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回明末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三十九章 北方的神秘战舰

第两百三十九章 北方的神秘战舰

    就在台海一带战争的阴云密布的时候,清廷东部沿海一带接连遭到一艘不明身份船只的袭击。

    遭到袭击的主要是清军的巡逻船和运兵船,甚至包括海上捕鱼的渔船,一时间沿海一带的大小船主们纷纷担惊受怕,不知道是哪股海盗又来叨扰。

    十一月底,这艘巨船甚至沿江西进直达南京城下,并且在数千守军的注视之下炮击南京城,这一过程持续了将近半个时辰,虽然未对南京城造成太大的威胁,但是却给守军和城中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震动。

    南京城已经有三四年没有经历战事了,上一次和敌人交战还是郑成功北伐的时候打到过南京,但是那一次全城上下早已戒备森严,军队也早有准备,这一次则是突然遭袭,敌人只有一艘船,并且没有派出地面部队进行登陆,但是其炮火还是实实在在威胁到了城中的军队和百姓。

    清军大为震动派出了大量的舰船沿江搜索,却还是一无所获,袭击他们的那艘巨船显然已经又顺流而下了。

    这一件事情来得也快去的也快,但是随后沿江和沿海一带的各个城市经常遭到袭击,这个时候调往金门岛的各类物资的运输船只遭到了巨大损失,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面一共被击沉了三十多艘,还有十几艘护航的战舰也都葬身海底。

    仅有的目击者则是一些渔民,据他们所说,这艘神秘的战舰是一艘银白色的铁船,上面也没有悬挂船帆,并且在航行的时候会冒出nongnong的黑烟,发出巨大的声响,让他们大为惊恐,吓得不敢再出海捕鱼了。

    清军根据之前从福建发回来的战报,经过一番了解之后认定了这是中华军的一种铁甲舰,但是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里。而不是在正面的战场上?这让江浙一带的清军很不解,但是这种局面显然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且不说他们手中的主力战舰早在施琅上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就已经被征用了,就算是这个时候剩下来的一些体型吨位大一点点的民船。也都要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不能用来改造成战船,而造船厂里的工匠又几乎全都被调配给了福建水师,用以支持战争中的损耗,等于是他们这个时候手中既无现成的舰船。也没有可以改造的合适船体,就连打造也是不可能。

    而他们手中现有的战舰大多是一些江船,用以在长江上面巡逻和警戒的战船,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吨位普标偏小,在长江这个风小浪缓的江河里面还能够凑合着使用,但是要是让他们到外海去跟中华军的这个钢铁巨舰作战,那是绝不可能的,它们自身能不能承受得住海上的风浪还是一个未知数。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艘战舰是从正面战场上面漏出来的。那就将他交给福建的水师去处理好了,于是几人先上书给朝廷,言明江浙一带的困境,并且将责任全都推给施琅,又在奏折里面将敌人的这种战舰大大的夸张了一番,说其体大如山,长达百余丈,上有数千门火炮,士兵水手无数,若是不及早剿灭。只怕会养虎为患贻害无穷,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京师的安全。

    这些说话虽然真话少假话多,但是却瞎猫子碰到了死耗子,将中华军的下一步动向给猜到了。果不其然,就在奏折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在辅政大臣哪里还没有躺两天,台东舰就挥师北上,直达津京卫了,这个时候大沽口还没有设置炮台,台东舰一路逆流而上。直达津京卫城下,然后又是一顿炮轰,守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津京卫便是后来的天津,本来是用来拱卫京师的,这个时候只是一座兵城,城池并不大,但是驻军很多,守军对于自己会遭受袭击完全是毫无防备,台东舰在轻轻松松的打完三个基数的炮弹之后就撤退了,毕竟白河不比长江,河道有些狭窄,台东舰在里面很容易遭到清军的攻击,而他的使命就是搅局的,目的达到了就好了。

    台东舰扬长而去,而近在咫尺的津京卫遭受到袭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城,不知道是谁无意中又将消息泄露了出去,搞的城中的百姓们也知道了这件事,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事情渐渐的传的满城皆知,而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之中被越传越离谱,从最初的单舰炮击津京卫,变成了十数艘舰船攻下了津京卫,再到后来流传开了说是敌人十数万大军从海上向京城杀了过来。

    老百姓们得到的消息往往是有限的,而且是最容易发生恐慌的,战争的流言一旦传开,城中一时人心惶惶,抢购粮食的热潮接踵而至,更有人拖家带口举家逃离北京。

    这样的局面自然引起了清廷高层的震怒,鳌拜和苏哥哈桑两人一如既往的争锋相对,鳌拜主张出动军队彻底的封死北京城的七座城门,并且要在城中施行禁严,以强有力的手段来阻止城中的百姓们出逃和恐慌,他还主张对于敢于在城中议论关于流言的人一律以扰乱民心抓捕严惩。

    苏哥哈桑自然是反对他的这种做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虽然是汉人的说法,但是用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禁严能禁得住一时半会,但是改变不了民众心理的恐慌,一味的施加暴力对民心的损害极大,甚至有可能危及帝国的统制。

    两人一番唇枪舌战,互相攻讦,朝堂里面也是议论纷纷,这让继位还不到一年的康熙皇帝很是无奈,他无法阻止手下的这两人的纷争,因为他这个时候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政权并不在他的手上。

    鳌拜这个时候势力正盛,党羽众多,远非苏哥哈桑之人能够相抗衡的,所以最后议事的决定几乎全都采用了鳌拜的主张,清军出动两万人的军队在北京城中实施戒严,严禁任何人谈论有关这起流言的事情,鳌拜还将所有的粮铺以军队备战为由强行征占,然后将斗米一百文钱直接提高到了斗米三百文,等于白白的拿别人的资源做自己的生意,大赚了一笔。

    城中的百姓见到军队的这番做法,更加坚信战争将要来临的传言了,但是这个时候七个外城城门都已经被军队控制了下来,许进不许出,使得抢购米面粮食的浪潮更加汹涌,就连鳌拜自己也被账上不断增加的数字给吓到了于是干脆一日三价,斗米从最初的三百文涨到了五百文,到最后涨到了斗米一千文,这个价格简直堪比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围攻北京城的时候的粮食的价格了。

    鳌拜除了在城中有所动作之外,还派出了五万军队前往津京卫驻扎,以拱卫北京城东面的门户,他在调遣兵力上面耍了一个小心思,将北京城中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的正黄旗给调走了,因为这一支军队是直属于皇帝领导的军队,远不是他的正蓝旗能够比拟的,所以他便借口正黄旗装备好战斗力又强,是最佳的选择了,小皇帝这个时候毫无办法,他刚想张口反对鳌拜的一众党羽就高呼不可,整个朝堂上面都是反对他的声音了。

    鳌拜对于康熙小皇帝从骨子里很是看不起的,他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又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尸山血海,也不是出生于女真人苦寒之地的纯正男儿,加上年纪只有八岁出头,所以只要将他身边的一干大臣处理掉就好了。

    而在他的眼中有两人是他一直想要处之而后快的,一个就是他的对手苏哥哈桑,这人手中的实力不强,但是头顶上挂着一个辅政大臣的名号,又是内阁大学士,比较棘手。

    另外一个是一个汉人,这个人就是洪承畴,鳌拜曾经在洪承畴的手下吃过亏,当年的松锦大战的时候,清军损失最大的就是豪格的正蓝旗,鳌拜正是豪格的副将,洪承畴当时将豪格大的大败,歼灭清军三万余人,豪格吓得肝胆尽裂在鳌拜的保护之下才一路艰难的逃回,最后遇上了皇太极的大队人马,这才保住了性命。

    鳌拜被称为满清第一勇士,可是这一段经历却老是被人拿来戳他的痛处,所以他便深深的嫉恨上了洪承畴这个人,在不久前洪承畴上书致仕的时候,正是他的全力运作,最终才将这件事情办了下来,然后又驳回了洪承畴请求告老还乡的要求,将他困在京城里面,尽管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对他动手,但是随着鳌拜的权力的一天天增大,他迟早会那洪承畴开刀。

    不久之前,福建的另外一个汉人的降将,好像叫做施琅还是什么的,这个人本来被闲赋在京,相当于是被软禁了,但是他却通过拜会洪承畴最终得以被皇帝重用,这引起了鳌拜的警惕,他一度怀疑这是皇帝小儿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军队势力,他的手中本来就已经有了一个正黄旗,如果再加上一个水军大将,这对于鳌拜今后的局势可是大大的不妙,他对水军是没什么兴趣的,而且自己的手底下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鳌拜不喜欢汉人,所以手底下也没有汉人将领投奔,而那些满清将领们根本就从来没有接触过水战,更别提对此精通了,所以他便对这个施琅十分的记恨,一心想要找到机会剪除皇帝的这个羽翼,不让他发展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