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五六章 不一样的二战开端(上)

第二五六章 不一样的二战开端(上)

    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德国突然对荷兰、比利时、法国发动了大规模突袭行动。

    首先发动突袭的是德国空军。在天亮前,德国空军大规模出动,对三国靠近德国的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面对德国空军的突袭,三国空军仓促迎战之下损失惨重。在极短的时间内,三国失去了制空权。

    成功夺取制空权后,德国陆军兵分三路向三国进发。

    一战结束后德国虽然没有战败,但也对堑壕战十分头疼,德国总参谋部认为下次战争一定要坚决避免陷入堑壕战中。因为一旦再次陷入堑壕战中,德国会步一战的覆辙。可是法国、比利时沿着法德、比德边境修筑大规模防御工事,这摆明了两国想要和德国打堑壕战。德国当然不可能就这样和两国打堑壕战。于是德国总参谋部不得不制定突破两国防线的作战计划。

    起初德国总参谋部拿出了“黄/色/方/案”作为突破法比两国防线的计划。

    按照该计划德军主力从荷兰、比利时等国穿过,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消灭法军和尽可能多地占领土地。总之,此方案可以看做是一战时“史里芬”计划的翻版。

    德国在一战时使用了“史里芬”计划,但最终却打成了堑壕战,德国差点因此输掉战争。因此这一方案被舍弃。

    德国总参谋部冥思苦想,发现自己一直找不到好方案。直到德国和西联举行了一次秘密的兵棋推演,德国的参谋人员才找到了这样一份曙光。这次突袭对荷兰、比利时、法国三国,实际上就是这份曙光的产物。

    德国将对荷兰、比利时、法国三国的突袭方案称之为“镰刀方案”。按照该方案,德国将在德国与三国的边界处集结三个作战集团。从左到右依次被称为B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

    伦德施泰德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下辖四个集团军,共五十二个师(其中十个装甲师和五个摩托化师),由第三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翻越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实施突击,分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

    博克上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三个集团军,共三十五个师(其中五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师),由第二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展开于荷兰、比利时国境至亚琛一线,作为右翼,突破荷兰边境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然后再向法国推进。

    勒布上将指挥的C集团军群,下辖两个集团军,共二十二个师(其中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师),位于钢铁防线正面,担负佯攻,牵制当面法军。

    德军在莱茵河地区还部署六十个师(其中四个装甲师、六个摩托化师),作为预备队,其中二十五个师作为各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听从于各集团军群的调遣,另外三十五个师则作为总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

    九月二十九日,战斗一打响,德国C集团军群当即向正面的钢铁防线发起正面进攻。在空中轰炸机和地面超大口径重炮的支援下,德国C集团军群对守卫防线的法军造成了十分巨大的伤亡。在较短时间内就摧毁了已经查明的各种堡垒上百个。

    德国B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也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向自己的目标发起了进攻。

    有鉴于在不久前才结束的中日战争和中苏远东冲突中,德国生产的飞机(英法等国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些飞机时德国生产后,卖给西联军的)表现得实在是太优秀了,比利时等国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要地的防空火力。

    因此突袭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的德国伞兵部队在突袭过程中遭到了比军防空火力的巨大杀伤,好在随行的空军飞机及时支援,不然突袭的伞兵部队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西联卖给德国的对地攻击机在对地支援中发挥了巨大的效果。按照那些得到支援的部队说法,这些飞机只要盯上目标,就没有摧不毁的,而且在摧毁目标的同时还保证不伤及附近的友军。

    这样优异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飞机本身就有十分优良的/性/能,另一方面是因为驾驶这些飞机的飞行员都是德国的精锐飞行员。

    埃本·埃马尔要塞被攻克意味着德国进军比利时的道路顺畅了很多。

    面对德国的进攻,早就有所准备的法比英三国/军队,按照计划行动了。

    法军一部进入钢铁防线法国段防备德军的进攻。法军另一部和英国远征军则进入比利时境内,帮助比军抵挡德军的进攻。

    可就在这当口,德军真正的主力部队却向阿登山口发起了突袭。

    在法比联合修建的防线上,阿登山脉由于地形原因,被法军认为是装甲部队难以突破的地段。可即使这样,在战前法国还是特意抽调了部分部队和武器装备加强阿登山脉的防守。

    等到德国的主力部队真的向阿登山口发起突袭时,才发现阿登山口的防御能力要比想象中高得多。好在德军准备充分,不然还真的要栽个大跟头。

    为了保证成功突破阿登山口,德国最高统帅部集中了最强大的陆空军部队。

    承担主要突击任务的部队全部使用德国从西联购进的装备,其中就有三二式坦克、二七式坦克、各种自行火炮……

    以至于德军内部将这支部队称为“中国/军团”。

    原来在阿登山口驻防的法军大多都是不入流的那种,新调来的部队不是新编的,就是装备差的。但即使这样他们也在阿登山口死守不退。他们知道一旦让德军突破防线,法国就完了。

    德军也知道要是自己不突破防线,德国也完了。

    抱着类似目的两军就在阿登三口展开了十分血腥的攻防战。

    看到在未来两天内从正面不可能突破法军防线,伦德施泰德决定使用最后的杀手锏——空降兵。

    本来德国的空降兵也和其他国家的空降兵一样,但受到西联空降兵的影响,德国空降兵开始大量装备四零火箭筒、无后坐力炮这类重武器。

    按理说这样的空降兵本质上来说也只是相当于一支装备了较强大轻型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可是德国人居然提前研制出了Me—323(三二三)运输机。

    这款运输机可以运载一百三十名士兵或者十到十二吨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这款运输机可以在野战机场起降。

    在先遣的空降部队建立起一个野战机场后,Me—323(三二三)运输机立刻起飞,到达机场后马上卸下装载的装备。这些装备中就包括了德国新研发出来的一百零五毫米轻型野战炮。

    这让空降兵部队得到了陆军师级部队的火力支援,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在必要时前线部队也能及时得到火炮,而不用从后方千辛万苦运来。

    在得到火力志愿的情况下,德国空降兵部队向阿登山口法国守军的后方发动攻击。

    在两面夹击之下,守卫阿登山口的法军最终溃败。

    阿登山口的失守标志着德军圆满完成了战前的突破计划,接下来就该围歼在比利时境内的法比英三国/军队主力。

    在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下,法比英三国/军队的防线像是纸糊的那样。往往防线刚建立德军就来了一个摧枯拉朽的进攻。

    至十月十日,德军将法比英三国/军队主力包围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

    为救援被围部队,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竭尽全力为被围部队提供各种支援。

    得知英国皇家海军大举出动,德国公海舰队也即可起锚,最终双方在敦刻尔克附近爆发了大海战。

    在空军装备质量上有相对优势的德军,最终依靠空中优势打败了英国皇家海空军。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这次海战中损失了超过五百架各型飞机,一百多艘一千吨以上的战舰。

    随后被包围的法比英三国/军队主力在德国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打击下全军覆没。

    经此一役,英国失去了军队的精华部分,连保卫英伦三岛都成问题。

    德国在西线取得巨大成功,不禁把全世界都吓了一跳。苏联的反应最为剧烈。

    在德国在西线得手的第一时间苏联就向英国表示了结成盟友一起抗德的想法。

    身为坚定反/共/人士的丘吉尔,面对艰难的局势,当即同意了苏联的想法。两国在短时间内签订了同盟条约。英苏签订了同盟条约,连带着英国的盟友,法国也与苏联签订了同盟条约。

    在签订盟约的第一时间,苏联就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对波兰等占有原沙俄领土,或者是从原沙俄领土上分/裂出去的国家宣战,随后发起了进攻。

    本来朱加什维利是打算趁着英法与德国打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再趁机出来向德国的背后捅刀子。可谁曾想到,英法败得这么惨,英法的陆军主力玩完了;英国海军主力也玩完了,法国海军主力虽然尚存,但不起作用呀。眼看着德国将要对英国发起登陆作战,要是德国真的登上了英国本土,凭借着德国陆军那强大的战斗力,英国的沦陷也是时间问题了。

    英国被占领了,下一个是谁?

    朱加什维利用脚趾头都想得到——肯定是苏联。

    随着英法的战败,德国在西线已经没有敌手,德国称霸欧洲即将成为现实。可是苏联时不会让德国这样做的,两国注定一战。与其事后遭殃,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吸取了与中国复兴军交战经验教训的苏军在与波军交战的第一时间就让波军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钢铁洪流。在装备数量和质量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波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败退到华沙了。

    德国在苏联动手的第一时间就警告苏联将伸出去的爪子收回去,不然德国不介意帮苏联修修指甲。

    朱加什维利还是很看重德国的警告的,他也不想在这时候直接与德国发生冲突。但形势比人强啊,真要让德国将英法灭了,苏联就真的是孤军奋战了。即使美国想要援助都要看德国和日本的海军答不答应,再加上东面那态度摇摆不定的中国,这里面的风险实在是太大,朱加什维利不敢拿苏联的国运去赌。

    于是朱加什维利不得不硬着头皮拒绝了德国的警告。

    看到苏联一意孤行,德国留守在东部边境的部队马上行动起来,在波兰的引导下进入华沙,准备和波军一道抗击苏军。

    当然了,德国也不忘记在宣传上表明自己行动的合法性。同时德国的盟友们也对苏联宣战。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德国还和盟友一起成立了一个公开的同盟组织——欧洲同盟。

    一战结束后德国将在一战期间的盟友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叫做,中欧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组织。

    明面上这个组织是加强成员国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实际上是准军事同盟。

    这事儿明眼人都知道,都没说破。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最初只有一战期间德国的盟友,也就是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意大利、土耳其。

    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成员国又变成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意大利、土耳其、芬兰、立陶宛。

    中欧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在一战结束后的那段时对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使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得益于该组织的协调,成员国的经济在危机发生三年后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

    在二战爆发前,几乎所有中欧国家都加入了该组织,甚至南欧和东南欧的国家都寻求加入该组织。

    现在该组织改头换面成了欧洲同盟,原本的经济合作淡化了,但军事同盟却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