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春秋:中兴之主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三章 王孙论贤(下)

第九十三章 王孙论贤(下)

    秦国想要试探他,那他为何不能用这样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姬昱也在利用他们为自己编写故事,所以在一言一行上都有所讲究。

    再看他们的态度就能够够确定,是秦国新任上卿由余耍的手段。

    阅夫子之前就与他谈及过由余,他做事不择手段,如果百里奚是春日之花,那他就是冬日之水。

    百里奚对于民生向来是十分看重,他提倡以礼义教育加以开启民智,百里施加仁义,千里之地施于礼乐。

    而由余看重的是百姓的利益,他提倡实地税负,合理运营。

    在统治者的眼里,显然是由余的能力更为出众,因为他能带来更多的利益。

    他是西戎之地少有的贤人,处理政事和办事能力都不是常人能够比及,只是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在西戎竟然得不到重用,还给秦国挖了墙角。

    不得不说由余是一个人才,在秦国没有能力东进的情况下还想从中分一分属于秦国的利益。

    只可惜,他笑那由余少智,百里无谋,都没有想到他姬昱的眼界竟会有天穹那般高远。

    有着如此的眼界,这样的计谋已经无用,他愿意当个傻子,去骗那些骗子。

    姬昱现在缺少的是思想上的完善和百姓的信服,那样他才能以改善民生,实现抱负,而秦人也同样给了他这个机会。

    既然论贤,那就用他的思想去同样的试探着当今的天下。

    从一开始,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思想和主义是比力量更强大的武器,因为人会死,而思想和主义不会。

    他被囚于晋国,武器和人力都会受到制衡,可思想不会。

    而想要rou身翻墙,就必须做到思想翻墙;

    虽然姬昱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不会接受后世那样强而有力的思想,可他却知道一种适于他传播大义的思想。

    以仁义来传播名义,等到适合的时间再开制百家之流,那样天下之下都是他的门生,而从中再选择适于之道扶持而建门阀,这样天下都将会被改写,而他的志向也能得到实现。

    姬昱揉了揉眉心,做人好难,而做一个开道者更难。

    不过谁让他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呢?

    ......

    时间回到正轨,而作为访者不可能只是为了这些话而来,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秦国的珍宝,只是现在还没有赠送给王孙昱。

    春秋之时,氏族来往喜欢在聊天之后送礼、在宴前送礼,而拜访之礼要在访完之后才能送,要是在拜访之前送礼,要是事情没有办好的话反而会有所难堪。

    仲行手中拿着竹简,感慨万千。

    “王孙,您不承认您的贤能这才是贤能啊,哪像那些为仁不仁者,说的都是仁,可做的都不是人事。又作派头又说仁话。

    我曾见穷苦之人一年无新衣,除去节日之外都不会穿新衣,怕新衣弄脏、怕丢失、怕盗窃。

    穷苦之人穷到担惊受怕,抓着的东西真的不想松手,那样一些嘴说说着自己贤明的人,说到底和那穷苦之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姬昱笑了笑,没有再去谦让,这个时候再谦让的话就说不过去了。

    像仲行所说的,没有眼界的人只会思考眼前的得失却没有想到更长远的未来。

    “人的高贵,不是在于衣着的华丽和富裕的家境,而是人的魂灵。

    高贵的人不会在乎受到的损失,没有条件地愿意为天下受苦难的百姓开辟一条温暖的道路,这才是高贵的本质。

    一个贵族,如果在雨中,有侍仆立伞;如果有一个庶民摔倒在地上,他能够舍弃伞的庇护而去扶起,那他就是高贵的。

    一个官吏,如果坐马车行驶在道路上,占据了大多位置,不便过道;如果有进城卖豆卖柴人路过,他能够下车而让这些人先行,那他也是高贵的。

    一个庶人,如果常年累月经营田地、遵守礼法、不做恶事,那这样的人也是高贵的。”

    仲行又连忙打开竹简,又拿起略有红肿的手开始刻录,认真起来的他眼中尽是激动的神情,疯狂的样子让姬昱见识到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面貌。

    “王孙您说得太有道理了,要不我就跟着您学习吧。”仲行刻录之间不由说道。

    针虎撇了一眼连忙扯他的袖子,低声道:“你我三人都立下过誓言,要为了秦伯而死,可现在怎么能够投身于他人之下呢?尽管王孙有道理,可你也不能追随于王孙啊。”

    仲行面色上的疯狂没有丝毫变化。

    “我向王孙学习,正是学习他的道理报效秦国,有王孙这样的贤人,我向他学习之后不是能够更好的为秦伯而死吗?”

    针虎和奄息恍然大悟。

    “我们要学习您的理念,实现自己的抱负!”

    姬昱有些无语,这些秦人说话的声音很大,打的算盘他在不远都听得一清二楚。

    “尔三人身为秦使,怎么能够留在我这里呢?这是不合周礼的,要是秦伯怪罪又或者因此起疑,那倒是我的罪过了。”

    三人恍然大悟,连忙称谢,并让身后的侍从去告知马车上的秦仆,那里有他们所带来的礼物。

    他们在拜访之后赠送了美玉十件、布匹若干、羔羊十来只,还有秦国来的婢女和歌姬。

    对于婢女和歌姬,姬昱都回绝了,他说年纪尚幼不宜接近女色,这让子车三子再次感慨王孙的高尚品德。

    看看人家,年纪不大说的道理却是一点也不少。

    他们回去之后一定会教育孩子,让那些秦人的孩子都好好的向王孙学习。

    只是秦人教育孩子的手段可能会有一些粗暴,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是美好的回忆。

    在马车旁,三人看着王孙的屋舍伫留许久。

    他们来此获得了道理,实在是不愿意离开,只是他们身为秦使,有着相应的职责。

    来后不久又要离去,这是使者的职责。

    他们不能一直待在访地,要是因此而泄露出秦国的情报的话后果可不是他们能够负责的。

    在颠簸的马车上,奄息三人在一辆马车上一起钻研抄录的言行。本来秦使有三车,可却因为这竹简,都挤在了一起。

    这个时代能够记载言行的大多是君主和大臣,不过对于有德行的人倒是格外宽容,不然史书上也不会记载那些看似无关的贤人了。

    随着他们在返回秦国的路上,遇到一个人就停下,诉说他们访贤的故事,如果遇到书生,还大方的让生看竹简抄录。

    秦人大度,有什么话都想和人说,一路上走走停停反倒是把王孙论贤的故事传出去了。

    《王孙论贤》:

    有秦三人访王孙......

    .....

    物者,智也,非贤。贤者,仁也,多道。

    有贤则有不肖,有德则有缺。

    小惠若贤,贤者多矣。大义若贤,贤者少矣。

    贤无本,有不同。

    下德者,从业有序而出众者,为贤。

    中德者,礼上恩下以德服人,广怀引荐、国人习拟,为贤。

    上德者,下德中德之能皆而有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常有三省:学乎?德乎?与天下利乎?

    王孙生而有仪,不以小德,以求上德者。是故勉励,今仍有不足,故言不贤。

    .....

    王孙言贵人....

    因为篇幅太长省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