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徐州之战(141)
东莱一战,几乎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后钱彻底为世人所知,最少他的名字为不少诸侯所熟知,人们知道了他将冀州军击败更知道了刘澜这些年剿了数次,都拿他都没有任何办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袁绍在青州剿匪的情报,这其中尤以曹cao最为关心。
不过比起曹cao来,刘澜却大有幸灾乐祸之感,当年本来是想着把后钱从深山耗出来,没想到却因祸得福。按照刘澜最初的设想,其实内卫能在青州造成的破坏虽然也会有些声势,但绝对无法与现在后钱的加入相媲美,如果没有后钱,刘澜最初的决定最多只能让冀州军恶心,但现在随着后钱的加入,则让冀州军变得焦头烂额。
目的远远超出了刘澜的预期,甚至因为后钱的出现,使得冀州无限延期了对徐州进攻的步伐,就这一项,刘澜甚至都考虑过能不能让内卫与其取得联系,他完全可以在物资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只是在粮草衣衫这些方面,兵械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后钱躲入深山,这一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他只能继续当他的看客,关注着东莱战场,不过辽东战场,刘澜的命令已经传达了下去,而徐晃这些年其实一直有着不小的压力,他始终觉得是因为自己没能及时抵达,才使得公孙瓒大败,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他现在两位副将,阎志还好,可田豫那里却一直等待着为公孙瓒报仇的机会,现在刘澜的命令传达下来,不过有多少困难,不管东胡是否有所异动,都不可能改变徐晃乃至田豫的决心。
为此田豫甚至取消了秋季备寇的事情,交给了副将武恪,而他则找到了徐晃,请求他自己可以跟随徐晃前往右北平,徐晃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很多事情是需要进行考量的,但有一点他心中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右北平之行,势在必得。
但是这一仗该怎么打,规模要多大,这事儿是需要考量的,如果说以前这样的事情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做主,那么现在的情况却与以往有了明显的区别了,在辽东已经有了一位与他平级的军师将军了。
虽然在指挥作战方面,军师将军陈端没有任何话语权,但是他的存在首先是在战争之前,在战役部署有着极大的权利,其次则是在战争进行时,以参谋的身份随军,所以他的身份看起来很大,却又显得无关紧要,最少在作战时他没有什么权利,可是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又有着与他这位辽东都督同等的权利。
好在两人到现在并没有产生过任何的分歧,说实话,徐晃在人际的处理上还是很有些能力的,这要是关羽,只怕早就出问题了,可换做徐晃,一个与关羽共事都能够和平无事,甚至最后成为良师益友的人,和陈端这位看上去是来分权的军师将军,就更不会有任何的嫌隙了。
尤其是两人的三观完全一致,而且对于作战的制定,更是有着出奇的默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对于辽东的情况刚来并不太熟悉,所以很多事情更多的还是以请教为主,但随着对辽东局面的熟悉,两人反而变得越来越默契,也就越发凸显其中的难得。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徐晃统兵能力多强,终归是卒伍出身,在有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短板,看待问题时并不会像陈端那样清晰,就好像易京之战的时候,如果陈端在的话,那么结果又会是另一个样子,所以陈端的存在,更多的是在完善徐晃的一些计划,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任何事情,只能是表面上的,所谓百密一疏,很多问题并不是想客服就能客服,甚至有些情况,也会超出预期,但这都是后话,但现在有了陈端,徐晃与他可有在定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完善。
计划商议妥当,这一次防备东胡由阎志、武恪李翔等人负责,而徐晃和甄豫则分别带领一万辽东军进入辽西和右北平进行袭扰,这一回因为有了陈端,就算是东胡再来,也不可能阻止徐晃攻打右北平和辽西的决心,更何况现在的东胡也着实没有那个实力了,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袁绍和他们关系不错,还资助着他们,但在陈端的建议先,辽东已经做到了最好,尤其是进入秋季,辽东的气温已经变得很冷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下起了雪,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东胡敢不敢冒着风雪前来,是个问题。
而右北平和辽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冀州军能不能抵挡得住他们是其次,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严寒,但这个问题,经过棉花的种植,尤其是糜竺的纺织厂和成衣厂为辽东军制作的棉衣,抵御严寒早已不在话下,就算是大雪封山,也照样能够勇猛前行。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徐晃才敢在这样的气候下前往右北平,不然的话,就算是刘澜给了命令,那也等开春之后再说,难不成让部队全都冻死吗?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
不过比起曹cao来,刘澜却大有幸灾乐祸之感,当年本来是想着把后钱从深山耗出来,没想到却因祸得福。按照刘澜最初的设想,其实内卫能在青州造成的破坏虽然也会有些声势,但绝对无法与现在后钱的加入相媲美,如果没有后钱,刘澜最初的决定最多只能让冀州军恶心,但现在随着后钱的加入,则让冀州军变得焦头烂额。
目的远远超出了刘澜的预期,甚至因为后钱的出现,使得冀州无限延期了对徐州进攻的步伐,就这一项,刘澜甚至都考虑过能不能让内卫与其取得联系,他完全可以在物资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当然只是在粮草衣衫这些方面,兵械是绝不可能的。
不过后钱躲入深山,这一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他只能继续当他的看客,关注着东莱战场,不过辽东战场,刘澜的命令已经传达了下去,而徐晃这些年其实一直有着不小的压力,他始终觉得是因为自己没能及时抵达,才使得公孙瓒大败,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再加上他现在两位副将,阎志还好,可田豫那里却一直等待着为公孙瓒报仇的机会,现在刘澜的命令传达下来,不过有多少困难,不管东胡是否有所异动,都不可能改变徐晃乃至田豫的决心。
为此田豫甚至取消了秋季备寇的事情,交给了副将武恪,而他则找到了徐晃,请求他自己可以跟随徐晃前往右北平,徐晃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很多事情是需要进行考量的,但有一点他心中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右北平之行,势在必得。
但是这一仗该怎么打,规模要多大,这事儿是需要考量的,如果说以前这样的事情他自己一个人就能做主,那么现在的情况却与以往有了明显的区别了,在辽东已经有了一位与他平级的军师将军了。
虽然在指挥作战方面,军师将军陈端没有任何话语权,但是他的存在首先是在战争之前,在战役部署有着极大的权利,其次则是在战争进行时,以参谋的身份随军,所以他的身份看起来很大,却又显得无关紧要,最少在作战时他没有什么权利,可是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他又有着与他这位辽东都督同等的权利。
好在两人到现在并没有产生过任何的分歧,说实话,徐晃在人际的处理上还是很有些能力的,这要是关羽,只怕早就出问题了,可换做徐晃,一个与关羽共事都能够和平无事,甚至最后成为良师益友的人,和陈端这位看上去是来分权的军师将军,就更不会有任何的嫌隙了。
尤其是两人的三观完全一致,而且对于作战的制定,更是有着出奇的默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对于辽东的情况刚来并不太熟悉,所以很多事情更多的还是以请教为主,但随着对辽东局面的熟悉,两人反而变得越来越默契,也就越发凸显其中的难得。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徐晃统兵能力多强,终归是卒伍出身,在有些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短板,看待问题时并不会像陈端那样清晰,就好像易京之战的时候,如果陈端在的话,那么结果又会是另一个样子,所以陈端的存在,更多的是在完善徐晃的一些计划,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任何事情,只能是表面上的,所谓百密一疏,很多问题并不是想客服就能客服,甚至有些情况,也会超出预期,但这都是后话,但现在有了陈端,徐晃与他可有在定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完善。
计划商议妥当,这一次防备东胡由阎志、武恪李翔等人负责,而徐晃和甄豫则分别带领一万辽东军进入辽西和右北平进行袭扰,这一回因为有了陈端,就算是东胡再来,也不可能阻止徐晃攻打右北平和辽西的决心,更何况现在的东胡也着实没有那个实力了,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袁绍和他们关系不错,还资助着他们,但在陈端的建议先,辽东已经做到了最好,尤其是进入秋季,辽东的气温已经变得很冷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下起了雪,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东胡敢不敢冒着风雪前来,是个问题。
而右北平和辽西的情况也是如此,冀州军能不能抵挡得住他们是其次,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严寒,但这个问题,经过棉花的种植,尤其是糜竺的纺织厂和成衣厂为辽东军制作的棉衣,抵御严寒早已不在话下,就算是大雪封山,也照样能够勇猛前行。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徐晃才敢在这样的气候下前往右北平,不然的话,就算是刘澜给了命令,那也等开春之后再说,难不成让部队全都冻死吗?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
如今的徐州军,真正配备棉衣的其实也就是辽东军,但毕竟是冷兵器时代,所以步兵平日里也只是起到一个御寒作用,以及能够在冬季进行训练的作用,铠甲则不会穿上,当然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来,那他们也只能换上战甲,不过冬季来犯境,除非是傻子,没人过来,所以步兵也就无须担忧什么冬季作战了。
而骑兵,他们并不似近卫军,需要配备龙骑甲,夏季都穿着皮甲,到了冬季,只不过就是把皮甲换做了棉衣,当然还有棉鞋和棉皮帽,毕竟辽东什么都缺,可就不缺皮货,价格还便宜,甚至刘澜还专门前往成衣店,让糜竺弄了一套贴身的秋裤出来。
这秋裤本来是后世的东西,这一切都使得辽东军有了比东胡人更能抵抗严寒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大暴雪之后,连东胡鲜卑人乌丸人都必须要躲入毡房取暖而不敢出房半步,可对辽东军却再也不是什么问题,至于幽州的百姓们,就更是如此了。
以往每到冬季,自右北平一路向东的几个郡,除非有那种难得的好天气,不然的话老百姓几乎是闭门不出,吃用都是秋季就储藏好的饭菜,这种情况几乎和冬眠没什么区别,是在太冷了,而且以下大雪,大雪封山封路,最多也就是在县城里去趟市集,出城,走不了几里路就得返回,不然那得被冻死。
可现在,辽东的严寒对于辽东骑兵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不是怕棉衣等物泄露出去,刘澜还真想快点在百姓之中传播开来,但现在他只能让在辽东的成衣店为百姓生产各种皮货衣服,但这些衣服不仅价格高昂,而且保暖效果其实还很难与棉衣相提并论,是以普及性并不强,不过棉帽子、秋衣、秋裤和棉鞋是个例外,因为价格不高,在辽东十分畅销,百姓几乎人手一套。
这样的推广,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年入冬到开春,各郡县亭里每天都会有百姓冻死,如果在中原,百姓死亡最多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和饥饿的话,那么在辽东,从古到今都是严寒,没有一副好身体,根本就不可能熬过冬天,但是经过这一年成衣店以及官府的大力推广,就去年的冬季过后,死亡的比例比往年少了一多半。
这样喜人的效果,自辽东太守孙乾一下,一片欢呼和沸腾,以往每年冬季如果会因寒冷死去上千人,而这个冬天,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一百来人,而这些还有很多是因为发生了意外,比如喝醉酒摔倒在雪地里睡着了的意外,所以说在确定了棉衣棉裤棉鞋棉帽确实有着极大的御寒作用之后,今天加大推广。
这件事情甚至是刘澜亲自督办,直接下命令给孙乾,意外的死亡另说,但被冻死一人,那他就直接问责你孙乾,这样的严格要求,也让孙乾格外重视,直接召集来了各县县令,谁的县死了人,那么他被免去郡守,首先就先免去你的县令。最后县令找到了负责民生的县长试压,县长又给胥吏以及亭里施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几乎是每一亭、每一里,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县令的胥吏亲自走访,确保了冬季不仅有炭火取暖,还有粮衣保暖,甚至有的家庭实在太困难,直接就由县里出资,直到这个时候一个个才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拍着胸脯向上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