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片寂静
带着系统来大宋第三百二十四章一片寂静“本使此行代表着西夏皇帝来问责的。那个叫苏石的无缘故就杀我西夏兵卒一千两百余,今天无论如何要给一个说法。若是不能让我们满意的话,那为了给死去的勇士报仇,少不得,我们就只能兵戎相见。” 一上来就表示出了极强的敌意,听得蒋谷是心颤不已。 大宋最怕什么? 战争! 只要外无战争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可以当鸵鸟,把自已的头藏起来,过着自已所谓幸福安定的生活。 可一旦发生战争,那不仅需要调动大军,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调集大批的钱粮,这一切都非是大宋愿意看到。 此时的大宋正在进行着庆历新政,正在进行着内部改革。 用着主推新政的范相公之言,一旦新政顺利地实施之后,大宋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不仅每年的赋税会增多,百姓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好,大宋也会因此而强大起来。 在给他们几年的工夫,大宋一旦内部稳定,强大之后,那就可以不惧外敌,那个时候若是谁还想用战争的方式来占大宋的便宜,他们都不会在惯着,而是会狠狠的打回去。 先不说,新政实施起来很困难,且现在受到的阻力已经越来越大。就说新政还正在推行,还没有获得什么成果吗? 如果这个时候,发生了外战的话,国家的力量就不得不转移,放到军队上去,这可是那些推行新政的相公和大人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倘若在因为自已处理不好,使得大战真的开启,那不用说,自已就是那个罪人。一想到事情的严重后果,蒋谷一边出声安慰着格雷使者,一边命人好生陪着他们,自己则是转身就奔向着皇宫而去。 皇宫龙图阁。 仁宗赵祯正召集着几位新政推行者,商议着现在面对的这些困难要如何的解决。 自古以来,但凡新政,都是新旧势力的一种碰撞。 新势力想要获得好处和权力,那就免不了要从旧的那些政权者手中去夺。 这就使得新政的推行向来阻力重重,也使得历史之上一些新政,最终都会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不得不半路终结,半途而废。 要说推行新政之前,赵祯早有了这个准备。 他认为在自己大力支持下,再加上有范仲淹等人的火力全开,未必就不能打破一些旧势力的枷锁,让大宋得到改变,使得大宋更加强大。 想是一回事,很多事情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当新政真的遇到了麻烦,变得举步维艰之时,众人都没有了头绪,不得不前来找官家寻求支持。 对于新政很支持的赵祯,这便在龙图阁内见了范仲淹等人,一起商量着对策和解决之道。 会议已经开了一个时辰,却是任何的进展都没有。无它,那些反对之人越来越多,其势力之大,便是让赵祯都有些头疼。而由于其中涉及到的官员太多了,便是赵祯也不好用旨意直接干涉。 不然,一旦受到众人的抵触,这些人开始撂挑子,不干活了。那大半个朝廷都要面临着运转无力,甚至是瘫痪的结局。那样一来,所谓的庆历新政不仅不会起到让大宋变强的作用,反而弄不好就会更加混乱,实力大大下降。 一众人等正在头疼,想着从哪里作为突破口,又要怎么做才能扭战局面的时候,鸿胪寺卿蒋谷突然求见。 但凡是鸿胪寺来人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时,往往都代表着发生了大事。赵祯也不敢怠慢,这便让张茂则宣人进殿。 蒋谷一入殿中,也不去看站在一旁的范仲淹、韩琦和富弼等人,而是直接来到了殿前,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陛下,事情不妙,西夏派使者前来问罪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详细说来。”赵祯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但还是耐着性子问着。 跟着,蒋谷便把格雷的那些原话一字不落地重复了一遍,随后就把身体匍匐在地上,一副不抬头也不会表态的模样。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把问题上交了,接下来要怎么做,全听官家的吩咐。只要别把这个锅让他来背就可以。 蒋谷不说话了,但大家都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用屋漏偏逢连夜雨来形容。 内部问题都没有解决呢,现在外面的问题又来了。那一个处理不好,一旦西夏真的向大宋用兵的话,朝廷的注意力就必须要转移,那个时候,反对新政的臣子一定会借机提出结束改革之事,如此一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要前功尽弃。 这个结果是范仲淹绝对不想看到的。 庆历新政,可谓是范仲淹一生中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此事成了,他必然会青史留名。 做不成,他就会成为一个笑话,跟着就会被排斥,而从此远离中枢,怕是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在重新回到现在的位置。 绝对不能让人挡了新政的道路。范仲淹心中发狠般地说着,跟着就手持白玉芴板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请治罪少府苏石,以平息西夏人的怒火。” 说起来,范仲淹也非是那种只知道关门读书人迂腐中人。m. 他曾要西军中呆过,更是指挥大军与西夏军队交过手。 虽然说战果是败多胜少,但无论如何也算是稳定了西面的局面,把西夏人挡在国门之外。 可正是因为与西夏人交过手,他才比别人更清楚西夏军队的可怕。 没错,西夏地盘小、人口少,也很贫穷,这都是他们的弱点。 就是有了这些弱点,西夏才只能打快战,不能打持久之战;只能打小仗,而无力打大仗。 若不然的话,怕是西夏早就把大宋的西面给拿下,汴梁城都要处于敌人的兵锋之下了。 看透了西夏的弱点以及好战性格之后,范仲淹就并没有真的把他们当成最大的敌人,说到底,不过就是疥癣之疾而已,是不能真的把大宋如何。 只是因为大宋并不好战,重文抑武的大政策下,军队也发挥不出他们原本的战斗力来,这才给了西夏这个跳梁小丑以挑衅的机会罢了。相比之下,大宋强大起来,才是更要紧的事情。
为了大局,局部上牺牲一些小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以用苏石的一条性命去换取与西夏的暂时和平,换取大宋的外部稳定,换取推行新政的时间,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这样,范仲淹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他这句话一说完,整个龙图阁的大殿之中,便是一片的寂静。 韩琦与富弼等人都在一旁看着,这一次他们没有开口声援范仲淹,也没有表示支持的意思。 无它,他们并不认为范仲淹的提议有多恰当。真这样做了,岂不是灭自已志气,涨他人威风? 无论苏石回到宋境之后,在真定府的所为是不是恰当。有一条是更改不了,那就是他曾去往辽地纵横数千里,重创了辽国军队,为大宋北疆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虽然说因为苏石连天子亲军密谍司的一位副指挥使是说杀就给杀了,引得他不得不付出悄然入汴梁的代价。百姓也因此没有对这样的真正民族英雄夹道欢迎。 可不欢迎并不代表大家不知道苏石做的那些事情。如果真就因为西夏使者的一句话,就把百姓眼中的民族英雄给送出去杀了,那如何向国人交待,国人的士气又会不会受到重大的打击呢? 仁宗赵祯只是脾气好而已,不代表他是昏君,像是这样昏庸的主意,他是不会下的。那样的话,只会让后世之人在史书中骂自己而已,傻子才会做这个决定。 更不肖说,苏石是那么好相与的。 你想用他的头颅来平息西夏人的怒火,一旦事情被他知晓了,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打上门来。 想一想贺源,想一想姜泰,还有那个密谍司北方区的副指挥使周通,不就是因为惹到了苏石就被砍下了脑袋吗? 这样根本无视朝廷规则,心中也无宋法之人,就是一个疯子。 好好的人,谁会与疯子去计较? 你范仲淹自己脖子硬去招惹他,可他们这小胳膊小腿的就算了。尤其是韩琦与富弼,刚传出曹皇后要做主把他们的女儿许配给苏石的事情,他们正想办法拒绝呢,而这一切都首先就需要苏石的配合。 若是真把苏石给惹毛了,他答应了下来。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娶过门之后,在百般的羞侮,他们的老脸将放到何处? 躲都躲不过来,现在主动冲上去,开什么玩笑。但凡是脑袋没有傻掉,这一会就不会配合范仲淹。 两位副枢密使都不想招惹苏石,更不要提其它那些人了。 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想借着新政来提升自己的权势。说到底,他们就是投机之人,想要抱着范仲淹的大腿行事而已。 事情一旦成了,他们作为其中有作用之人,事后论功行赏,等待他们的就会是荣华富贵。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