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水浒种地做豪强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乐张氏初见纺织机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乐张氏初见纺织机

    三月初,天气温暖,草长莺飞,乐张氏坐着马车来到了孙家庄门口。

    感谢了那赶车送她来的同伴,看着对方两夫妻到孙家集上去进货,乐张氏整理了一下衣服,这才提着伴手的礼物进入了庄中。

    院子中孙新正在跟三个徒弟强调玉米底肥的配比,看见乐张氏到来,提前结束了课程,起身笑道:“嫂嫂来的这么早。”又见到乐张氏手中提的酒,连忙摇头道:“何必送这些?”

    “家里酿的一些酒,不过是个意思而已。”

    孙新看乐张氏有些紧张,知道她一直是個家庭主妇从来没有出来干过活,为了缓解她的紧张情绪孙新自然的笑道:“嫂嫂在家里可曾做过纺纱织布的活计?”

    乐张氏连忙证明自己的能力说:“我自幼便学着纺纱织布,便是平日里在家中带孩子时也常常要做这些事情补贴家用。你看我的这件衣服便是我用自己仿的麻布做的。”

    说着便将一件衣服拿出来给孙新看。

    孙新点头笑道:“那便好了,我们现在成立的纺织厂并不需要纺布,只要把秸秆棉和麻纤维做成麻沙便可。走吧,我们一起到厂房里去看一下准备的机器。”

    最终孙家庄成立的纺织厂把产品定位为纱线。

    主要原因是市场调研之后孙新发现这年头的普通人消费不起成品的麻布,消费量更大的是麻纱。

    一般的家庭所穿的衣物都是自家织布所做的,有种麻的人家会自己纺纱,而没种麻的人家普遍是倒集市上购买麻纱,由家中妇女将纱线纺成布匹制作衣物。

    在这年代农民的观念里农闲的业余时间是不值钱的,一家人所要穿的衣服一个妇女没日没夜的织布完全可以做出来,这就导致没几户人家会愿意花高价买现成麻布来换取家中妇女能少干一点活。

    如果孙新想要生产麻布去挤占手工麻布的市场就必须要将成本降到非常低,但制作麻纱需要大量的人工,还要有麻池来浸泡,普通的小农普遍不能承担,所以麻纱的市场反而非常广阔。

    孙新带着三个徒弟和乐张氏一起来到了村中一片新开辟的空地上,空地一边靠着小河,河中已经竖起了一架大水车,而空地四周则把杂草全部除干净,用三合土打起了地基,地基的最边缘紧靠着河水的地方建了两座低矮宽敞的小工棚。

    低矮这是孙新自己的感受,眼前这三百来平米的厂房怎么看也就是后世八十年代最贫困的乡中小学的规模,但是对于这个年代来说这却已经是很庞大的建筑了。

    木结构建筑的跨度是根据梁的长度来限制的,而梁的长度又受限于树木的高度,所以这个年代房间的长或宽总会被限制在几米的范围内,不能修的太宽敞。

    非要像宫殿一样要修那么宽敞的建筑,就得需要设计很多根粗壮的木梁来支撑两根木头的结合处,光是那种高大木料就会让建房的成本直线上升。

    陶宗旺本来打算修一系列连片的小土坯房就把这事给糊弄过去,可是孙新为便于厂里工作要求陶宗旺一定要在建筑中少用格挡和围墙,最终才修出了这样一片连排的宽阔房屋。

    施工难度大,成本控制严格,而且又要短时间内建好,为难的陶宗旺嘴角都起泡。

    而这座在孙新看起来不过是乡间小学规模的建筑放在乐张氏眼里却是让她看的眼睛溜圆。

    不就是一个纺纱的地方吗?居然要建这么大的房子?

    而等她走入房内看到那台水动力的纺纱机时更是惊得嘴巴能塞下一个鸡蛋。

    “这就是你说的纺纱机?”

    远处看起来小小的水车走到近前才显现出它巨大的威力,直径足有两米的水轮带动动力轴连接到房内,动力轴通入一个传动箱内,一路轴承连接,最终驱动起五台宽度超过五米的大机器。

    机器之上一个个梭形的玩意儿呼呼地转着,和乐张氏印象中自己那嘎吱嘎吱的手摇小纺车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她甚至都不敢上去碰。

    不光是乐张氏,就是孙新的三个徒弟虽然已经知道这台机器的存在,但是当每次见到这巨大的纺纱机时还是会对这神奇的机器感到一种由心而发的敬畏。

    孙新指着那呼呼旋转的纺锤跟乐张氏解释这台机器的原理:“和纺车没什么不同,嫂嫂你来看……”

    在他的解释之下乐张氏才渐渐搞清楚了,原来这台纺纱机的原理和自己的小纺车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自己纺车之上横着排放的纺锤到这里全部变成了竖着排放,这也就使得一根传动轴可以同时带动几十个纺锤一起转动。

    见乐张氏大概理解的原理,孙新便走到纺纱机的后面搬动一根摇杆,纺纱机的动力轴脱开,瞬间那呼呼转动的机器便停了下来。

    孙新从边上拿出一筐棉纱接到了纺锤之上,“你也来试试看吧。”

    他又开启机器让乐张氏坐到了机器前的位置上,看她开始手忙脚乱的给五个纺锤同时续上纱线。

    其实这台纺纱机就是珍妮机的复原产品,这东西在前世应该是清末就引入山东了,在孙新记忆中八十年代的乡镇纺织厂里算是最低端的机器。

    整台机器在在原理上非常简单,技术上也没有什么难点,最难的反而是那一个传动箱。

    孙新本来打算是用人力纺纱机的,历史上最早的珍妮机也是专门搞个人在旁边转动,可是当做出机器摸清楚这玩意儿的原理之后,陶宗旺和汤隆两人却主动建议可以把这东西改成水利驱动。

    孙新看他们热情那么高,就让他们去试验,没想到几天之后传动箱就被他们做了出来。

    见了这个奇迹,谁要说我国古代没有发明能力,孙新能喷死他们。

    为了保证使用寿命,现在这台纺纱机的传动轴是木质的,但是传动箱内的齿轮全都是铁制,质量还行,一天大概需要修一次,但是汤龙的热情很足,听说齿轮坏了他的徒弟马上就会拿着配件赶到,暂时是能保证这台机器不出问题。

    不过孙新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正式开始生产后机器的损坏率太高,他还是可以把传动轴卸下来,顶多再安排上五头驴在旁边拉纺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