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冬忆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农村人的变化

第七章 农村人的变化

    农村人的变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昨夜又是一个不眠的一夜,感觉很困了但还是,辗转反侧,迟迟不能入睡,强忍着睡去,便进入了梦境,感动了一晚上,梦境结束,醒来脑海中依然清晰可见。今天是休息,本想着多睡一会,但是已是早早的醒来,一看表才6点,回忆着梦境,便再已睡不着了。点了一根香烟,回味着。。

    作为一个生活在90年代的80后,贫穷的生活促使着很多农村学生很早便放弃了学业选择了打工,那时的人们思想还没从地里走出了,一年老老实实的绑在地里,秋收芒种,总有干不完的活。早上天不明就往地里钻,至到8点多太阳升的老高,老婆,孩子站在地头喊着,饭中了,回去吃饭了,才磨磨蹭蹭的从伸手不见五指的高高的玉米地里走出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这说,走回家吃饭。我是母亲的传递兵,早上总是第一个起来,等着饭中了,跑去地头喊父亲吃饭。星期天,放假的时候,有时会早早的跟父亲一起去地里浇地。我的任务是坐在井边看水,那时的天旱,井里的水搁不住用,一井水连半亩地都浇不了就被吸干了。于是就坐在井口边等,等井水蓄够半井了再开水,再浇。这时候就能听到从地里头传来父亲拿手的哼唱声。

    真佩服那时的人民,没有一点心眼,就知道天天一家人栽到地里干活,唯一有一点心眼的就是看谁下地得早,看谁第一个浇地,谁家的玉米长得壮。夏季除草,浇地,秋季秋收,芒种,早早的把种子种到地里,盼着下雨幼苗长出,才有少许的休息时间。

    后来几年,随社市场经济的变化,农村人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靠种地一年的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大多数是一家五口,四口人的生活了。加上以前上学需要交学杂费几百块,谁家要是有两三个娃都在上学,一年光靠种地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多数家庭,都是上不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不上了。辍学的年轻人开始思索着出去打工挣钱,老实胆小的人开始试着在附近的城市干点杂活,那时最流行的就是跟着建筑队的包工头一起盖房子,搞粉刷。不需要技术,只要有力气就行。还有的就是跑到洛阳的关林市场,给老板们卸货,拉货,俗称“拉脚”,就是拉货,跑腿的。这种风气持续了有五六年,因为这种活,我想干就干,不想干随时就能回家,麦收,秋收忙的时候,还能回来干点地里的活。那时人们还放不下地里的活。隔三差五的还地惦记着地里的庄稼长得怎么样了。

    到了2000年左右,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外面的钱比种地来的快还多,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去南方打工,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城市。人们的挣钱意识变得越来越重,地里的活慢慢的变得不被重视,剩余几位老人留守家中,能干动的话干一点,干不动就算了,于是慢慢的便荒芜了很多。

    土生土长的赵志平就出生在这个人口不多200人的小乡村里,那年他十三岁,初中三年级,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之学校风气的影响,全班没几个人在学习,老师们估计也泄气了,导致他丛丛念完初三的功课,没有参加中招考试,就回家了。这对于向来学习一直都是不错的他,不免也是一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