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在线阅读 - 第九章 危难显忠诚

第九章 危难显忠诚

    段思廉应诺,正要命人去取印信移交,此时一名小校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刘茂忠叛军二千余人,透过三关,直寇北门。求大将军速发援兵迎敌!”

    段思廉和景廉等人都大惊失色。段思廉道:“此辈方得雁门,又寇太原,着实嚣张。太原兵少,若不予以重创,势将难为!思廉愿率精兵千人,出城杀贼!”

    副留守高君雅道:“不可。今城中之兵不过数千,贼寇势大,难以抵敌,只宜坚守,不可犯险出战!”高君雅身为分管军事的副留守,一直被段婉曦的风头盖着,在军中缺乏话语权。现在得到了景廉的授权,当然不会放过任何刷存在感的机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段思廉道:“我军方失雁门,士气低落。今贼不过二千余人,奋力一搏,尚有取胜之望。若畏缩不战,待其大军压境,虽欲自保而不可得也!高将军既不肯出兵,吾自引麾下部曲卫士,背水一战!若胜,使太原百姓知其尚有可倚之屏障;即或败死,以此残生报国雪耻,亦不枉段氏三代忠烈,一世清白!”说罢转向景廉,征询他的同意。

    景廉见段思廉目光灼灼,神情坚毅,也不由得被他临难不苟的精神所感动。他虽然对段思廉可能存在的不臣之心十分警惕,却相信他在民族大义上的坚定立场,也希望通过这一仗检验段思廉对朝廷的忠心,便道:“汤公所言甚是。杀敌保国,吾辈义不容辞,岂可惧贼之势大而退缩?高将军速点齐兵马,布阵迎敌!”

    高君雅愣住了,他鲜少上阵,军事能力本就有限,景廉又站到了段思廉一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迫在眉睫,何得迟疑?”景廉见他反应迟钝,厉声道,“若敢畏战,先斩汝首!”

    高君雅见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甚至以斩首相逼,怎敢耽误?只得鼓起勇气,命人召集各部将校,根据段思廉的建议,以旅帅长孙顺德、王长谐各率本部骁骑五百,出东门、西门,左右包抄敌军后路;自己和段思廉率统军窦琮、姜宝谊部下骁骑一千,连同城中左骁卫主力二千,出北门正面迎敌。宋老生部则屯兵城内,作为预备队,万一前方作战不利,再出击增援。

    刘茂忠部将张德政、黄子英率骑兵两千余人,杀到城北,见太原城郭坚固,己方缺乏攻城器具,便弃城不攻,转而抄略附近村镇,企图引诱邢军出城,然后来个反包抄,迅速歼灭其有生力量。段思廉领兵出城,见敌军分为小队,回头袭扰,心下暗自提防,也命窦琮、姜宝谊分两翼追击。

    张德政、黄子英见邢军分散追击,又认出正中的段思廉帅旗,认为正是集中兵力将其聚歼的大好机会,便下令全军掉头,分出约六百骑顶住窦琮、姜宝谊的包抄,张、黄二将亲率其余骑兵猛攻段思廉中军。

    段思廉看他们接近了,下令左骁卫步兵列成密集方阵,列盾牌挡住叛军射来的箭雨,弓箭手、长矛、步兵刀由远及近依次招呼。叛军自起兵以来都是乱中取胜,没怎么打过如此严整的军阵,终于为其错误的经验付出了巨大代价。一个冲锋就有三百余骑被射杀刺倒。好不容易楔入了邢军阵中,又遭到左骁卫步兵五人一组的围攻,刺猬般的长矛不住地往马肚子上招呼,战马纷纷倒毙,许多叛军不得不下马同步兵rou搏,骑兵的攻击队形被彻底打乱。段思廉与高君雅率领中军卫队的数十弓弩手排列在后,看见有透过步兵方阵冲来的零散骑兵,立马集中火力射杀。

    正在督战的张德政、黄子英欲罢不能,只得亲率精锐二百骑,调整战术,不理会步兵的纠缠,全力撕裂邢军阵型,向外围摆出钳形攻势,聚集其他兵马,合围段思廉。这一手果然击中了邢军要害,被打乱的防线无法阻挡叛军有力的攻势,不得不逐渐退却。

    战场上风云突变,形势迫在眉睫,高君雅见势不妙,待要下令退却。段思廉喝道:“全城安危系于我等,岂容畏葸而退?”便拔刀在手,亲率中军卫队和部曲将士五十多人,奋力迎击上去。张德政领兵敌住段思廉,黄子英率部直取高君雅。叛军数百骑兵相继突破官军主阵,重新聚集,在局部上对邢军形成了绝对优势。段思廉、高君雅奋力苦战,身边亲兵越打越少,渐渐不支。

    就在局面危殆之际,西北、东北两个方向突然杀声四起,奋力突破了两翼阻击的窦琮、姜宝谊各领百余骑,从叛军后方杀来。已现败象的左骁卫步兵见援军来到,士气复振,趁机配合援军大举反攻,并逐渐向后方的主将靠拢。张德政、黄子英见后路被抄,不敢恋战,只得果断放弃进攻,收拢各部全速北撤,直奔赤塘关。段思廉不顾高君雅劝阻,率领马力尚存的数百骁骑,随后紧追。

    张德政、黄子英率五百残卒,还没跑出几里路,前方尘头大起,一支骑兵齐声呐喊,杀奔而来。原来是长孙顺德率左翼骁骑,当先赶到,一阵大杀。张德政、黄子英只得硬着头皮,奋力突围。一场混战,好不容易透围而出,已折去近三百人。黄子英等人不敢投赤塘关,转向东北山僻小路逃窜。此时王长谐的右翼骁骑也包抄到位,又是一顿痛打。张德政、黄子英见势不妙,弃了战马、铠甲,趁着天黑,一头扎进了荒山野岭之中,侥幸逃脱。其余官兵,都被长孙顺德、王长谐率军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段思廉的有力指挥下,太原官兵众志成城,终于全歼来犯之敌,遏制了刘茂忠叛军疯狂扩张的势头,使太原城转危为安。段思廉于危难之际,力排众议,以五十五岁高龄,身先士卒,痛击叛军,其英勇血性,再次赢得了太原军民的热诚拥戴。兴师问罪而来的景廉在亲眼目睹了他舍生忘死的表现后,也不禁感叹,果然是国之干城,名不虚传。三人私下计议,认为段思廉有无谋反之意暂且不论,但在平叛御胡的大节上是绝不含糊的。为了守住太原这个北方重镇,还需要给他保留部分权力,以有效抵抗北方强敌。

    次日一早,景廉、杨师道、黄演代表朝廷作出了对段思廉的处分决定并当堂宣读:查太原留守、左骁卫大将军、汤国公段某,元夜之变,咎由子女,通谋有嫌,查无实据。唯其身为人父,管教不严,本当重惩。念段氏三代仕朝,御敌有功,特代天宣恩,着段某留任太原,戴过效力,缉拿在逃主犯,缚送阙下,听候发落。以副留守高君雅行左骁卫大将军,总督军马;太原民政钱粮事务,悉听郡丞王威处断。即日交割,毋得稍延。

    段思廉知道保留原职,剥夺军权政务,对他已是舍死忘生拼杀表现争取来的最轻处分,当即叩首谢恩,向高君雅、王威移交了兵权和政务。景廉见他服从处分,交出权力,也放了心,嘱咐王威、高君雅二人妥善处理太原军政事务,然后率众返回大兴复命。此前为了控制太原而进驻的宋老生部两万大军,也分批撤回,一路护送钦使抵达霍邑。为保险起见,景廉命宋老生选精兵五百,护卫回京,其余大军就地屯驻,以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