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八章赎不回的冬衣

    衣服在古代是很珍贵的东西。

    很多百姓都只有一件衣服。

    永乐年间,永乐帝带着太孙丢下大队,造***居。看见一家人缩在稻草之中,不敢见人。因为他们只有一身衣服,谁出门谁穿。面对忽然来的达官贵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永乐用此教育太孙,知民生之艰。

    却忘记了。运河两岸如此,其实与他是燕王的时候,挥兵南下山东为主战场有关系。

    而今大明,因为何夕的影响。各方面实力要比永乐年间好上不少。而江南百姓的生活,更是要比大战之后,一直恢复不过来的山东百姓要好的多。

    但也好不了多少。

    每年冬天过去,就会有一些百姓当棉衣,将棉衣交给当铺,换几个铜板,cao办而今的生活。等到了冬天,将棉衣从当铺赎回来。用这种方式渡过难关。

    棉衣已经是百姓家的大物件了。

    只是而今又是一年冬天。

    一个老汉在当铺面前踌躇不前,无他,今年他们没有钱了。但是冬天不能没有棉衣,即便是江南也是如此,整个大明都在小冰河期,虽然在明初一段时间,是比较暖和的。但是仅仅是比较暖和而已。

    更不要说,冷与不冷,不仅仅是气温的问题,还是一个感受的问题。

    河南很多人都觉得,他们的冬天比东北冬天冷。那就是因为东北有暖气,而河南很多地方都没有。

    而在古代取暖的手段是相当有限的。

    木材也是需要钱的。在其他地方也就算了。还能有自己去砍柴的可能,但是在江南几乎没有什么未开发的的土地了。即便有荒山,也是有主人的。不能随便砍柴的。看書菈

    一冬天都烧炭,根本不可能。

    而且冬天不是农忙时期,也不可能全部吃饱。毕竟穷苦人家,食物也不是那么充足的。

    这种情况下,棉衣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一件棉衣可以穿好些年,身体保暖,就可以少用柴火,少吃一点东西。各方面都节省一些。

    但是老汉没有足够的钱。又不能放弃棉衣。一旦他赎不回来,这棉衣就是当铺了。而虽然因为棉布工业化生产,棉衣的价格降低了很多。但是依然是他买不起的存在。

    因为,百姓的闲钱都是通过纺织赚到的。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

    百姓手中更多是粮食这些实物,不买布的话,根本不能赚钱,而今最赚钱的生意已经没有了。百姓手中根本没有钱了。即便这些棉布再便宜与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啊?

    甚至百姓一些赋税也必须同新钞来交。

    这是丁显为了扩大新钞流动性的办法。但是这等于对百姓又剥削了一次。

    老汉终于叹息一声。

    离开了当铺。

    而当铺之中的管事也愁眉苦脸的。

    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不是好事。

    当铺是要赚钱的。赎不回棉衣的不仅仅是一个老汉,而是很多百姓,大部分百姓都只能放弃将棉衣赎回来,他们自己能不能渡过这个冬天都不好说了。

    而当铺要的是钱,而不是棉衣,要知道整体棉衣的价格也下跌之中,一堆旧棉衣也不值钱的。

    更不要说,随着银行体系的扩展,当铺这种旧的金融机构也在冲击之中。当铺也不好过。

    当铺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个寒冬了。

    而当铺不好过,他们背后的人家更不好过。

    一般来说。当铺不是一般人能开的。都是当地权力人士才能开的。所谓的当地权力人士,就是当地的地主,甚至不是寻常地主,最少是有官身

    。能够镇得住人的。

    很多士大夫家中都办这样的产业。而且不会在自己影响力之外的地方开当铺。

    当铺本质上,就是当地地主影响力的一种变现。

    外人想开当铺,不打点好,根本不可能开。否则,有人欠你的钱。怎么要回来都是一个问题。

    只是,而今整个江南都在丁显大刀之下瑟瑟发抖。根本没有人在乎,区区当铺了。或者说当铺也是这一次大清洗大分割之中一小块rou。

    天下繁华第一的苏州城在这种气氛之下,也显得萧索了很多。

    这种情况下,一辆塞得严严实实的的马车,在苏州大街的青石板路上路过。

    忽然颠簸了一下,一包棉花忽然跌落在地面上。

    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管事的人下车,骂骂咧咧的骂人,说道:「不能及时送到江宁区,小心你们的皮。」

    这一看,就是从苏州收集棉花,运输到江宁区的商队。

    在此之前,苏州才是所有棉花的聚集地。无数棉花到了苏州纺织成布转运到各地。或者从乡下来的时候,直接就是布了。明中后期才转移到了松江府。

    但是而今,却有人从苏州府拉走这么多的棉花,对当地人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

    因为再次之前根本没有人拉棉花出苏州城。

    都是布。

    更不要说,而今苏州百姓都感受到了从江宁区吹来的寒风。

    不知道,谁第一个。忽然有人冲了上去。抱起一团棉花就跑。

    有一个人开头,就有无数人跟随,随即一大包棉花,一瞬间就不见了。

    这管事简直就惊呆,立即大喊大叫,叫人将抢棉花的人给拿下,他更是亲自出手,将一个小女孩子给拿下来的。用鞭子狠狠的抽,随即引起了众怒。

    无数人冲了上来,一场大乱之后,一点棉花都没有了。

    这一件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成为了苏州这个冬天火热导火线。

    ----------

    纪纲知道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天之后的事情。

    这个商家是丁家的。

    最少是丁显作为后台的。于是这个管事就让人送帖子给知府,要知府严办。

    但是知府不好办。因为大多少苏州百姓士绅都同情当地百姓。都觉得这一件事情,也不大,息事宁人就行了。但是这个管事觉得,如果不狠狠处置一番。将来这样的事情,岂不是要一直发生了。

    要求严办。

    如此一来,下面的人也就没有办法。只能严办了。

    这一严办,就出了事情。下去抓人的衙役被一顿打,民间就闹起来了。而今的苏州城中乱成一团。

    纪纲不是寻常人。

    他细细一看,立即断定,这里面一定有人插手。

    原因很简单,这一件事情里面有太多不寻常的地方了。巧合太多就不是巧合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谁在背后插手?

    纪纲不确定是不是北京方面的。

    毕竟纪纲并不知道,北京方面是不是仅仅是他在这里,有没有其他方面的人。这一点并不是他乱想的。毕竟他已经知道,朱雄英其实也有一些情报机构的。

    他暗中碰过的。

    而且南京方面也不是都听朱允炆的。、

    这里面一定也有问题的。更不要说这一段时间丁显都做了什么事情,江南士大夫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纪纲都不会奇怪的。他很清楚这一件事情,一定是一个开始。

    后面还有大戏。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

    近距离去观看。至于到底是谁做的这一件事情,到了就一定会指点的。毕竟事情大了,很多痕迹都不可能遮掩掉的。

    纪纲下了决心了就马上从南京向苏州而去了。

    如此一来,大战就在苏州展开了。

    只是这个时候的朱允炆,与丁显对这一件事情反应很是迟钝,每年冬天这样的事情,不能说不多,但决计不会是没有的。他们都觉得只是寻常而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