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都是给惯的!(求订阅)

第一百六十七章 都是给惯的!(求订阅)

    第168章都是给惯的!

    第二份题本同样也是关于屯田的,只不过是京畿总督邹元标跟太仆寺卿董应举联名发来的。

    只是奇怪的是内阁并没有票拟这个题本,而是直接递了上来,看来是要他拿主意。

    京畿总督邹元标负责在京畿屯田,不过他也不是莽撞之人。

    并没有立刻在整个京畿都强力推行屯田,而是京畿的东北,即通州到山海关一块,购置荒地,或者清理一些滩涂地,进行屯田。

    而太仆寺卿董应举也是热衷实务的人,之前万历时期便三番五次上书要屯田,并且想着要亲力亲为。

    邹元标见他这么热衷于此事,就把他请了过来,协助自己干这个事,没想到董应举乐意至极,专门上书跟内阁讨了个京畿屯田使的差事。

    所以这段时间董应举一直亲力亲为,在京畿西北来回跑,一边招募流民,一边挨个去州县衙门看有没有空余的土地,或者看看有没有士绅能够捐献土地,实在不行花钱买也校

    只是董应举连续跑了有两个多月,忙的年都没有怎么过,但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反对,阻拦的人极多。

    这让董应举着实难搜,就来找邹元标吐槽,看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于是就有了这一份联名奏疏。

    最开始朱由校还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题本,看看有什么问题他能解决的,但越看越气愤,因为他发现,整个京畿官场都在反对屯田一事。

    为了让京畿能够行屯田,朱由校特意就让内阁拿了十五万,他再从内帑中拿出十五万,共计三十万交给邹元标。

    邹元标先期拿出十万两给董应举,让他花钱买地,购置农具、招募流民、兴建农舍仓库。

    但问题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受地方官的种种歧视阻挠,甚至有些官员当着面一边唾弃,一边骂他,董应举居心不良,献媚国家,品格卑下,为的是自己的私利,根本不是为了百姓。

    甚至当地官府还恐吓那些想要捐献土地屯田的士绅,以地予屯者目为投献,有意兴屯者诟以奉承,都是居心不良,都不能把土地捐献或者卖给董应举。

    有些流民和雇农觉得跟董应举屯田后,缴纳的租子会比较低,所以就跟他干了,但只要这么做的,立刻会有衙吏上门来抓,对这些雇农、流民施以酷刑,让他们不要跟董应举屯田,把他气得个半死。

    他怕内阁不信,还举了个例子。

    就在正月十五,通州下的一个商人叫做陈文表,家中也有一些钱粮土地,知道朝廷欲行屯田的时候,有心报国,就把自己的一百亩土地全拿出来给董应举。

    听到这个消息,董应举自是高兴不已,但没过两,这个消息传到了县衙,就把陈文表押解到了县衙,打了四十大板,骂他为什么把土地投献给董文举,是不是为了少交税,还是为了媚上。

    陈文表没有办法,只能拖着半瘫的身子向董应举哭泣,董应举也只能无奈叹息没有办法。

    这种情况不胜枚举,还有上个月为了在永平屯田,董应举就开始在永平买地跟仓库,结果他的一个书吏在一个叫蔡村的崔光壁那里买了一个仓房,结果第二县官把崔光壁打了三十棍,还骂这个崔光为什么要如此谄媚。

    看到这里,朱由校真的是面露苦笑,即是无奈,更是生气,只是他知道生气没什么用,生气就能让这些官吏都听他的话嘛。

    于是他又接着往下看,董应举开始了接连吐槽。

    他在奏疏中,从来就没有他这样买地屯田的,很多州县中有很多荒地,但他们就是不报,觉得屯田后交的银子都是给朝廷的,跟他们没关系,所以他用不了这些荒地,只能买地,还买的是最贫瘠的土地。

    现在董应举这个老实人真的被逼急了,忍不住吐槽现在官场风气,服从皇帝会被鄙视为阿谀人,和中央对着干是品格高洁刚正。

    而给国家屯田提供或者买卖土地,那就是投献。如果有人提议增加赋税,那就要被骂成狗彘。很多官员口上要屯田,但实际做的少,叶公好龙的居多,如果人真做去做了,就会被骂成傻子,侧目而视。

    他忍不住在题本里连番发问,朝廷没钱,皇帝都紧衣缩食,所有费用都减半了。

    但是这些官吏都还不知足,朝廷但凡增加赋税,就会被现在民膏已尽,不能加赋。现在要落实屯田,又百般阻挠,肆意谩骂,这些官吏究竟是什么心理?

    “的好,的太好了。”

    看到这里朱由校真的忍不住给他点赞,明代吏治败坏,那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一片两片,而是全方位的塌方。

    再加上明代言论自由,让他们能够随便批评,觉得自己还有理,对皇帝没有好印象。

    导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违抗朝廷的方针,并且觉得自己做的还是正确的决定。

    所以大臣对皇帝的批评不绝于耳,这不行,那不行,感觉皇帝做什么都是有害的,最好像个吉祥物一样,摆在那里,就像孝宗皇帝一样。

    这也是言官如此嚣张的原因,还不是上百年都这么骂皇帝骂过来过来的,现在再骂两句怎么了。自己这次惩处他们,他们估计还是在腹诽,不就是骂皇帝两句嘛,挨着就是了,怎么还急眼了。

    都是给惯的臭毛病!

    只是自己现在可不会像以前皇帝那般惯他们了,之前还愁没有理由整治呢,现在董应举的奏疏正好给了他由头。

    “何宁,你去内阁,叫阁臣们过来。”

    文渊阁内,今日是刘一燝跟叶向高二缺值,现在已过午时,但他们没有继续办公而是在闲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尔瞻的奏疏交上去,陛下怕不是又要震怒了。”

    同为东林党,邹元标早就把这个事情给刘一燝、叶向高、韩爌等人了,他们听了也是愤慨不行,特别是叶向高,他本就是支持朝廷屯田,万历年间数次上书,要求整顿全国军屯,鼓励州县屯田,但因为牵扯甚大,最后无疾而终了。

    现在新皇登基,也采纳他们意见,广用东林人士,鼓励屯田之举,杨涟在辽东、左光斗在津府,邹元标在京畿,都在力行屯田。

    但是三个里面最难推行的,还是在京畿推行屯田事宜了。

    京畿之地勋贵众多,关系盘根错节,不能像杨涟那样利用反腐,快刀斩乱麻,也不能像左光斗那样,利用屯学推广。

    所以董应举堂堂太仆寺卿才会一个州县,一个州县的跑,还要遭受非议,这能不让他们气愤嘛。

    因此邹元标上书以后,内阁也不票拟,直接转付给了皇帝,请求朱由校定夺此事。

    “皇上如此关心屯田之事,怎么会不生气呢,只是那些京畿的一些官吏做的太过了。”

    见叶向高打开话题,刘一燝也拿起茶杯,一边吹气,一边漫不经心的接话。

    自从言官事情后,他就隐隐约约猜到背后是有人暗中撺掇,他现在有点怀疑是叶向高了,自从他来了以后,对自己的弹劾突然就多了很多,韩爌也开始倒向叶向高。

    “这还是京畿,皇上在此压着,还知道收敛,其他地方更加变本加厉,但凡改革,都是阻挠。”

    叶向高也在吐槽此事,虽然二者已有间隙,但在这件事情上,立场还是比较统一的。

    “对,顺府敢如此,那其他地方更是敢如此,去岁陛下派毕自严为南直隶总督,负责征收欠款逃税,并将南京户部之权归于北京户部,如此大动干戈,阻力估计比这还要大。”

    慢慢的,他们话题越聊越远,他们对南直隶颇为熟悉,自然知道毕自严在南直隶搞这事,难度得有多大。

    刘一燝也是这般认为的,但是此事不得不做,不然朝廷赋税该怎么办,不过他还是对毕自严抱有信心,因为毕自严后面是有皇帝跟内阁支持的。

    “哈哈哈,这毕自严有当年徐民式的风范,当年徐民式在南直隶搞均田均徭,清查寄优免的田亩,要求那些逃避赋役的乡官和豪强地主一体纳粮当差,按照田亩的大来编排徭役,谁地多谁就服重役。”

    “这可把江南士绅气炸了,连他的老师,当时已经退休致誓申阁老都气炸了,不仅给徐民式写信抗议,还气急败坏表示:自己要亲自押送粮草去北京,如果皇上问,你个退休老干部咋突然来京城啦?我就原任大学士申某人,押解着税粮到京城交差,给陛下您打个招呼。”

    “这要不是时任首辅的叶阁老你支持,这个徐民式还真搞不下去,现在江南好多地方都效仿均田均徭,都是叶阁老伱的功劳。现在毕自严搞,那我们自然也要支持,事在人为。”

    刘一燝这话既是抬举了叶向高,也是表达了做事的决心。

    确实是事在人为,不能因为稍有阻拦就不做了,毕自严在南直隶的改革也是,邹元标在京畿的屯田也是。

    不过正着呢,何宁也进了文渊阁,看到二缺即拱手道:

    “两位首辅都在呢,陛下叫您们去冬暖阁议事呢。”

    求订阅!求月票!求评论!

    下面有书友群链接,想加的可以点击加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