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在线阅读 - 第二章 温氏幼子

第二章 温氏幼子

    正当族老们感伤之时,身后的载着温氏幼子的骡车上恰到好处的响起一个少年声音,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醒了!叔祖,各位叔伯,公越醒了!”

    伴着声音,一位健实青年从车棚里探出半个身子,兴奋的挥舞起双手。眼见青年这幅不成体统的样子,骡车上的“五叔祖”下意识就板起面孔准备训斥,话还未出口,却见自己那位平日走路都需人搀扶的老哥哥以极其不可思议的矫健身手翻下了骡车,双手拎着长袍啪嗒啪嗒跑向青年处。犹豫了一会,五叔祖也不再言语,翻身下车追了过去,眼下没有什么比车中少年的安危更重要。

    不光两位老者,青年的一番喊话一举引动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族中地位较高的成年男丁纷纷闻声涌来。众人簇拥着两位老者,迫不及待的掀开车棚上盖的一层布帘,那报讯的青年也自觉退到一旁,小心的解释着;“刚刚我在车里听到外间消息,正激动着,突然就看到公越的眼睛好像动了几下。一时情不自己,便喊了出来。”

    说着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乃是眼睛也看到了车中景象。那名被举族牵挂的少年人,此时竟从铺的一层床褥上半坐了起来,正睁着大眼茫然看着眼前众人。

    这是哪里?我他么不是和哥们在烧烤摊喝酒么,是我喝多了?可是怎么丝毫没有那种宿醉的感觉。

    不对,我,我是温浩,温氏幼子,我父亲是........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脑中似乎有另一个记忆在纠缠。

    随即,在温氏族人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目光中,那位寄托着举族希望的少年两眼一翻,再度昏厥了过去。

    且转过一边。牯牛岭前温氏族人探查到的边境隘口在大梁朝是一个有着正正经经编制的单位,全名应该叫做襄城郡叶县牯牛岭靖边巡检司黑石巡检寨,甚至这里的巡检还是个有职在身的幢长。

    这里是南北势力纠缠分界的地方,自然需安置边军守备,不过不管是建邺朝廷还是荆襄幕府都从未指望这些巡检寨子能在抵御边患上起到多大作用。

    无他,实在是牯牛岭的山道过于狭窄,根本不适合大军通行,因此北军南下多是选择绕道而行,而南朝这边一旦遇到北方大举南下,多半会敛兵聚谷,直接缩到南边的襄樊坚城固守,这些沿山各寨干脆只能自生自灭。

    实际上它们最大的作用是替边郡官员们收取一点南北商税,或者送些细作之类去北地。在这样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寨子为官,黑石寨巡检刘长真日子过得倒也真逍遥,作为名义上最靠北界的军事存在,他不用担心被上司抽去南边打仗(在南朝,这多半是参与镇压某位造反的州郡长官,又或者干脆就是被某位州郡长官拉去造反),还能在走私商人、南北沟通的佛道僧人身上揩到不少油水替自己攒下一份养老钱。

    更别说手下还有上百号寨民村民任其摆布,兴致来了,刘幢长摸摸寨中丁户家小媳妇什么的,别人也只敢忍气吞声,真是快活极了。

    可今日的刘长真失去了他的快乐,往日常伴笑容的嘴角现在耷拉的像个拱桥。

    因为麻烦来了。

    麻烦来自于一群自北而来的北方逃人,这批人扶老携幼,模样狼狈,但是打他们出现在寨门前的那一刻,被刚好在寨墙上巡视的刘长真看在眼中时,他就知道这群人绝对是麻烦。

    多年前刘长真还是一个刚刚成年入得军伍的兵家子时,他那当了一辈子兵卒的老爹就千叮万嘱让他记住,像世家大族这般存在是自己绝对招惹不起的,就是大族的一个童仆,天知道又能牵扯到什么人物身上去,寻常人家也得小心应付。

    结果十年后刘巡检还是栽在了这一点上,竞陵太守起兵响应庐江王的那一战里他凭着一腔血勇率先登城,阵斩叛军城楼守将,也因此升为幢长之职,彻底摆脱了兵户的命运。可这份喜悦还没坚挺多久,畅想着为国效力将来怎么搏杀出一个封妻荫子的刘长真就被发配到了这牯牛领的偏远军寨,驱逐出了朝廷经制正军序列,也从此和一切美梦告了别。

    还是一年以后靠着送礼,刘长真才知道自己阵斩的那名叛将是庐陵周氏一个远房庶子,自己报销了他,也得罪了人,随即在某位大人物轻飘飘的一句话间他就带着自己那份军功被打发进了山。

    血淋淋的教训早就让现在的老刘学够了人生经验,因此他才无比断定,麻烦来了。

    从带头人的仪态气质和这人群一举一动透出的紧密有序中可以认定这必然是大族中人。

    城下喊话人那一口洛州雅音更是显著的身份标志,结合牯牛岭的特殊地理位置,这群人的身份呼之欲出,必然是南下逃亡的北方大族。

    这个乱世年头里,南下北上逃难的大族时而有之,一时的族运蹉跎绝不意味着家族再无振兴之机,就是前朝大楚皇族,现在都还有好些个在北方大周或者大燕国封侯为官,伺机复仇的呢。

    大族们的牵扯极多,非是其中人物根本难以厘清相互间的恩怨牵扯。

    刘长真面前的麻烦就在于此,别看是逃难的,天知道这群人在南朝有什么背景干系,一个伺候不周到,回头搞不好就要遭报复的。前汉时大将李广因罪去职,夜间引众在田间饮酒打猎,回来到了霸陵亭就被霸陵尉所阻,因其引众夜归违了宵禁之制不许其归,硬是留了李广一夜,结果转头李广复起再度为将,第一件事就是找茬杀了这位尽职尽责的霸陵尉。

    达官贵人的脾气哪里说得准去。

    只是好歹这厢也是个边寨,岂有直接被人喊话就引人进来的道理,刘长真也只好硬着头皮喊话,要墙下众人选出几个领头人物先用吊篮吊上墙头谈话,再定是否放行。言语中是尽力搜刮着肚子里一点可怜的词汇量,努力表达出尊重的意思,万万不敢平白恶了这帮人。

    好在温氏族人本是逃难而来,早就没了那许多讲究和顾虑,当下就选出几名壮年族人随着吊篮进入寨中,当面亮出信物。

    温峤在燕国做到近乎一国宰执高位,谯郡温氏亦是数百年大族,要弄到几件南朝信物岂是难事。温氏族人带出的信物便是南朝南康郡公、雍州刺史、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卫将军刘毅的亲笔书信,信上有其人的落款画押和印章。

    刘长真这些年也算粗通文墨,也不必别人翻译接过便看,只扫了一眼看到那落款画押便几乎站立不稳,这可是荆襄之地最粗的两根大腿之一,更别说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再三确认这印章确实和日常军报书令中常用的款制一般无二,差不多是双手捧过头顶恭恭敬敬将那一片纸送还,刘长真一脚便踹在身边呆呆看热闹的寨丁身上。

    “发什么呆,还不速速为贵人们开门!”

    倒不是刘长真粗疏,那封书信上除了刘毅常用的刺史印章外还有数枚印章,足足盖上了五颗不同的印信,此外还有其人的花押,便是个傻子也知道这绝对是仿造不出来的。南康郡公的私章,平日里保存都是在不同人物手里,除了本人谁能凑齐?

    这位南康郡公刘毅,正是南朝坐镇襄阳之地的超级大佬,不但实际控制以襄阳和南阳为中心的南朝雍州之地,更名义上拥有对以上庸、汉中为核心的梁州的军事指挥权,所谓南朝上游分陕之势,其人掌握足有三分。

    更兼其与今上乃是幼年相识,从王府便交好的堂兄弟交情,不但权势极大,靠背也极牢,哪怕他几次北伐均丧师破军,是一位几乎公认的军事庸才,却也照样能军权在握,甚至因此被另一位荆襄大佬,江州刺史周颖达讽刺为:不通兵不通文,唯独会做官。

    但是,在这雍州的一亩三分地上,南康郡公的一句话就是抵得上一万句。

    刘长真一面抽打寨丁们抓紧开门,一面心中忍不住偷偷想到:这家人不管什么来历,万万不可得罪,若是能够趁机讨好一二,自己岂不是也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南康郡公的大腿那么粗,能抱得上的人家,他的大腿,也粗到一个幢长抱都抱不过来啊!

    就在温氏众人顺着打开的寨门陆续进入这座边地小寨时,队伍突然sao动起来。一心讨好的刘长真赶紧兴冲冲的带着几名部下士卒迎了上去,想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却刚好看到温氏族人sao动的根源:一名穿着单薄白衣的少年从队伍中央的骡车上一跃而下,裸着双腿向队伍反方向的寨门外跑去。

    几名温氏长者焦急的大声喊着:“快拦住他,拦住他!万万不可丢了阿浩!”

    只是之前还一直昏迷的少年不知是不是养足了精神,竟然在人群中灵活无比,左右乱窜,一时疲惫的众人竟然拦阻不住。

    意气奋发的刘巡检只想到,竟然有这般一个好机会,耳中听着万万不可丢了什么,想必这是个贼?

    乃带着几名部下直接跑入人群,狠狠朝着少年扑了上去,他也是悍卒出身,又体力充沛,不似温氏族人那般疲惫无力,只是一扑就捉住了少年双腿,狠狠将其带倒在地。

    刘巡检就这样狠狠抱住了他一心想要抱住的大腿。

    而大腿的主人在这一摔之下,却是眼泪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