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血衣卫在线阅读 - 第0736 围城之势

第0736 围城之势

    燕王终于完成自己的最后一步计划,此时,拥有了宁王的帮助,朱棣有信心攻破京城夺回王位,接下来就是看宁王的决心是否足够,如何对待前来传旨的黄子澄就是最好的证明。

    宁王略有醉意,一拍桌案,“来人。”

    亲卫快步跑入,“来啊,把黄子澄给老子抓了,开膛破肚。”一旁的燕王露出笑意,黄子澄不仅是朱允炆的心腹,而且是带着圣旨而来,动黄子澄等于是直接挑战皇权。

    黄子澄不傻,原本来宁王的封地传旨就是一个危险的差事,办的好了,升官发财,一旦宁王不答应,到时候小命难保,所以,黄子澄也多了一个心眼,偷偷让人在外面盯着,那人看到燕王的轿子进去,立刻禀报黄子澄。

    “燕王来了。”

    黄子澄正躺在那享受,听到亲信说出燕王两个字,一下子从摇椅上站起来,黄子澄眼睛不大,但是格外有神,“遭,这件事要坏,先出城。”

    黄子澄不敢耽搁,偷偷换了一件衣服就往外溜,此时,宁王还没有打算动黄子澄,而且黄子澄是皇上派来的使臣,所以,行动很自由,黄子澄偷偷溜出去,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留下几个心腹在外面看着,自己偷偷逃出。

    宁王亲信快速冲入,一脚踢开,此时里面早没人了,翻了一圈,一个人都没有,没有办法,立刻回去禀报。

    “王爷,人已经跑了。”

    “什么!”宁王眼珠瞪圆,这个时候酒已经醒了不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是四哥给自己下的套,没想到自己一时激动稀里糊涂就钻了进去,得罪了黄子澄,现在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就算自己不发兵,黄子澄回到京城以后肯定诬陷自己造反。

    没有办法,宁王一拍桌案,噌的一声拉出腰间宝剑,一旁燕王不明所以,“老十七,这是什么意思。”

    “四哥,今日你我歃血为盟,一起为死去的兄弟讨一个公道。”

    “好。”燕王就等这句话,酒杯端起,两人划破手指,然后喝了歃血为盟酒,事不宜迟,两人商定立刻起兵。

    燕王呵呵一乐,“本王早有准备,不仅是你我,只要本王一起兵,其他的兄弟同样会跟着起兵,点狼烟。”

    狼烟四起,一时间炮声震天,宁王站在高处,这一次燕王的准备确实充足,其中至少有十万兵马埋伏在自己封地左右,所以,这一次如果自己不答应一起出兵,那么不出几日,这里将会被踏为平地。

    宁王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燕王就是一头猛兽,为了这一天,已经忍了太久,燕王大军一出,朝野震惊,朱允炆看着手中那份讨伐檄文。

    明君决断于事发之前,良臣谋划于千里之外。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建非常之功也.逆臣主政,昏庸而无德,鲜耻而寡情,欺世盗名,肆志横行,俾污史实,败纲乱常,刑戮在口,爵赏由心,善者光五宗,恶者灭三族。无德于国,有祸于民。恃鹰犬之才,充爪牙之任,毋闻民生,不恤民情,沉赋重税,穷兵黩武,毫无安民之举,常怀乱国之心。污国虐民,妖言惑众,毒施人鬼,美裂土以饰异心,兴民怨以足已欲。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绥靖四方,一统天下,并建诸子,藩屏国家,积累深固,悠久无疆。皇考太祖高皇帝未省何疾,不令诸子知之,至於升遐,又不令诸子奔丧。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寅时即敛,七日即葬,逾月始诏诸王知之。又拆毁宫殿,掘地五尺,悉更祖法,以恶所为,欲屠灭亲王,以危社稷,诸王实无罪,横遭其难,未及期年,芟夷五王。我遣人奏事,执以捶楚,侮极五刑,锻炼系狱,任用恶少,调天下军官四集见杀。予畏诛戮,欲救祸图存,不得不起兵御难,誓执jian雄,以报我皇考之仇。夫幼冲行乱无厌,yin·虐无度,慢渎鬼神,矫诬傲狠,越礼不经,肆行罔极,縻有修底,上天震怒,用致其罚,灾谴屡至,无所省畏。惟尔有众,克恭予命,以绥定大难,载清朝廷,永固基图。我皇考圣灵在天,监视于兹,以惟尔有众是佑。尔惟不一乃心,堕慢乃志,亦自底于厥咎,隔於孥戮。窃闻之,仁者不以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易心,勇者不以死亡易志。尔有众明听予言,则无后难。若彼有悛心,悔祸是图,予有无穷之休,尔亦同有其庆矣。告予有众,其体予至怀。

    下面洋洋洒洒列举了十条朱允炆的罪行,其中抓住几点,首先是君无道,天地有灵,之前的天灾就是上天的示警,朱棣这一招确实厉害,普通的百姓最敬畏的就是神灵,想想确实是那么回事,加上朝廷拨粮救济一直迟迟没有到达,各地早已是民怨四起,接着是身边谗臣当道陷害忠良,尤其是残害有功的王爷,最后,朱棣索性打出大旗,清君侧,兴明室。

    清君侧就是要除掉朱允炆身边的jian臣,说白了就是要趁机造反,只是给自己一个更适合的理由而已。

    “燕王,朕一直待你如亲父,为何如此对朕。”朱允炆说完将讨伐檄文丢在地上,此时,下面的齐泰等人神色略显慌乱,应该没有想到燕王和联合宁王还有其他几位王爷同时发兵,此时,那些战败的折子一个接着一个送入皇宫。

    尤其是北面,燕王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其中不少将领都是燕王旧部,眼看打不过,索性直接开城投降,燕王兵分四路,沿途城池纷纷归入燕王统辖,此时直逼重城济南。

    一旦重城济南被乱军攻破,京城的第一道防御尽失,到时大可挥兵南下,破徐州水陆并进直捣京城,现在摆在朱允炆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济南是守还是弃。

    守,何人出战合适,是否可以守住,如果放弃,一旦济南城被破,局势将会变得对朱允炆这一边极为不利。

    “皇上,臣以为当立刻发兵济南城,与乱军决一高下。”齐泰说完,朝堂上的大臣纷纷附和,这些都是齐泰的人,此时,齐泰已经彻底掌控朝堂上的局势,而且,朱棣打着清君侧之名,明显就是冲着齐泰、黄子澄这些人来的,这还了得,如果真打败了,以朱棣的狠劲,肯定要拿齐泰、黄子澄这些人封天下人的嘴,难免来个抄家灭族。

    朱允炆点头,这仗肯定要打,关键是怎么打,还有就是由谁统兵和燕王乱军交战最合适,所有人都清楚,燕王善战,这些年一直在北面和北元以及部落交战,所以,手下兵马战斗力极为强悍,这一点是南兵所不能比。

    “何人带兵合适?”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和上一次一样的难题,朝廷这边不缺兵,齐泰是兵部尚书,只要圣旨一下,几天之内就可以调集几十万的大军,军中的将领也不少,可惜,就是缺一个自己信得过而且能打仗的人。

    “皇上,李景隆可担当此大任。”

    齐泰推荐李景隆,不要忘了,一年前李景隆就是输给晋王乱军,险些将新军尽数葬送,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齐泰居然还要用李景隆。

    李景隆符合齐泰的所有要求,名将之后,军中有威望,而且和皇帝也是亲戚,最重要一点,自从上一次之后,李景隆私下里和齐泰关系极好。

    朱允炆摇头,“曹国公虽有过人之处,毕竟经验尚浅,此次交战,胜败关乎国运,朕不得不谨慎考虑。”

    朱允炆说的也有道理,你小子已经败了一次,然后带着残兵逃回京城,这一次,还用你,如果再打败了怎么办,难道真要自己把皇位让出去,那肯定不行,别看朱允炆年轻,而且性子看似软弱,毕竟血管里流着先祖朱元璋的血,这个时候同样显出冷血的一面。

    放眼整个京城,除了李景隆之外,剩下的就是老侯爷耿炳文,耿炳文确实让人佩服,毕竟是前朝老臣,跟随太祖打天下的主,昔日那些人几乎死光,耿炳文还能带兵打仗,如此更加让人敬佩,颇有战国之时老将廉颇之威名。

    这一刻历史或许惊人的相似,耿炳文擅守,而且经验老道,所以,耿炳文带兵出战就算失败,损失的兵力也会降到最小,不管怎么说,都要比那个骄傲自大,只懂得纸上谈兵的李景隆强。

    这一点,朱允炆心里清楚,所以没有采纳齐泰的提议,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朱允炆眉头深锁,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林风的消息。

    “工部的火器打造得如何?”

    朱允炆突然问起火器,这就是林风的先见之明,就在所有人认为不会再有战乱发生,可以安安稳稳享受的时候,林风反而大规模的训练自己的血衣卫,而且大量打造火器。

    有了这些火器,就有了对抗的资本。

    “回皇上,按照林大人的要求,最后一批火器已经送走。”工部尚书听到皇上发问连忙上前回了一句,然后偷偷用眼睛看着一旁的齐泰。

    这些人都是以齐泰马首是瞻,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谁都不管乱说话,生怕掌握不好分寸,到时候给自己惹上麻烦。

    齐泰眉头一皱,这一下,所有人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林风,这个人确实了不起,如果说林风能打仗肯定是吹嘘,毕竟没带过兵,只能说林风会打仗,而且用的方法都很刁钻,让人防不胜防,这一点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本事,尤其是在打倭寇这方面,几乎是兵不血刃打垮倭寇。

    “皇上,臣有一句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齐泰躬身施礼,工部尚书连忙退回。

    “齐爱卿,有话直说就是。”朱允炆摆手,国难当头,这个时候,只要是对战事有利的事都可以答应。

    齐泰咳嗽一声,“臣最近听到一些风声,都是关于林大人和燕王,两人原本就相识,而且林风和燕王总管私交甚好。”

    “不可能。”

    朱允炆一下子站起来,齐泰的意思已经说的很直接,这一次,燕王有恃无恐率兵造反,里面很有可能有林风的份,一旦真是那样,林风的几万血衣卫和那些火器非但对自己这边没有用处,反而成为一个祸害。

    齐泰看着朱允炆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来,应该是没有想到朱允炆会有这么大的举动,朱允炆摇头,“朕相信林风,肯定不会背叛朕。”

    “皇上三思。”齐泰上前,其他大臣纷纷跪地口呼皇上三思,朱允炆眉头深锁,看着跪在下面的一众大臣,这些都是大明的根基,所以,他们的话朱允炆还是会有所考虑,大战在即,刻不容缓。

    “传旨,长兴侯耿炳文率兵三十万,李景隆率兵十五万,军中大小事宜交由长兴侯统领,胆敢违反者可先斩后奏。”

    这一刻,朱允炆还是选择相信老将军耿炳文,当初朱元璋病重的时候拉着朱允炆的手说过这样一段话,“若遇战事可用耿炳文,朝中大事当三思而后行。”

    没有错,朱元璋多疑,杀了太多功臣,最后给朱允炆留下的看似是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国家,其实已经千疮百孔,随着晋王、燕王相继兴兵造反,这些矛盾正在不断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