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下震动!儒家的根,皇帝也无权审判?!(求订阅)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下震动!儒家的根,皇帝也无权审判?!(求订阅)

    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三章天下震动!儒家的根,皇帝也无权审判?!最新网址: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只要皇帝怠于政事,那权力就会下移到内阁,这几乎是顺其自然的情况。

    所以哪怕现在的内阁,并没有宰相那样决断政务的权利。

    可只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一旦下移,那内阁就相当于实质性的宰相。

    这一点对于这些文臣而言,吸引力简直不要太大。

    即便内阁有诸多的限制,品级也不算很高,事情多,待遇低,可作为权力的核心,依旧会让人趋之若鹜。

    这就是权利的魔力!

    在这些文臣看来,愿意分享自己的权力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此刻拿出内阁制度的朱标,在这些文臣的眼中,当真是圣贤明君的典范了,这些家伙看向朱标的眼神里,都带着光。

    然而朱标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能清楚感受到自己提出这内阁制度后,在这些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然而这内阁制度他根本没资格提出来,他也没胆量在父皇的目前提出,更没能力想到这样一套完善的辅政机制。

    这一切都是父皇的功劳,是父皇亲手将这个功劳让给了自己!

    削减宗室待遇,建立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数学院……这些脏活累活,要背上骂名的事情,父皇力排众议的去完成了,可到了提出内阁制度,却留给了他。

    朱标忽然想到了许久之前,他去找父皇,很是兴奋的要主持变法革新的事情,当时的他满腔热血,希望能凭借新政改天换地。

    在朱标看来,作为一国之太子,这是他应该做的!

    然而父皇却直接拒绝了他,并且交给了他组建内阁的任务。

    当时的朱标并没有多想,兴冲冲的去组建内阁,因为这个事情也很有意义,同样事关重大。

    然而现在细细想来,变法革新,得罪的人会更多,所以父皇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拒绝了他,转而交给了他这个任务。

    想明白了这些,朱标只觉得既惭愧又羞愧,甚至都有点无地自容了。

    然而这一出双簧还是得演完,接下来苏澈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关于内阁制度的具体情况,以及人员的选择。

    朱标不假思索全部回答了。

    苏澈假装思索了半晌,最终皱着眉头准许了朱标关于内阁制度的提议,让他出任第一任内阁首辅,与诸多内阁成员共同辅佐国事!

    太子担任内阁首辅这种事情……也只有在老朱这里会发生了。

    如果换做其他的皇帝,太子通常都是皇帝的头号大敌,根本不可能会给这个位置。

    当皇帝同意了下来,所有文臣无不松了一口气,一个个面露欣喜之色,有失也有得啊,那些乱七八糟的学府,他们无法阻止,可内阁的出现,却让他们看到了转机。

    不过,也有一些大臣察觉到有些不对,他们皱着眉头,心中忍不住想着,内阁一事,若是没有陛下的准许,太子殿下恐怕不敢贸然筹备,更不敢想出这样的制度来,这事也不是太子殿下的风格啊。

    这事儿……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对啊。

    等到了朝会散去,几家欢喜几家愁。

    勋贵武夫们一个个满面红光,兵学院不同于武会,这是国家正式的培训机构,相当于太学一样的存在,培养的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这很可能将会改变文臣和武臣的朝堂格局。

    至于那些入选内阁的文臣们,同样是春风得意,此刻脸上的笑容根本掩藏不住,虽然现在内阁刚刚组建,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必然是未来的权力核心!

    而那些没能进入内阁的,这时候的心情就很糟糕了,好事都和他们没关系,眼看着那帮武夫崛起,又要看到同僚进入权力核心,心里可别提多难受了。

    不少人甚至打算使点儿坏,低声说着自己的打算,让这几家学院没那么顺利办起来,甚至散播一些谣言也未尝不可。

    不过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摇头,随后用看着蠢货的眼神看着这人,无语的说:“你要想找死的话,可以换个方法,何必要连累自己的家人呢?”

    随后转身就走,这是怕血溅到了自己的身上。

    如果换做其他皇帝的话,你可以暗戳戳的下绊子,甚至阴奉阳违,没有证据,就算是皇帝也拿你没什么办法。

    可当今陛下是真的敢杀人啊,说不定这人说出这话后,就已经被记录下来,出现在了什么名单上面,这时候如果和他再多说一句,真有可能会牵连到自己!

    简直是愚蠢到了极点,这话放在心里说也就算了,敢说出来,到底是怎么想的?竟有此等蠢货与自己为伍!真是耻辱!

    随着这些政策的发布,应天府内,各种讨论声不绝于耳。

    老学究们摇头叹息,痛心疾首,说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当今皇帝竟要开设农学院,这真是有够荒唐,什么时候种田还要别人教了?那些下三滥的学问,竟也要开设学院,这能与夫子的学问相提并论?

    街边的百姓交头接耳,一脸兴奋的说着那些奇怪的学院,兵学院和他们没什么关系,据说是培养文武双全之人,可农学院,数学院,乃至医学院,就和他们有些关系了。

    “我在李家村种了七十年的地,对灵米的种植闭着眼睛都能种,不知道能不能去农学院当个教书先生?”

    一个精神奕奕的老头,龇牙笑着说道。

    他是来应天府城内办事,没想到遇到这新鲜事儿,顿时来了兴趣,若是能当个农学院先生,吃上了官粮,那不得光宗耀祖啊?

    “你要是敢的话,还真可以去试试!”一旁的路人立刻起哄道。

    这老李头还真来了兴致,连忙问道:“那农学院招收的教书先生,有什么要求?需要识文断字吗?我只认识一些字,如果不行的话,我倒是可以去医学院试一试,我家里有一本祖传的医书,说不定能混口饭吃!”

    “老丈,你还是个全才呢,还会医术?”一旁立刻有人打趣说着。

    又有人说了农学院招收教书先生的要求,需要懂得如何留种,如何施肥,如何挑选适合的时间播种,如何培养更好的灵苗,还有什么杂交、转基因之类的东西他们也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肯定是和农业相关的。

    “杂交?转基因?”老李头当时就皱起了眉头,眼神有些迷茫,他嘟囔说着:“这是什么意思?也和种田有关系?”

    “老丈,你连这个都不懂的话,说明就不是朝廷需要找的人才!”

    “不!”老李头摇了摇头,认真说道:“我没有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而且实在是不行的话,我就去医学院试试看!”

    老李头已经下定了决心,先去了一趟农学院。

    老李头原本认为没什么人敢过来,可到了朝廷指定的地方,愕然发现,这里早就有一群人排成了长队,都是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都过来尝试一下,瞧瞧自己是否有足够资格当上农学院的教书先生。

    他们在其他领域或许没什么自信,但种了一辈子的田,或多或少会累积一些经验,以及自己的独到理解。

    排了半天的长队,等轮到了老李头,面对朝廷官员的问话,老李头回答得结结巴巴,再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平时在村头拉个人能吹一下午的牛,到了朝廷官员这里,他连一句话都说不利索了,所幸他将自己的大概情况全部说了出来,能不能成,就看那些官员的意思了。

    老李头深呼了一口气,并没有停顿,转身又去了医学院,这里已经排了不少的郎中,队伍比农学院的还要长!

    他这样一个农民混在其中,简直太怪异了。

    可老李头也没在意,他对自己家的那本家传医书,非常有自信!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天子举办兵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数学院等四大学院的消息渐渐传开,原本只在应天府内有所议论,渐渐地整个天下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这段时间,朝廷大小动作不断,一条鞭法整顿税收,多少贪官污吏伏法,无数百姓拍手叫好,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动荡。

    皇族宗室们的待遇被削减,皇家惠泽,七世而斩,这消息让天下各州的皇族们忍不住埋怨起来,可谁也不敢反驳,更不敢大声说话,只因为说这话的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四大学院的开张,虽然只有四家学院,和门生遍及天下的儒学相比,差距简直不要太大,但他们的出现,就意味着朝廷政策风向的转变。

    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一时之间,天下文人,无不沸腾,人人自危,很多人下意识的将目光看向了一处地方,希望这天下的文人表率,能站出来说点儿话。

    老朱在位期间,凭借自己无上的权威,压倒了所有的声音,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一言堂。

    可他定下的诸多规矩,等到他走了之后,都成了一纸空文。

    人亡政息,这种情况简直再正常不过。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朱元璋才走没多久,数不清的文人便围绕在建文帝的身边,忽悠这傻小子推翻朱元璋的制度,甚至直接逼出了靖难之役。

    当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不过是汉武帝手中的一张牌,用此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已。

    这时的儒家,是完全臣服于皇权。

    外法内儒、德刑适中,霸王道杂之。

    可随着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天下政权你来我往,皇帝一个接着一个,但儒家却依旧还是那个儒家,依旧巍然不动。

    这就产生了主客颠倒的情况。

    到宋朝时期,皇帝们已经开始和士大夫一起治理整个天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记载:宋神宗熙宁四年,三月,神宗在资政殿召见大臣王安石和文彦博议事,讨论变法。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嗤之以鼻,他认为祖宗定下的法制都在,没有必要改动,免得失去人心。

    皇帝却认为变法很有必要,虽然会损害一部分士大夫的利益,却能让百姓生活得更好,天下必然大治。

    文彦博见自己的暗示无用,便直接半是威胁的说:“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到了这一时期,皇帝和士大夫阶级,已经从一开始的主仆,变成了平等的合作伙伴。

    儒生文臣,这是一个绝对的庞然大物,而其中最响亮的旗帜,便是孔府。

    孔府,孔家,天下读书人的根,从春秋到现在,无论王朝更替,多少世家被屠杀殆尽,但孔家,却依旧屹立不倒。

    曲阜,孔府。

    儒家文气连成一片,天空之上,飘着七彩祥云,这里是孔家的地盘,是国中之国,陆陆续续有几个大儒来到这里,希望请衍圣公出面周旋一二。

    百家争鸣已经结束多少年了,这时候再出现什么农家,数家,兵家,医家,会让他们头疼很久的。

    孔家是世间少有的显赫世家,孔家人曾夸夸其谈的说:“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只有他孔家,才是真正的不朽世家。

    此刻孔家当家做主的是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希学。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甲辰,以孔子五十六世孙希学,袭封衍圣公,为曲阜世袭知县。

    这个孔希学,同时也是元朝的衍圣公,明军攻下山东后率领族人投诚,被老朱顺势册封为新的衍圣公,以此安定天下读书人之心。

    关于这孔家。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成化五年,明宪宗朱见深收到来自山东巡按的加急奏章。

    内容是关于山东曲阜孔府的案件。

    孔弘绪犯仗杀人命四条,jian污妇女多达四十余人。

    按理说案件虽然重大,交由三法司会审就行了。

    但是这份奏章却让明宪宗犯了难,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判决。

    只因犯人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绪!

    经过三法司会审,按照刑律,孔弘绪判了一个“坐斩”,也就是砍头。

    可明宪宗迫于压力,按照“孔子之后,特事特办”的原则,只是把孔弘绪削去爵位,贬为平民。

    而且还让孔弘绪的弟弟弘泰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弘绪成为平民之后,日子却依旧过得非常不错,照样为祸乡里,横行霸道——有孔家这一块金字招牌在这里,即便是天子又能如何?谁敢杀他?

    这一次过后,不管再发生什么事情,也没人敢上报到朝廷中央,让天子做出决断。

    因为这是儒家的根,就算是皇帝也无权审判!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