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二章 竟陵郡尉

第四十二章 竟陵郡尉

    且不提徐法王再南阳如何焕发第二春,找到事业新高地,温浩在竟陵郡暂时可根本没有掺和南阳乱局的打算。

    也不是不愿意为大梁朝的事业鞠躬尽瘁继续奉献,可说到底温浩拉的联军是豪强大族们共同参与,人人出力才能拥兵七千,如今既然闻香教已经被赶出竟陵,要各位地主老财们继续无私奉献把自家的本钱拿到隔壁郡去抛头颅洒热血实在也是太难为这群土包子们的觉悟了,真当大梁朝的江山是自己个的不成。

    当然眼下时局不稳,闻香教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为了保卫家乡,大家一致认为保留一个义军的架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个盟主也非得请温浩来做不可,温修之麾下数百铁骑大破万余闻香教的英姿大家伙可是都亲眼看见的,不想让温氏来做这个盟主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家那点实力经不经的起温家一击。

    出远门打仗的欲望是没有的,但是把温氏顶在前面替自己遮风挡雨的期望很大,这群土财主们狡猾狡猾的。

    做个竟陵郡的武林盟主,温浩倒是无所谓,不过要想把自己用完了就扔还想占自己便宜,那也太小看温氏的小公子了。

    “让柳家、江家给我带头交粮交人出来,咱们这几千人每日耗费的粮食就是笔不小的数目,眼下匪患已除,也不好再继续让竟陵府库养活着我们,李郡丞那里官面上也不好交待。既然要留我温家这点实力在竟陵替他们防着闻香教,总得交点保护费吧。”

    温浩眼下散去了联军,可留下的兵马实打实的一盘算也还有足足将近三千人,这些人里有李、石两家一样的惩戒营,有之前在竟陵招募的部曲,还有闻香教俘虏里挑出的人手,温处道率领的青徐豪杰也留了下来,来历虽然复杂,却都是见过血上过战场的,温浩自然不会放手。

    不过养活这么多人马也是一笔巨大开销,一般大户的部曲大多是平时当佃户用,战时再拉出来打仗,主家平日根本不负责养活,而温浩虽然在竟陵郡狠狠捞到了不少土地,存粮却基本没有,此时已经是过了秋,这么多人要安置下来不但要有过冬的粮食而且还要准备来年春耕的种粮,算起来需要的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当然要能省一点是一点,能从土财主们手里榨出一斗就是替自己省下一斗粮。

    当然如果有人不愿意配合,温浩也有办法处置:“告诉他们要是不肯交粮,我就只好带着人都去义阳郡就食去了,竟陵这边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之所以提到义阳郡,当然是自己那位比较长袖善舞的叔叔温摇光已经在建康城面圣完毕,匆匆抵达了他忠诚的郡府,开始承担起一名大梁郡守的光荣职责了,对自己看重的侄儿带着温家自己的本钱来就食必然欢迎极了,实际温摇光已经派人来联络过,要温浩准备千人左右的兵马去义阳替他老人家撑场面,温浩准备让温处道的青徐豪杰带着闻香教的俘虏们前去,这年月即便是一郡太守,手中没有实力支撑也很容易陷入被架空的境遇,寒门子弟往往不出州郡的原因就在于此,没有家族实力撑着,那些地方豪强谁会理你一孤身一人的官(加将军号的太守不在此列,他们军事属性大于行政属性)

    有了温摇光在背后撑腰,温浩随时可以将人马撤去义阳,竟陵眼下虽然大有收获,可温浩心里清楚一旦大周军南下,天知道竟陵郡能不能守得住,还是靠近大江距离建康交通距离更近的义阳来的安全。

    经过温浩一番劝导加上撂挑子的威胁,特别是眼看北边闻香教越闹越大,各家大户还是老老实实分出了粮食,好让温浩继续将队伍留在竟陵。

    还有一件事情也让温浩心情不错。

    建康朝廷正在对北伐大军进行官爵赏赐大批发的时候同时收到了雍州刺史府的军报,虽然雍州幕府的官员们很有技巧的将两份文书一前一后交到尚书台,一封南阳闻香教大起和一封竟陵郡闻香教被平灭的文书看上去好似功过相抵,但被大大败了兴致的尚书台诸公还是大大动了怒气,对雍州和南阳郡大加斥责,同时也准备给竟陵郡的战报直接打个折扣草草了事。

    但温延老先生在见架时随意谈起的几句话和随后送到的几大船耳朵改变了诸位大佬的想法,那位一直以修佛为名深居宫中,连上朝都渐渐懒得进行的皇帝陛下竟然破天荒的亲自过问起这件事来。

    皇帝陛下从自己侄儿手中夺取皇位以来已经御极近三十载,这些年里他从意气风发的少年人渐渐变成了一位面貌慈祥的老者,爱好也从当年的法家兵家变成了佛学玄学,朝堂内外都呼他做“菩萨天子”,甚至在遥远的北国朝堂都对此有所耳闻,但每一个在大梁朝堂真正沉浮过的大佬都清楚这位天子骨子里是一位何其刻薄寡恩和刚愎的人物。

    他对一件事不发表意见的时候,尽可以任由众人去争斗撕咬,而当他对一件事表示出“感兴趣”的时候,那绝对要以他的意志为唯一。

    那位英年早逝而为此留下了诸王争斗格局的太子殿下,据说就是在监国时展露出太多主见才郁郁而终。

    皇帝陛下有言:“谯郡温氏真是有意思极了,我大梁江山万里,容得下多几个欲在此建功之人。温家的小子要是真不想那么急着来建康,就让他多历练历练好了。雍州的事情,尚书台要多看顾一些,不可违了北伐的大局。”

    有了皇帝这句话,尚书台各位大佬立刻统一了思想,表现出了大梁国又一次行政高效率的完美演出,温家小子定然不是温修之,他都多大岁数了,结合北地大儒温延老先生正在宫中为诸王和陛下讲授北地儒家学问,那么要照顾的肯定就是温浩温公越了。

    众人很快发现温浩竟然已经是一名大梁的正式中层官员,虽然汲郡郡尉这个职务很有点后世某党中将游击旅长座山雕下辖三十人的味道,但皇帝说了年轻人要多历练,还提了雍州!

    于是正在北伐军中和周军对峙的竟陵郡郡尉被突然发现具有好些个优良特质,适合临时提拔去隔壁郡做郡尉,而汲郡郡尉刚好非常适合调任空置出的竟陵郡郡尉。

    至于少年人升官是否太快,是否能担当重任的问题,那完全不必质疑,咱们建康高门走仕途都是直接州刺史府上参军起步,二十出头的一州别驾治中都不算快的,不然哪有四十不到就出任宰执的佳话传出,熬到六七十岁才进尚书台那算什么高门佳话,谯郡温氏也算半个自己人,当个郡尉也不算啥,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佐贰官,不值钱。

    而且人家少年人能组织义兵大破闻香教叛贼,手中又有一支兵马,在如今荆襄空虚的时候当郡尉岂不是正合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嘛。

    尚书台的旨意也来的飞快,沿江而上很快就到了温浩手中,让有些懵的温浩感受了一下意外之喜,这下可以光明正大的在竟陵郡搞一言堂了,当然只是军事方面,主要政务还是要尊重李郡丞第一要员的地位的。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所谓守土有责,原本挂着一个不伦不类的汲郡郡尉头衔自由度自然极高,而有了正式实职后,就真正和雍州官府有了各种上下级关系,听调还得听宣了。

    而局势显然还在恶化当中,到了初冬时候,伴随着冷冽的寒潮,一个消息传到了在竟陵休养生息的温浩处:南阳郡城被攻克了,并且攻下城池的闻香教队伍里出现了周军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