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五节 还得看自己

第四百七十五节 还得看自己

    热门推荐:、、、、、、、

    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对于李定国的飞速崛起,宋坤等将领是看在眼里的,不由得有些羡慕,但同时也有些敬佩起来。

    自从收复了广西之后,杨潮就让宋坤派遣一批军官到李定**中做观察员,学习李定国的用兵。

    一份份战报从这里传回来,让宋坤看的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嫉妒不已。

    宋坤自认为他做不到李定国的大规模机动,别说他做不到了,就是杨潮军中机动力最强的赵康部骑兵也无法做到。

    李定国的军队主力四万人,可是他打仗是家属随军的,成为老营。

    主力在前方作战,老营在后方生产,前方打坏的兵器、铁甲会随时送回数里之外的老营修复,充分保证了在流动中士兵的战斗力。

    有老营在后方,前方士兵的作战意志极为坚定,因为退后就意味着老营的家人受难。

    而且别以为老营就是一些老弱病残,恰恰相反,这里是工匠、医生和妇女,就是其中的妇女也都是壮妇,不但可以撒开了大脚丫子跟着部队长途跋涉,关键时候,也能拿起武器作为疑兵。

    宋坤就知道,衡阳城中,防守的,其实正是一万主力加五万老营妇孺,却挡住了清军,二十万大军的围攻。

    李定国带领的三万大军,还有五万壮妇,经常是妇女做疑兵,而李定国主力突击,经常打的清军措手不及。

    攻下湘潭之后,李定国就是让三万妇孺大张旗鼓的沿着湘水南下,而他亲自带领主力,又一次从宝庆府绕道,回援衡州府,并且跟衡州府守军里应外合。猛攻城外清军。

    另一个关键是,李定国本人打仗,喜欢冲锋陷阵在前,士兵作战有进无退。极为英勇,在衡州城外,就是李定国首先确认了尚可喜的主营大帐,在清军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夜袭清军。火烧连营,并且很幸运的直接斩杀了尚可喜,才让清军二十万大军直接崩溃,他一路追杀到了湘潭。

    二次衡阳大劫,李定国斩杀八万,俘虏五万,尤其是击杀尚可喜。

    这样的战功,已经让他的名气隐隐可以跟杨潮分庭抗礼了,却也让多尔衮和洪承畴更为头大。

    多尔衮这次真的发怒了,直接下旨斥责了洪承畴。而洪承畴也承认自己的失算,上书请罪,但是清廷没有答应他的辞职,而是让他继续经略湖南。

    但是面对损失了二十多万兵力的现状,洪承畴认定湖南已经守不下去了,他请示清廷,放弃长沙,退守岳州,尽全力保住湖北。

    多尔衮被迫同意了这个方法,让洪承畴退兵武昌后。由勒克德浑在这里坐镇,让洪承畴进京复命,商讨江南明军的这一波让人无法应对的攻势。

    “以不变应万变?”

    多尔衮恼火的在大殿中走来走去,殿下坐着一个老头子。依然那么云淡风轻,可是一股深深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洪承畴的模样,让多尔衮也不好太苛责他,他扪心自问,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八旗将领,未必做的比洪承畴更好。甚至很可能早就大败亏输,洪承畴主要用绿营兵,竟然能跟江南相持成这个样子,多尔衮已经很满意了。

    但是他不能不恼火,又折损了三万八旗兵,其中三千两白旗精锐更是让他心头滴血。

    虽然他已经彻底的将八旗势力降服,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将两白旗看做自己的心腹,其他各旗总是很难让他放心。

    灭了豪格和济尔哈朗之后,两黄旗和两白旗的旗主都换成了他的心腹,但他依然更信任两白旗,所以这次派出了两白旗三万精锐,协同蒙八旗和汉八旗共三万人攻打李定国,没想到竟然一战而溃。

    而之前洪承畴却一直小看大西军,始终把注意力都放在杨潮身上。

    虽然换做多尔衮,也会这么做,毕竟突然冒出来一股势力,是不可能让他转移注意力,放松对江南杨潮军的防备的。

    “不错,以不变应万变!”

    洪承畴很果决的说道。

    多尔衮哼道:“变变变,还能怎么变?”

    这几年确实在变,可是越变越坏,一次比一次坏。

    洪承畴依然沉静,看到洪承畴这样子,多尔衮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策略。

    “老大人还是跟本王好好说说吧。”

    多尔衮不得不耐着性子请教道。

    洪承畴不卑不亢道:“遵命。王爷以为,杨潮能容得下西贼(大西军)否?”

    多尔衮摇摇头,他以为杨潮跟他一样,都是一个枭雄,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容得下别人。

    洪承畴又问:“西贼能容得下杨潮否?”

    多尔衮又摇摇头。

    洪承畴淡淡道:“朱元璋遇张士诚、陈友谅尔!”

    多尔衮猛然惊醒,他也算是熟读史书了,自然知道当年元末汉人起义,张士诚、陈友谅都跟元军打的不可开交,唯独朱元璋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战略,慢慢积累实力,先剿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最后才挥军一击,将元朝灭亡。

    现在的形式可不就跟元末一样吗,虽然洪承畴把清廷比作苟延残喘的元朝让人颇为不快,但是多尔衮却不是太过于计较,他反倒很认同洪承畴的分析。

    “老大人,也不肯坐看江南明军内讧啊!”

    多尔衮感慨道,当年元末农民军互相内讧的时候,元朝廷坐视不理,坐山观虎斗,可惜朱元璋将对手一个个消灭之后,就轮到灭元朝了。

    洪承畴道:“纵西贼,压杨贼!”

    多尔衮点点头,现在江南的情况是,杨潮独大,而大西军强势崛起,这两股势力如果不碰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汉人的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种两强相邻而太平无事的情况。

    但是杨潮根深蒂固,大西军刚刚崛起,清军要做的,就是打压杨潮,不让杨潮能够从容吞并大西军,如果大西军攻打杨潮,则配合大西军行动,这样不断的让大西军和杨潮相互削弱,等他们内斗的差不多的时候,清军也积攒够了力量,然后一鼓而下,将江南扫平。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能玩转这一手的,必须得是高手中的高手,否则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说当年元朝也是这么个打算,可最后还是失控了。

    “还得有劳老大人坐镇武昌!”

    多尔衮非常诚恳的说道,除了洪承畴,他真的很难找到另一个谋略高手了。

    洪承畴点头道:“上有命,不敢辞!”

    多尔衮点点头。

    南京。

    杨潮知道李定国大败尚可喜,又斩杀一王之后,也不得不感慨不已。

    李定国这次的作战确实太惊艳了,杨潮自认自己做不到这点,两次来回大机动用兵,就算是清军也不容易做到,而李定国做到了,神奇的是他手下还不都是骑兵,只有一万骑兵,其他都是步兵,甚至还有女人。

    杨潮将李定国的用兵战术,写成案例,发到了各个军中,让将领们学习学习,跟杨家军历次战例做做对比。

    随着湖广的战局变化,江南的形式也日趋见好。

    清军丢失湖南之后,就无法在对江南造成威胁了,现在跟清军也就只有河南和山东接壤,这样让杨潮完全可以将兵力集中在这两地。

    于是杨潮立刻抽调许多男北上部署在凤阳府,从另一线威胁河南和湖北,同时调遣谢飞部北上徐州,支援赵康、李五六和王璞等部,至此用于北方的兵力达到了七十万兵力。

    江南只保留了三十万人,除了广东的宋坤,江西的吕末外,就是南京杨潮亲领的八万大军,还有福建在金声桓手下的两万新兵。

    接着杨潮又给孙可望写了一封信,询问他敢不敢攻取湖北,如果孙可望愿意攻打湖北,杨潮将挥军北上直插北京。可是孙可望似乎暂时无意北进了。

    李定国第二次衡阳大劫之后,洪承畴率兵北遁,放弃了长沙府,长江以南的地域,清军全部放弃了。

    而孙可望这时候的部署十分让人失望,他派冯双礼立刻占领了长沙,派马进忠占领了常德府,自己亲自带兵拿下了除岳州城外的所有岳州府州县,已经有了威逼武昌府的架势。

    这让杨潮叹息不已。

    “既然如此忌惮李定国,为何不派李定国北上呢?”

    在杨潮看来,孙可望大可让李定国北伐,以李定国的性情,绝对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而孙可望则派文官前往湖南和广西经营,可是他偏偏以占地盘的心态,将常德和岳州收入囊中,等于封死了李定国北上的道路。

    杨潮不由得有些鄙视孙可望的气度。

    但是孙可望如果要跟李定国起内斗,杨潮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好容易来的大好局面,就这么破坏了,太可惜了。

    因此杨潮对孙可望十分友善,孙可望派来购买大炮鸟铳,杨潮以成本价卖给他们。

    当然李定国派人来买铁甲和战马,杨潮也以成本价供应。

    同时派使者前往孙可望帐中调停,给他们的命令是,如果孙可望要发起内斗,拼死也要阻挡他,甚至可以向孙可望发出威胁,如果他敢发起内斗,杨潮将站在李定国一方。

    只要孙可望不发起内斗,李定国是不可能主动内斗的。

    “看来还得看我们的啊。”

    杨潮不由得感慨,意识到北伐还得靠江南,江南杨潮一个人说了算,手下十大总兵没有一个有二心的。

    而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相互之间比较**,反而无法拧成一股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