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明末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411章:技术成功井喷

第411章:技术成功井喷

    天启十二年,大明北方各省虽然依旧不是那么风调雨顺,但是情况已经好得太多了。随着这几年不断的建设水利工程,抗旱能力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同时农业灌溉面积已经非常大了,大部分的农业耕地的灌溉设施已经建设完毕,还有部分土地的水利灌溉设施还在建设。

    朱由校登基这些年以来,水利设施的建设也是一大政绩。灌溉设施改善之后,抗灾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尽管天灾还是经常发生,但对大明的农业影响已经不大了。北方各省抗灾能力已经能够抵御不少天灾,加上灌溉面积增加导致农业产量的增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比过去风调雨顺的年头也不差太多。

    农业是民生第一大事,也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所以朱由校非常关心农业问题,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就要造反。

    天启十二年的夏收紧锣密鼓的到来,如同往年一样,朱由校把军队派到田间地头帮助百姓收割庄稼,而且全部都是无偿的。军队没有有偿服务,这是为了确保军队的纯洁性。

    汉皇党宣传的军民一家亲理论,在各种军队下乡活动下得到了彰显和传达,军队不仅下乡帮助百姓收割庄稼,还经常派军医下乡给百姓看病。

    各种农用机械此时在北方各省应用极为普遍,农机制造厂此时已经研制出了不少农业机械,虽然在没有型化动力的时代,这些农业机械效率不可能如同后世那么高。但生产力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从土地中解放出了大量劳动力。

    农业生产成本也因此降低。

    另一方面朱由校这些年培养了不少农业技术人员。北方各省改革之后,每个州县都成立了农业局,农业局下面又设立了农业站,派了大量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施肥技术也发展比较迅速。

    农家有机肥技术已经掌握得比较透彻,并且大规模推广开了。不过随着圈地运动的展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家肥施用技术在一些地方也有力不从心了。毕竟农家肥重量太大。运输麻烦,而且下肥≡≡≡≡,m.↗.c▼om工作量也比较大。

    氮磷钾对植物的作用已经确定,化肥的生产也在天启十二年纳入了重研发项目。在蒸汽机和铁路的出现后,化肥的生产、运输成本都有所降低,如同水泥一样,已经有了大规模商业化的可能。

    至于杀虫剂和除草剂那玩意,倒是研发出来了。大明的化工产业发展倒是比较迅速,搞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倒是问题不大。不过朱由校并没有将杀虫剂杀虫剂批准进入农业领域,只是用杀虫剂成立了一支灭蝗部队。

    这支灭蝗部队在天启十二年的人员已经扩充到了一万多人,只要哪里发现蝗灾。马上奔赴受灾地区展开灭蝗。而除草剂也是官方在建设活动中,需要除草的时候才进行施用。

    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市场化用途其余一概没有。杀虫剂和除草剂对生态破坏比较大,而且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吃了不健康,虽然对农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样也让人自食其果。

    杀虫剂和除草剂不仅是对陆地,对河流生态系统也有危害。在杀死害虫和杂草的同时,也把益虫给杀死了。

    所以在农业上此时大明坚持生物防治,只在大规模虫灾发生的时候再用杀虫剂,以及农业之外的活动使用除草剂。

    至于化肥就肯定要用的了,不然农业生产力太低。化肥必然也会引起生态问题,在雨水的冲刷之下,会导致水体营养过剩,水藻大量滋生等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年的夏收,北方冬麦产量增长不少,而冬麦种植面积却是幅度下降,主要还是得益于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让大量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产量那是成本的往上蹿。

    皇家科技学院农业系和农业局一起搞出来的农业试验区,则在大规模的对农作物的嫁接、杂交等技术进行研究,朱由校提出的抗倒伏麦品种的培育在天启十二年也有了阶段性的突破。

    皇家学院培育种植的一百亩抗倒伏冬麦,在天启十二年成功的长出了麦,亩产直接突破了500公斤,相当于是五石的产量,过去上好的水浇地,在精心照料、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最高也只有两石多的产量。

    抗倒伏麦直接把产量提高了一倍,秘诀在于……播种密度也提高了一倍多,所以亩产提高了。

    这年头的麦抗倒伏能力比较差,所以播种密度比较低,种得太密麦就会被风吹倒。

    抗倒伏麦能够将种植密度提高,麦亩产自然也就提高了。

    这片麦之所以亩产达到了500公斤,首先是气候比较合适,另外也用上了刚化肥,所以产量才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如果是地方农民来种,估计产量也就是两三百公斤。如果是专业一些农业公司,亩产也不会提高太多,因为农业公司更讲究的是用工效率,精耕细作的模式随着对外扩张的原因,耕地资源的增加,精耕细作越来越没市场了。

    是一个劳动力耕作0亩,每亩麦产量500公斤划算,还是一个劳动力耕作100亩,亩产50公斤划算?

    对于农业公司来,显然是后者比较划算,因为粮食什么地方都能种,土地现在越来越多了。

    抗倒伏麦的出现,让朱由校非常高兴,尽管试验田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在后世来,完全就是扑街品种,后世的试验田麦亩产通常都有七八百公斤,但在这个年代,亩产500公斤已经非常逆天了。当即下旨嘉奖、赏赐。

    “皇上。根据农业部上报。除了麦之外。玉米新品种也长势良好,亩产也将比较高。”钱国兴对朱由校汇报道,朱由校欣喜的道:“让农业部等产量出来马上上报,不需弄虚作假。”

    他可不想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奇葩数据。

    成立农业部和试验田,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显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过去没有什么朝代这么专业的做过,民间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普遍存在产量不高的问题。即便有优良品种出现。很多时候也没有推广开,或者干脆被埋没了,没人发现庄稼地里那么几株比较特别的,更没有把野生品种采集到实验基地进行杂交、嫁接之类的。

    所以大明农业部成立之后,在掌握了杂交、嫁接技术后,马上就形成了一场高产农作物品种大量出现的巨大变革。

    在没有官方力量的主导下,单纯靠民间个别突然异想天开而付诸行动的人才,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的,同时即便是取得了突破,推广速度也比较慢。

    如今有官方支持。不论是研发和是推广都非常迅速。在这个科技水平比较低的年代,在官方主导下。加上带动工人的改进、发明生产技术的热情,科技进步速度将变得非常快速。

    朱由校多年前种下的种子,此时终于大量萌芽,技术进步开始如同井喷一般的涌现出来。

    军医外科手术则发展迅速,在麻醉药出现了之后,还有朱由校提出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加上大量的解剖实验,手术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内科手术都已经成功了,不过内科手术方面是比较谨慎的。

    内科手术的原则是,能用中医解决的,就不要用手术来解决。因为西医本身不能够称之为医学,因为西医没有系统理论,只有一个如同堆积木一般拼凑起来的零碎理论,而且在医学观念上存在问题。

    中医讲究的人命致重,有贵千金。西医很多时候是把人体当成战场,病治好了,人也是死了,有何意义?

    在这个中医占据主流的年代,朱由校倡导发展的西医变成了军医,同时也深受中医理念影响,逐渐变成了中医的一部分。

    清代中西医融合的失败,主要还是把西医放到了同等地位上,导致理论无法契合。而如今大明则是西医作为辅助医学,理论上虽然有自身的发展,但却是向中医靠拢的。

    高级的想要接受低级的理论确实比较困难,但是低级的想要融合高级的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有一天会融合成功。就如同后世的西医,实际上也在学习中医的理念。

    中医的发展则刚看到好转的迹象,明末八纲辨证还不是主流,在朱由校改革中医院之后,总算是成功打压了八纲辨证这种歪风邪气,是把中医的堕落势头给稳住了。

    同时还成立了少年医学班,从各地学选拔出有天赋的学生,从就开始学习中医六经辨证,以提高其专业性。

    中医会堕落,还是因为半路出家的人太多,不过在明代也不是主流。还是因为清代文盲率过高,百姓太过穷困,以及缺乏官方引导有关。

    如今朱由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百姓收入也能付得起正宗中医的诊金,加上中医发展有官方引导和大力支持,中医素质水平正在开始不断提高。

    特别是中医院的中医,待遇都提高了,并且启动了医理研究机制,和宋代的模式非常相似。

    宋代的中医能发展到历代巅峰,主要还是官方有资源,同时重视教育,一群中医为朝廷服务,可谓是衣食无忧,可以专心的研究医理,不用整天想着赚钱,加上发展教育使得人才不断涌现,中医自然也就蓬勃发展了。

    中医院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分享,把研究成果拿出来分享。学习过传统国术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太过精深,一个人缺乏交流的话,闭门造车的情况下,究其一生也无法触摸到巅峰,所以中医的发展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而中医院的那些中医,也是要有钻研精神的。

    对于拥有钻研精神的中医人员,朝廷将根据其贡献提升他们的行业地位,并且给予奖励,最后能者上,不能者下,形成良好风气,就能避免大量出现尸位素餐的人。

    在朱由校看来,医学是个很严肃的话题。坑爹的医学,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危害。尽管中医对于国有资本来是不怎么赚钱的,因为卖中药赚不了几个钱,即便是cao纵了中药价格,中医大不了用地方草药来代替,这地球上动植物那么多,只要掌握了药性特,哪个不能用来开方子?

    但是那种昧着良心的钱,能少赚就少赚。

    当然中医要发展,西医也是要发展的。毕竟中医人才的培养成本太高,时间太长了一些,不能像西医那样模板化的快速培养。未来大明还是要以西医为主流,但中医的规模也不能。

    相当于不能堵死老百姓求医的道路,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性。例如一些在西医那里属于绝症的疑难杂症,中医很多时候却能轻易治好。如果全面选择西医,就会造成很多医疗悲剧。

    国有药厂此时则在做成品药生意,正在将一些中药的方子做成成品药进行销售,药店也不再是只卖未配制的药材,而是连同成品药一起卖。同时国企药厂也开始研制西药,西药与重要最大的差别在于,西药很多时候不是用生物质做药材,更多的是以提炼化学物质。

    西药的研制带有一定的瞎蒙性质,什么阴阳五行,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完全就是两眼摸黑。完全是靠不断的试验再试验,砸如大笔的钱之后才搞出来,或者是偶然发现。

    中药药方则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有非常多复杂的药方,这些药方如果用西药的研究模式来搞,古代的生产力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中医是靠完整的理论体系,来配制出这些药方的,也就是里面提到的‘四气五味七情’。

    西药虽然研制成本大一,不过利润比较高,国企药厂也可以进行研制生产。这玩意绝对是用来剥削世界人民的好东西,而且西药也有西药的长处,例如青霉素那些东西,只要研发出来,医疗上进步将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