皱眉质问:“不是你们请求大明出兵的吗?现在大明真正出兵了,为何你又推三阻四?难道伱暗中勾结金人,是藏在高丽国的jian细?”

    崔焕望着南浦港,海风吹得他精神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