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北宋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115章 证券发行(二)

第115章 证券发行(二)

    政务阁大臣,朝会文武百官,先后都达成了共识。赵洹让李纲这个宰相亲自主持拆分京畿路盐、铁、茶、酒四司,成立出京畿盐业集团,京畿铁业集团,京畿茶业集团,京畿酒业集团等四大集团,并做好股份发行的准备。虽然京畿路包括开封在内,总共也只有十五个府县,大约三百万左右人口。但京畿路达官贵人众多,比较富庶,一年的盐、铁、茶、酒收入足有两百万贯,按照二十倍市盈率,市值就是四千万贯,哪怕只先发行其中三成股份,那也是一千二百万贯。不是说京畿路的达官贵人,地主老爷,豪商们凑不出这点钱,而是这毕竟是新事物,观望的人会很多,一百个买得起的人,可能就一两个会买,要凑齐吃下这一千二百万贯股份的人不容易。因此,发行之前,必须造足势,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造势需要文人?不,需要媒体!最原始的‘媒体’,毫无疑问是报纸!赵洹决定开办报社,大宋日报与京畿日报。说起来,早在唐朝的时候就有类似报纸的‘官报’,专门宣扬朝廷大政方针,赵洹要办的报社,听在文武百官耳朵里,其实算不得什么新鲜事物,反对的声音有,但也只是说大宋已经有类似的官报,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再搞什么报社,而且还搞两个。然而,赵洹坚持,做为皇帝,他一意孤行的事情,区区几个朝臣反对,是毫无作用的。定了调子,赵洹便让少宰李光亲自负责两个报社的事情。大宋日报主要刊登朝廷大政方针,国家大事,边境大事,对外对内战争等等,比以前的官报更全面,更系统。京畿日报则主要刊登京畿区域内各种奇闻趣事,哪家公子在花楼争风斗殴打了个鼻青脸肿,哪家的老母鸡跳河了,哪家的老母猪半夜哀嚎,只要是真实事件,都可以刊登。两份报纸都是五日一版。“陛下,这专门留空出来的版块要作何用处?”李光看过赵洹亲自设计的报纸版面,指着其中一处询问道。“留给商人打广告用的,只要不是虚假广告,只要给钱,就能刊登,让所有读报的人都知道他的广告。”赵洹不无意外的道。李光眼角勐地抖了一下,这种明显的商业行为,他该不该提出反对。赵洹看出李光的心理,不等李光反对,便强硬道:“按照朕的意思先来几期吧,看看反响如何,如果真出了什么问题,再削减了就是。”李光顿时闭嘴了。自从打赢两次开封保卫战,又亲征收复河北,并且大宋最精锐的撼山、神勇、荡虏、铁壁四军都是赵洹一手建立的,岳飞、韩世忠、吴阶、刘琦四将只听赵洹的圣命,赵洹这个皇帝的权威,几乎达到历朝历代皇帝所能达到的极限。只要赵洹不是明显的昏庸无道,就算赵洹有些举措在李光内心不太认可,李光也选择不反对,至少遵从旨意先试一试。不仅李光,其实李纲也是如此。甚至保守派的黄潜善、汪伯颜等人,如果赵洹强硬,他们也会选择隐忍,等真出了事再跳出来。一个有足够权威的皇帝,是可以做一切他想要做的事情的,为什么一个昏君能把整个帝国直接折腾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的权利太大了。总之,证券交易,报社都是赵洹一意孤行,一定要去做的,能没人反对最好,有人反对也不可能阻止他。在赵洹的亲自监督,亲自阅览确认之下,大宋两大报社,大宋日报,京畿日报的第一版报纸终于面世了。一百年前大宋就已经发明出了活字印刷术,两版报纸的刊印速度很快,三天时间就刊印了上万份。大宋不仅是封建王朝之中最富庶的时代,同时也是百姓识字率最高的时代,一百个人就有六七个至少能认三两百个字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不识字的最底层百姓。不过没关系,赵洹下旨以每月一贯钱的俸禄,聘请有秀才功名的书生,每五日在固定区域向百姓宣读大宋日报与京畿日报的内容各三遍。历朝历代都是穷秀才,富举人,在没有考中举人之前,秀才的收入连普通店小二都不如,每月一贯钱,而且只是每五日抽一日时间向百姓宣读大宋日报与京畿日报各三遍内容罢了,绝对算得上舒服的‘高薪’兼职,应聘的秀才很多。大宋虽然是封建王朝最富庶,物质最丰富的朝代,但毕竟还是古代,消遣的节目很少,尤其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听大宋日报与京畿日报中的内容,对于百姓绝对算得上一件很好的消遣节目,每个读报点都有上百位百姓聚集。当然,也有人自己出钱买一份报纸自己看的,毕竟一份报纸也就三文钱,能看到那么多讯息,以及真实的奇闻趣事,也算值得。聚集了上千学子的太学无疑是最热闹的。另外,每一个勋贵府上,宗室府上,也都会指使家仆固定买上几份报纸,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不上朝,虽然有固定渠道能随时了解朝廷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家大事,但花费的人力物力,或者人情可不小。既然大宋日报上都会刊登出来,而且比他们自己去了解的更全面,那还不如让家仆在每次报纸新发行的日子,直接买份报纸回来看。相比较几乎都是国家大事的大宋日报,普通百姓更喜欢京畿日报。京畿日报中的许多奇闻趣事,普通百姓们平时都很难听得到,京畿日报一开始刊登的事情,百姓们也曾怀疑真假,但经过几期下来,而且每每只要是刊登在京畿日报上面的事情,去了解之后都能发现确实是真人真实,一下子就把京畿日报的信誉树立起来了。仅仅一个月下来,百姓们便逐渐形成,通过大宋日报了解国家大事,通过京畿日报了解京畿区域各种奇闻趣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