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善后

第三十九章 善后

    温浩本人当然会乐意带着部下这些兵马直接杀到南阳去参加南阳保卫战,但从实际来说这根本不可能,战后他还有太多事情要做。

    很多时候如何胜利不是问题,胜利以后怎么瓜分果实才是问题,既然闻香教在竞陵郡的主力已经被击溃,连同那些勾结投效闻香教的人物也都丧失了和豪族联军对抗的勇气,那么整个竞陵郡的局势肯定会很快暂时安定下来,众人的心思也活络起来。

    首先是报功,前面已经有几篇雄文打底,如今却是实打实的击溃闻香教数万大军,当然要更加锦上添花才行,温浩和温修之两位有官职在身的人牵头,再拉上坐在郡城中功劳从天降的李郡丞一同联署了报功文书,温浩大笔一挥,直接来了句破贼四万有奇,反正也没人会计较这些。

    结果雍州州府那边特意派了名雍州参军左丞赶到竞陵,亲自指导大家怎么写这封报功文书。

    首先咱们高瞻远瞩英明智慧的雍州刺史、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卫将军、南康郡公指导有方,他老人家虽然人在北伐前线,但在出征前就已经周密布置,安排妥当,再之后则是雍州州府和竞陵郡诸位官员个个公而忘私、稳妥认真的按照南康郡公的布置应对得当,快速果断打击了一群闻香教跳梁小丑。

    然后实际领导战斗的温氏众人也必须要大书特书,温氏势头正盛,光在前线参战的就有两名郡守郡尉级别的大人物,是万万不能埋没功绩的。

    宣城太守温修之勇于任事,心怀朝廷,感念陛下仁德,自告奋勇散尽家财前往击贼,又有新上任的汲郡郡尉温浩年少有为,忠心国事,和温氏一门诸多忠勇之士主动为大梁朝廷的事业担担子,终于讨伐了闻香教,都是大梁皇帝陛下用人有方,鄱阳王殿下慧眼如炬,选出了这两位忠臣义士。

    至于剩下的江氏柳氏等等的功劳则是一笔带过,这种级别的人物功劳有竞陵郡和雍州幕府里各位官员看到就行了,反正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当然击破的贼人数字也变成了六万这个吉祥数,若不是考虑到十万人的数字太过惊世骇俗而且朝廷有七万以上战报由兵部和尚书台专门派人查验的规定,雍州幕府就得报出这个数字了。

    当然,建康朝堂里也不都是傻瓜,这种地方报来的战报向来是打折处理,真正要看的还是俘虏、斩首、缴获之类。

    这一战俘获的俘虏起码有上万人之多,事后割下的耳朵也有四千多,有这些做底子,一场大胜是再挑剔的检视也要确凿无疑的。

    报功的表文和几大车用石灰腌制的耳朵加上各种旗帜之类的物件一并送往建康,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雍州幕府还非常够意思的表示这次报功的一切上下打点费用由州府出了,完全不需要竞陵郡众人分担一钱,之所以这么大方是因为州府上下实在是太需要这份实打实的功劳了。

    北伐过程中大后方却闹出这么大规模叛乱,整个南阳郡至今还是乱成一团,更不要说闻香教在雍州根深蒂固,之后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事情,叫诸位官员如何不慌。

    更重要的是第一责任人南康郡公如今正在北伐前线为国cao劳,这口锅他老人家完全可以往旁边一推,再者说了,咱们南康郡公这辈子闯的祸多了去了,打的败仗可以写出几本书,还不是高官得做高爵得享,人家做官靠的是血统又不是能力。

    可别驾、治中、诸位曹缘可就没有那么厚实的背景了,南康郡公的副将和别驾从来是第一难做,每次出事最后都是这两位背锅,所以雍州别驾萧思话已经足足十来天睡不好觉了,直到温浩大破闻香教将匪众赶出竞陵郡的消息传来才算睡了第一个安稳觉。

    送走了州府大员,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战利品的分配了,缴获的浮财和粮食虽然为数不少却不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至于闻香教的兵器则大多是破铜烂铁大家都不屑一顾。

    和这个时代的所有人一样,众人最关心的还是土地和人的分配,闻香教裹挟了数万人众,这些人原先的土地自然都是逆产统统都要没收,而这上万人口也同样是一笔宝贵财富。

    历史上为这些东西闹出内乱兵变的记载屡见不鲜,多少人的交情就是断在这些上面,要将好不容易聚合起来的豪族们继续捏成一团,就非得妥善处置不可。

    好在这次情况也有些特殊,竞陵的诸位豪强们对闻香教的俘虏兴趣缺缺,如今闻香教在整个雍州境内势力仍旧极大,搞不好哪一天人家就又杀回竞陵郡来了,把信奉闻香教的教徒们引到自家,到时候来个里应外合岂不是引狼入室。

    温修之倒是对这些俘虏兴趣满满,既然温浩在竞陵已经隐隐站住了脚跟并且还和自己半撕开了那层温情的薄纸,温修之也就没了在雍州继续待下去的兴趣,他在这次战事中战功极大,足可让建康城里的看好他的诸位大佬们认可他的实力了。

    既然要去宣城郡就职,那么温修之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闻香教的俘虏会有造反的可能性,江南一带可都是正统佛门的地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里面说的四百八十寺起码四百寺在江右之地,闻香教的影响在那里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也约等于无了。

    这些俘虏去了异乡异地,放眼四周都是充满敌意的环境,反而只有依靠温修之这个同样是异乡来人的郡守一条路可走。

    用邱行之的话说,温修之这是打定主意要效仿魏武曹cao弄一支自己的青州军出来,当年曹孟德耐以起家的青州兵不也是青州黄巾军的俘虏组成,因为被迁徙到了兖州豫州也只能乖乖跟着打败他们的曹cao混。

    对此温浩也乐见其成,温修之即使对他个人有所妨碍,但始终都是温氏的一份子,温修之在宣成郡脚跟站的越稳,对温氏整体的发展越有利,何况就和温修之不想再继续留在雍州和温浩见面一样,他也不想再和温修之这位叔父继续凑在一起相看两厌,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间隙只要产生,就会越来越深,信任这种宝贵的感情一旦失去再想找回也是千难万难。

    上万俘虏中精心挑选出将近两千名丁壮全部交给温修之,后者也不推辞,带着人仔细查验了一遍每个丁壮的状态便选择早早离开了竞陵,准备乘船走长江直下宣城郡,先在宣城郡落脚后再往建康城陛见。

    温修之选去了俘虏,也为竞陵郡的局势安定起到了促进作用,那些最死硬最强壮勇悍的俘虏都被抽走,剩下的人也就失了主心骨,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搅动不起风浪了。

    温浩在剩下的俘虏中挑出了一千名相对老实的人补充进自己的部曲,其余俘虏便交给了李郡丞重新安置,和温修之挑选丁壮的标准不同,温浩不喜欢那些性情强悍的人,选取的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大多是被莫名其妙裹挟进闻香教队伍的农夫。

    剩下的土地是诸位豪强大户们最看重的,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人可以靠自己人慢慢生,便于耕作的熟田才是最难得的,如今的雍州早不是几百年前前汉时代的那种荒僻地方,就是竞陵郡这种偏僻小郡也人口滋长,田地愈加狭窄,没有闻香教这番大乱,想要扩充土地非得不知道沾上多少人的血泪才行。

    当然,温浩也不至于分毫不取,在这些“无主”田地划分时,温公子代表温家当仁不让的要取一份好地,让温氏在竞陵郡的土地一下子扩充了到了一个惊人规模,这也代表着温氏从一个南下流亡世家拥有了第一份在南朝疆域内的基业。

    实际上,温浩根本无心无力参与南阳郡的事务的原因也在于,竞陵郡有五个县,而温浩部下的豪族联军在战事中波及的不过两个县境内而已,其余各县虽然相对偏僻,温浩也得找出一些勾结闻香教的人出来祭旗才行。

    这是整个竞陵郡这些豪族们的共同需求,作为他们的盟主,温浩也必须满足他们,不管有没有实际参与闻香教的起事,哪怕其实只是单纯供奉了闻香教教义,嗜血的豺狼们也要将他们拖出来分吃殆尽才行。

    当然李郡丞为首的郡府官员们也得了不少利益,不过多以浮财为主,他们中的入品级的官员如李郡丞这般就是出身高州李氏,要置业拓土也得在老家才行,对竞陵的土地毫无兴趣,而那些低级不入流的吏员则根本大半都出身于温浩麾下这群豪强家族。

    林林总总说起来都要半天,处理起来更是麻烦许多,让温浩着实忙了个底朝天,好在有自家叔公温师伯帮助,又有邱行之出谋划策,温氏自身的底蕴也为温浩提供了许多立时可用的温家子弟,这才让一切在磕磕绊绊中总算顺利推行了下去。

    而等到终于将竞陵郡内的事务料理到告一段落,温浩终于有精力抬起头看向周围世界的时候才发现这短短十几日内,这个天下已经发生了许多震动一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