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九章苏伯衡的评价

第九章苏伯衡的评价

    大明公务员第九章苏伯衡的评价第九章苏伯衡的评价

    苏伯衡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只是他还在努力的翻阅元代的史料,而今他已经数量的掌握了蒙古文,藏文,甚至回鹘文,从而做到能够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充入自己的编写的《新元史》之中。

    这一部元史是苏伯衡生命的延续。

    苏伯衡之所以如此努力,因为在苏伯衡看来,这是一部不逊色于前四史的伟大著作。

    就史学水平来说,后面的正史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以让他们与前四史并列,但是在苏伯衡看来,最重要的是,后世史学家在史学上创新不多。

    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名垂青史。不仅仅是司马光史学水平,更重要是司马光在体制上的创新。

    同样的前四史,水平比较高,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正史体制。之后所有朝廷都在后面因循,更不要说有开创之处了。

    而今苏伯衡这一部就不一样了。

    在何夕的思想指导之下,苏伯衡史学突破了原本本纪列传等体例,增加了很多经济政治专门史的内容。甚至占据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元朝时间短,但是与传统的中原王朝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元朝的很多事情,溯本追源,其实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而是来自于西域其他文明。

    比如说,元朝达官贵人与回回商人合伙做海贸生意,都摆在台面之上,甚至搞出很多花样。这也是回回商人一系在元朝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逼得儒学一派,生死相搏的地步。

    这些不同与传统中国的变化,要一一写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要有很大的篇幅了。

    这些变化,原本是传统史家不注意,或者说不太注意的地方。

    不过,苏伯衡也感叹,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让他完成这一部宏伟大作了。还好,他有自己的衣钵传人。黄观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在学术上,苏伯衡看来非常有灵性。

    有黄观在,足以完成这一部史书。

    如此一来,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苏伯衡想到了自己弟子黄观的时候,黄观也来看他了。

    黄观心思重重,他对苏伯衡十分敬爱,的确是如师如父,但是对于何夕的态度,却又一点不那么恭敬了。无他,北京明眼之人都能看出来何夕是一个权臣。

    而且是一个相当厉害的权臣。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权臣都是敬而远之的。

    毕竟权臣没有什么好下场?做得好的,不过是曹cao司马懿。这样的人正统士大夫是不愿意接触的。即便必须接触,也不愿意跟随他们做一些脏事。落得个华歆的下场。

    最少也等篡位之后,毕竟不做二臣吗?

    而且一个不好,就跟随何夕诛杀九族了。那又何必啊。

    只是何夕这一篇文章,让黄观看不明白了。他思来想去还是来请教自己老师了。

    黄观请苏伯衡看了一篇文章,苏伯衡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一遍,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准备吧,将之前的稿子推倒重写吧。」

    黄观万万没有想到苏伯衡是这样的反应,说道:「老师这是为什么?之前的稿子,不都是您的心血吗?怎么忽然推倒了吗?」

    苏伯衡何曾不心疼,他之前写的文字,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他的心血煎熬。但是他还是下了这个决心,说道:「文章合为时而作,你要明白这一点,宋濂文章在我之上,对自己的文字,也是非常在乎的。但是他留下一坨屎一般的元史。那是为什么?因为太祖皇帝当时需要这一部元史。而今也是如此,我也没有想到,何夕敢做如此大的改革?但是我敢肯定,

    此文一出,当今天下与之前截然不同,我这些新元史,也变成了旧元史了。即便写出来,也不过是旧史的尾巴。而不是旧时代盖棺定论的棺材钉。」

    「天下能做第一,何必做第二啊。」

    史学最重要的是史家的思想。而不是文章公正。正要说起来,历史上明史是体例最完整,写得最好的。但是评价却是最糟糕的。就是因为明史里面被改动的东西太多了。

    前后修了一百多年。

    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史记为什么是史家之绝唱,其中也有太史公的史学精神在其中。

    苏伯衡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他看着这一部史书,就是感受到何夕新思想给史学带来不一样的地方,从而确定这一部史书写出来,将在之前史书之上。

    而今,苏伯衡更是以历史家的敏锐,感受到了中国历史到了一个关键点。这个具体的关键点,不管是这一场战争,还是这一次改革,但是从今天之后,历史将变得截然不同。

    黄观说道:「老师,弟子担心,何夕会不会是一王莽?」

    何夕与王莽也是有相似之处的。首先是何夕与皇室之间的关系,何夕算得上外戚,而王莽也是外戚。而何夕在儒学之中独立一支,而今再诋毁何夕的人,也不能否定何夕在儒学上大宗师的地位。而王莽更是得到全天下大儒的支持。

    当年一副王莽不篡位,天下难以为继的样子。

    这也是儒家的黑历史了。也是儒学激进派的绝唱了。

    而王莽的下场是什么样子的?

    黄观不得不忧虑,何夕如果落得王莽那个下场,他们师徒会不会因为这一部书,也落得一个下场凄凉。

    苏伯衡哈哈大笑,说道:「你与何夕没有相处过,何夕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他似乎对生活要求很高,从来不喝冷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对钱财却从来不放在眼里。他只想做事,不想做官,我估计以他的想法,就是皇帝给他,他也不做。」看書菈

    黄观说道:「如此说来,何夕的下场岂不是更不好?」

    黄观言下之意,那就是何夕有当皇帝的雄心壮志,还有胜利翻盘的可能,而今,何夕没有这个想法,将来朱雄英对他下手的时候,岂不是何夕死定了?

    苏伯衡没有回答,而是叹息一声,说道:「或许吧,不过这不重要。」

    「天下是一人之天下吗?不,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之事天下人来管。这个道理再浅显不过了,甚至可以说,春秋战国的先贤就已经阐述的明明白白了。大家不知道吗?不,是知道的。无非是不能为,不敢为。更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今何夕让大家看到该怎么做?何夕或许会身败名裂,断子绝孙。但是后世之人,就会甘心如此吗?」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见过光明,他不在乎有多黑暗,但是如果有人看见了光明,那么他们是很难接受黑暗的。」

    「我老了。估计何夕什么样的结局,我已经看不见了。但是我希望,你能秉持一个史家的良知,将你看见的东西一五一十的写下来,让后世子孙知道何夕做的事情。」

    「不管成败。」

    苏伯衡看着黄观说道:「你明白吗?」

    黄观沉默了一会儿,向苏伯衡行礼说道:「弟子明白了。」

    虽然何夕很多做法,被很多人诟病,但是天下人并非没有眼睛,何夕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天下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答案当然是变好了。

    中国人是最实际的,只要能用,只要好用,才不管这理论有多离经叛道的。

    这也是何夕为什么被很多人推崇接受的原因。

    何夕的改革自然

    是有问题的。但是其中有太多理想主义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