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唐春在线阅读 - 第三十章 我只是担心这个

第三十章 我只是担心这个

    (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武唐春》更多支持!)苏定方手上的人马太少,不足以将所有吐蕃人驱逐出青海,但他也将吐蕃人打怕了,吐蕃人不敢主动攻击我大唐的边关,形势呈绞着状态。

    可惜的是,苏定方在乾丰二年去逝,他去逝后第三年,薛仁贵兵败大非川,青海的局势平衡被打破,吐蕃军队一直处于攻的态势,大唐军队被迫采取守势。

    随后虽然有契苾何力这样的名将镇守青海,但契苾何力也在镇守青海的时候病逝,大唐军队一直没机会对吐蕃展开大规模的反攻。

    李晨在读到这些历史的时候,曾有过感慨,那就是大唐朝廷对青海真的没太放在心上,甚至大非川兵败后依然如此,直到青海之战失利后,才意识到问题不一般严重。在青海之战大败之前,派往青海领军的,大多都是行将就木的老将。这些将领,都在青海老死。郑仁泰病死于凉州,苏定方死于青海,契必何力也是一样。如今又派了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刘仁轨,李晨忍不住想吐槽,大唐朝廷是不是把青海当作养老院,尽派这些在朝堂上很有名望的老家伙来镇守?

    刘审礼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一双虎目瞪着陷于沉思中的李晨,沉声问道:“李公子,为何你会这般说?”

    李晨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地回答道:“这些原本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所想,原本不敢说,但刚才刘尚书说了,无论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即使说错了,你也不会怪罪。所以我就大着胆,把想到的这些都说了出来。”

    “呵……”刘审礼马上想到了刚才自己对李晨所说的,也只能尴尬地笑笑。“小子,让你说想法,并不是让你抨击先皇和当今皇帝在待吐蕃事上所作所为,”刘审礼腹诽了一句后,马上转移话题,“李公子,这些事,都已经发生了,我们声讨也没有用。如今形势严峻,你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才能遏制吐蕃人,在青海的争夺中战,取得胜利?”

    虽然惊愕于李晨对太宗皇帝及如今朝廷所采取一些对吐蕃策略上的批评,但刘审礼听了这些话后,还是挺受震撼。可以说,他基本认同了李晨所说,吐蕃国力的增强,与文成公主的下嫁确实有很大的干系,至少刘审礼认为,这让吐蕃人的声望得到了提高,有很多部落因为吐蕃得到大唐皇帝的赐婚,而仆从于吐蕃人。至于大唐陪嫁之物,帮助吐蕃人提升了国力,听李晨这么一说,刘审礼也基本认可。

    李晨能想到这些他们想不到的东西,刘审礼再不会把李晨当作一个无关紧要的少年人看待了。

    这个年轻人,真的不同一般,刘审礼进一步感兴趣,他不但没有责怪李晨的妄言,而且还很想听李晨在青海、吐蕃的事上发表更多的

    见解。他相信,能说出刚才这一番惊世骇俗话的人,肯定还有更让人惊叹的言论发表。

    “刘尚书,我觉得,我们错过了太多的机会,现在依然没把吐蕃人当作真正的敌人看待,”李晨说的非常严肃,“如今的吐蕃已经今非昔比,但他们依然有短板。”

    “什么短板,李公子请尽管说来,”刘审礼的兴趣,进一步被挑逗了起来。

    “吐蕃人虽然从我大唐这里得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但许多技术,他们依然与我大唐有差距,在一些物产方面,差距也很大。因为物产的差距,有而导致技术上进一步拉大差距,就比如铁的冶炼。吐蕃人铁的冶炼技术远不如我大唐,他们国内铁矿的产量根本没办法与我大唐相比。要是我所料不差,吐蕃人在制作武器和弓箭上,并没有足够的铁,他们想得到更多的铁,就通过交换,从我大唐获得。要是我大唐严格控制与吐蕃人的贸易,不让铁器,刀剑、弓箭等武器及其他军事物资流于吐蕃境内,这个,青海镇军完全可以做到。”

    刘审礼微微地点点头,“这一点说的不错,与吐蕃人的茶马互市,应该取消了!”

    “还要防止后续的技术继续留入吐蕃境内,已经被吐蕃人得到,但还没来得及利用的技术,应该想办法消除。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军事上击败吐蕃人。”李晨话音提高了一些,看着刘审礼道:“刘尚书,其实我觉得,如今的大唐军队,在战力上还是高过吐蕃人,即使吐蕃兵力占优也是这样。只要我大唐军队上下齐心,不相互倾扎,定不会败于吐蕃人之手。”

    李晨这话似乎意有所指,刘审礼也马上想到了自己与刘仁轨之间的一些矛盾,不过他还是装出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问李晨:“李公子意指什么?”

    “大非川兵败,正是败于薛仁贵和郭待封的不睦,如果他们齐心,行动一致,那就不会有大非川兵败的事发生!”其实李晨还想说,历史上的青海之战惨败,如果不是李敬玄无能,刘审礼部遭到吐蕃人优势兵力的围攻时候,能及时救援,说不定胜利就属于大唐军队。

    历史记载中这两次败于吐蕃人的战争,都是因为主帅与其他大将没有齐心之故,如果上下一心,战争的结局很可能完全不一样。

    说到这里,李晨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因为青海之战还没发生,而且历史上的青海之战当事人很多在面前,包括悲剧人物刘审礼。原本李晨在青海之战上有很多的论点可以发表,甚至指出一些关键性的东西。但事情还没发生,这些论点都没办法说出来。

    原本想说的话,却说不出口,憋在心里,李晨觉得很难受。

    在青海的战事上,李晨最终没再说什么,这让刘审礼有点遗憾。他并不认为李晨没什么东西好说,他倒是觉得,对即将发生的青海之战,李晨还有很多观点想说,但因为顾忌什么,或者说担心什么,不敢或者不愿意说出来。

    因为刘审礼与刘轨仁之间也有明争暗斗,所以他没有当着诸将的面再问李晨,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与李晨敞开心怀,好生聊一下。

    他相信能从李晨的嘴里听到一些不同寻常的论断,就如今天晚上一样。

    出了刘审礼的大帐后,李晨跟着黑齿常之回去。

    “李公子,某刚才真为你担心,”黑齿常之是个直性子的人,离开刘审礼的大帐后,也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你竟然当着刘尚书的面,说这些话,指责先皇与当今皇帝在待吐蕃之策上的失误。你不怕因此而留下后患,落人口实吗?”

    黑齿常之对李晨的感觉,差不多可以用一见如故来形容,李晨是个直爽之人,至少黑齿常之这么认为,而他喜欢与这样的人相交,因此这样“贴心”的话,也就说了出来,而且觉得理所当然。

    “大非川兵败过去了好多年,如今我大唐又要和吐蕃交战,议论一下对吐蕃政策的成功与失误,应该没什么关系吧?”与黑齿常之一道策马缓行的李晨,呵呵笑着对黑齿常之道:“说不定,一些逆耳之言,能挽救许多将士的性命。”

    黑齿常之听了默然,认可了李晨所说,“你说的也是,亡羊补牢,尤未晚矣。如果能改变对吐蕃之策,禁止先进技术流入其国内,严格控制铁器、各种武器的交流,吐蕃的国力可能就不会那么快增长了。李公子,你挺有头脑,想的挺远,某甚是敬佩。不过!”

    黑齿常之顿了顿后,又轻声问道:“你最后所说的,只要我大唐军队上下齐心,不相互倾扎,是不是意指刘相公和刘尚书之间的关系?”

    换作其他人,断不会问李晨这个问题,这也是汉家子弟为官、做人之道,但黑齿常之却不是汉人,自小没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再加上他性子很直爽,自认与李晨已经成了挚交好友,因此也就很直接地把这事拿出来说了。如果李晨真的是意有所指,那他会相劝几句,让李晨不要去管这些事,省得倒霉。

    “那倒不是!”李晨摇头否认,他现在才明白,刘仁轨和刘审礼之间的关系好像也并不是很融洽,两个大唐重臣之间似乎有矛盾,这是件悲哀的事,权力的争斗有时候就是那么微妙,当下叹了口气,道:“我并不知道刘相公和刘尚书之间有什么不睦的事,我只是担心,再次大战暴发后,我大唐将帅之间协调不好,如同大非川之战一样。黑齿将军,你相信么,刘相公并不一定会继续呆在鄯州,说不定年后,朝廷会另遣其他人来领军。”

    这话再让黑齿常之吃惊,他疑惑地问道:“李公子,为何你会这样说?你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又有谁会替换刘相公?临阵换帅,可是兵家大忌,相信朝堂上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我只是猜想而已!”李晨知道自己今天说的有点多,泄露天机了,当下赶紧改口,“我是担心这个,那样我大唐军队士气必然受损,战争暴发的时候,军中上下,不一定能做到齐心,这样就给吐蕃人以机会了。”

    黑齿常之听了,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的小说《武唐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