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七节 市舶司问题

第三百二十七节 市舶司问题

    到了媚香楼,果然李香君哭红了眼睛,她养母李贞丽在一旁哄着,看到杨潮过来,也没有好脸色。

    杨潮好心安慰了一番,告诉她自己一定会把她带进杨家的,让她耐心等着就是。

    李香君并不太相信,历朝历代没听过那个驸马纳过妾,她已经死心了。

    不过杨潮能第一时间来安慰她,倒是让李香君感到非常欣慰。

    杨潮一番安抚离开后。

    李香君心理虽然舒服了一些,但是依然不免受到打击。

    但是她养母此时却对杨潮的观念有所改变。

    对李香君说道:“傻女儿,为娘倒是错看了这个男人,他不是没心肝的男人,反倒是一个多情的种子啊。”

    李香君不解。

    李贞丽叹道:“他第一时间能想到你,这说明心里是有你的。而且还说会娶你回家,这却是难为他了。”

    一听杨潮心里有自己,李香君心里好受多了,充满了一种甜蜜,似乎能不能嫁进杨家也都无所谓了。

    但依然对嫁进杨家不报什么希望,而且就算杨潮敢娶她,她也不愿意嫁了,就像养母说的,今时今日如果她依然要嫁进杨家,那无疑是在给杨潮招惹麻烦,这是她不想看到的。

    杨潮离开媚香楼,很快就到了董家。

    出乎杨潮意外的是,董小宛比李香君闹的还凶。

    “他把我从家里赶出来,说要八抬大轿的娶我,原来是骗人的!原来他是想娶公主!”

    董小宛是这么理解的,无论陈圆圆如何哄她,都哄不住。

    董小宛情商高,智商也高。而且情商高的人,其实都很敏感,不敏感如何能猜透别人的心思。如何能有高情商?

    董小姐本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家道中落。父亲早亡,母亲病重,她不得不从秦淮河开始沦落,但是一开始她是以清高著称的,结果在秦淮河混不下去了回到了苏州。

    之后慢慢性情改变,变得懂得逢迎人了,不但不在清高,反倒是人缘好了起来。

    但也是那时候。她就一心想要找一个靠山,找一个不那么讨厌的靠山,脂满肠肥的商贾他看不上,普通的才子她觉得不保险,杨潮这样一个能文能武,对她又有大恩,并且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男人,对她就有一种莫大的吸引力,说起来她只是缺乏安全感罢了。

    于是她想方设法的嫁入杨家,没想到被杨潮给劝了出来。承诺她八抬大轿,可结果却是要娶公主,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莫大的屈辱让她不能自给,内心深处原来她还是那个清高的董小宛。

    “别乱想了!我杨潮做出的承诺,就算山塌下来也不会变!”

    杨潮在门外听到了董小宛歇斯底里,崩溃一般的控诉后,推开门严肃的说道。

    董小宛看到杨潮进来,停止了哭闹,却背过身去,低声抽泣。

    康小宝、陈圆圆见状,很有眼色的将地方让出来。他们都走了出去。

    “别哭了。我也没有想到皇帝会赐婚。你知道我不能拒绝。”

    董小宛哼哧着:“我知道!”

    杨潮叹道:“你真的知道吗?”

    董小宛道:“别人不敢拒绝,你是不能拒绝。”

    见到董小宛说话。杨潮也有意跟她多说说,问道:“为什么?”

    董小宛叹道:“谁让你手握重兵。凭空就白添三分疑。若是拒绝了天家的赐婚,更会被人猜忌,除非你想做曹cao,否则你根本拒绝不了。”

    董小宛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杨潮的处境,这点杨潮倒是没有考虑过,他的观念想来积极,总是先看能得到什么,而不是考虑会失去什么。

    不过董小宛说的倒是很在理,如果杨潮拒绝了,还真的很不好处理,小皇帝目前是很信任杨潮的,但是如果拒绝,也就失去了小皇帝的信任,那么北上勤王的一系列作为恐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杨潮不由对董小宛刮目相看,这女人难怪能将杨家上下的心都收走,光是这份七窍玲珑的心思,就不是其他名妓能比拟的。

    杨潮沉思了片刻,都没有发现董小宛已经转过身来,爱怜的看着他,已经不哭了。

    杨潮坐在他对面,凝视着她:“你放心,说了会娶你,我决不食言!”

    董小宛轻轻摇头:“我本来以为会很伤心,但是你来了,我就不伤心了。”

    杨潮叹道:“你放心,等着我。”

    董小宛再次摇头:“罢了。其实做不做妾都不重要。如果你有心,我做一个外室也好。”

    外室说白了就是后世的小三,在外面偷偷养的女人。

    但是杨潮却很坚定:“我杨潮从来守承诺,尤其是没有骗女人的习惯。”

    董小宛突然笑了:“你骗的还少吗?”

    杨潮道:“我何曾骗过。你切安心等我,倭国就别去了。我会给你准备一个意想不到的聘礼!”

    董小宛却坚持:“不,我一定要去!”

    看到董小宛坚定的眼神,杨潮叹息了一声,她知道董小宛的心思,觉得她去日本能够帮到杨潮,所以坚决要去。

    杨潮点点头:“其实去看看也不错,倭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

    劝慰住了两个女子后,杨潮回到军营,这几天军中出了一点事。

    不是训练的问题,也不是步兵的问题,而是水兵的问题。

    张大桅现在已经是水军副将,手下一百艘大船,三百艘中等船,纵横长江下游遇不到任何敌手。

    可是他最近却屡屡遇到难题。

    是市舶司的难题。

    市舶司的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小事。

    杨潮为了得到市舶司,重开大明海贸,可谓是费尽心机。

    其中最大的让步就是自筹军饷一事。

    此时北方覆灭,朱慈烺新军登基,可是他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可谓天下半坏。北方自然不用说了,就说南方。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长江以北的湖北基本上被他占领。而南方整个湖南以及江西两府都被张献忠完全控制,朝廷能控制住的地盘只有一个武昌。之后张献忠突然进入四川,明军才收复了湖南部分州府。

    可是长期的战乱,让湖广显然无法向新朝廷提供粮食军饷,而江南地区因为桑蚕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其实已经开始依靠湖广的的粮食来供养了,所谓湖广丰则天下足。

    失去湖广就失去了相当一个粮食来源地。

    幸好杨潮扶持皇太子继位,毫无争议的继承权,让江南大多数地区都上表朝贺。相当于承认了朱慈烺的君权,表面上算是稳定住了江南局势。

    但是光靠江南的饷银,确实是捉襟见肘。

    可是朝臣不能不发俸禄吧,就算朝臣暂时不发俸禄,可是军队总不能不发饷。

    光是江北四镇,朝廷规定每镇额兵三万,每年供应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由于湖广的失陷,江南大米价格暴涨,一担米一度涨到了五两银子。好在这几月终于回落,但也稳定在了三两银子,所以一年要供应四镇八十万担大米。价值二百四十万两,饷银一百六十万两,总计四百万两。

    但这只是朝廷给四镇的定额,四镇可没有那么听话,一个个占据了地盘之后,就是疯狂扩军,他们打的理由则是北伐光复中原,其中刘泽清说“奏进取之计,募数十万之兵。储数十万之饷,备马十余万。整顿器械一二年,乃可渡河”。

    打着这种幌子。四镇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十万,同时一个劲的向朝廷摧饷,还以李自成和清军吓唬朝臣,说没有军饷就挡不住李自成南下了,文臣们就只能一个劲的给江北送去银子和大米。

    而朝廷到目前为止征到的税粮总计“东南饷额不满五百万,江北已给三百六十万。”

    收来的税大部分都给了江北四镇,可是四镇依然说饷银不够,士兵没有战心甚至有哗变的迹象,把文官们吓的不轻。

    本来新君登基为了收拢人心,一般都是要减赋税的,也有朝臣建议依照旧例减免江南一部分赋税。

    此时就连史可法都不敢同意:“天下半坏,岁赋不过四百五十余万,将来军饷繁费,则练饷、剿饷等项未可除也。”

    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需要加赋,但是这种提议被杨潮否决了,他坚持不能加赋,已经逼反了西北,逼的农民军都打进了北京,要是把江南也逼反了,那这天下还如何收拾。

    如果不减赋,户部统计:“时正项所入止六百二十万,养四镇军所出至七百五十余万,通计每年正项缺一百五十万”。

    这还是只养四镇军队的,如果加上武昌的左良玉,缺额则更大。

    工部与户部上言:“今天下兵马钱粮通盘打算,缺额至二百二十五万有奇,户部见存库银止一千有零耳。”

    缺额两百多万,朝廷库存银只有一千多两,所以朝廷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兵,但是要裁兵,别说武将同不同意了,就算武将同意,文官们也没有这个胆子,他们比武将更害怕北边的流寇打过来呢。

    养活四镇和守着一个武昌城的左良玉,朝廷都受不了了,要在加上杨潮的十万营兵,无论如何朝廷都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当杨潮答应自筹军饷,以海贸养水营兵之后,文臣们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潮因此获得独占市舶司关税的特权,他怎么可能在市舶司问题上大意呢。

    要知道养四镇那些兵痞每年都需要四百万两,虽然大部分被武将贪污了,比如刘泽清就在淮安大肆修建园林享乐。

    杨潮养兵花费其实更大,十万军队,光是军饷就不是个小数目。

    因为米价高涨,为了那些士兵能够养家糊口,杨潮不得不再次提升军饷,一个列兵也要给一两银子,三等兵已经是一两半,二等兵二两,一等兵三两,加上军官的军饷,每个月光是饷银一项,就是二十多万两,一年是两百多万两。

    加上杨潮向来坚持给士兵装备最精良的装备,每人至少一副铁甲,一副铁甲二十两,又是两百多万两,至于装备其他的长枪了,鸟铳了,火炮了,也少不了一百万两银子,因此杨潮要将十万士兵打造好,至少需要五百多万两。

    而这些钱都是要从市舶司那里抠出来的。

    所以在得到市舶司大权之后,杨潮马不停蹄的行动起来。

    杨文骢早就到了苏松,他将他的市舶司衙门设在了松江府城中,但是杨潮却派兵分别在吴淞江所、崇明沙所和金山卫设立三个水营,不断的巡航长江口一带。

    目的自然是为了缉私。

    去年跟郑家达成了协议,杨潮却始终无法掌控长江,后来发现这根本无法实现,光是在松江到南京两线巡航,就需要三十队船队,每一队至少得十艘战船,那就是三百艘,几乎要抽干杨潮的兵力,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掌握了市舶司,并且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杨潮可以放心大胆的干,显然控制一个出海口比控制一条航线要容易很多了。

    但事情还是让杨潮有些始料未及,派张大桅是缉私的,但他始终发现很难彻底控制住。

    杨潮给他配了十艘双桅战船和九十艘单桅船,组成一百艘的船队,可是兵力依然不够。

    沿海地区能够通海的地方太多了。

    不说别的,就是苏州,就可以通过吴江的运河辗转嘉兴到华亭塘,然后进入黄浦江,再往南浙江通海的范围就更大了。

    虽然郑氏一直很给面子,向杨潮订购了三百万两的货款,可是要是杨潮控制不住海运,这三百万两大概就是一个极限,郑氏肯定不会在增加了。

    而杨潮将大明海关收在手上,是想要通过扩大海贸,来收更多的关税的。

    可是巨额海贸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让人不惜铤而走险,杨潮已经顾及到了这一点,因此才给张大桅配属了极强的力量,可惜他还是控制不了,控制不了也情有可原,毕竟海岸线太长了,但是打不过海贼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怎么回事?”

    杨潮见到了焦急等候张大桅,就立刻很不满意的问了起来。

    张大桅竟然带着三十艘战船巡航的时候,不但让一艘走私船跑了,而且他自己被人家打沉了三艘战船,多数士兵获救,但也十多个士兵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上。

    张大桅叹了口气:“贼船大,不可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