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三十二节 劫富济贫

第六百三十二节 劫富济贫

    第270票。

    ————————————

    既然在上海,自然要见一见中国最大的包租公梁启超的,这些年他不断的盖房子,在全国各地盖了100多万栋租屋,为1000个以上的家庭提供了廉价住房。

    不过住他的公屋的,都是城市里的最底层,经济危机之后,很多人都退租了,那些人大多回到了乡下。3年经济危机,对公屋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因为退租的人太多,而公屋建设都是用借债推动的,租金少了,债可没少,该还的钱还得还。

    要不是国家紧急出手,公屋公司可能就破产了。

    梁启超在某些脾气上,跟张謇是一样的,那就是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张謇始终坚持,上不给官府惹麻烦,下不给百姓添负担的道德观,梁启超也差不多。

    现在靠着国家才能活下去,让他觉得十分不痛快,这种传统士大夫,总愿意将更多的社会责任放在自己个人身上,从而获得一种牺牲奉献后的精神满足。

    可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某些失业的,不可避免的要依赖到政府,西方人认为组建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些个人无法提供的社会服务。

    这些道理,梁启超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有他自己的道德观。

    所以他很不痛快,甚至可以说痛苦,人都憔悴了不少。

    杨潮跟他谈以公屋名义发小额债券的事情,他都有些无精打采,不感兴趣。

    梁启超显然对这时候继续修建公屋不感兴趣,他更没有兴趣把自己的困难向杨潮抱怨,还不够丢人啊?

    幸好杨潮早就将一切调查清楚了。

    公屋现在的入住率已经降低到了一半,以公屋的运行条件,如果入住率达不到七成,基本上就面临着亏损。

    入住率降低的最重要原因,是那些最小型的,30平米的房子开始变得无人问津。50平米的房子倒还算受年轻夫妇的欢迎,在城市里刚刚建立家庭的年轻人,对这种租金不高,水电保证的小房子比较满意。

    但是30平米的单身公寓。就不太受欢迎,当年大繁荣的时候,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有些两口之家,甚至三口之家。宁可挤在30平米的房子里,但是经济危机过后,很多人走了,之后最低日薪法案颁布,即便有返城的工人,工资也整体提升,对这些小房子就有些看不上了,现在租住小房子的,主要是单身青年。

    可以想象,即便经济慢慢恢复。这些小房子恐怕也很难在恢复过去的辉煌了。

    “启超公,如今不同了。公屋过去是给穷人盖的房子,可是中国人不能老是穷人。您说是把有钱人的钱都没收了,让所有人都变成穷人好呢,还是让所有人都办成有钱人好?”

    这其实就是苏俄模式和瑞典模式。

    梁启超不耐烦道:“当然是人人富裕的好。”

    他很不想回答这样脑残的问题。

    杨潮笑道:“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啊,你看看,是不是所有人的工资都涨了。一个泥腿子一年挣360两银子,这种事,您跟康保皇当年搞维新的时候可曾想到?”

    梁启超冷哼一声:“犯不着在老夫跟前卖弄。”

    梁启超以为杨潮在自己面前夸耀他的政绩呢。

    杨潮道:“这可不是卖弄,而是让您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你觉得一个一年能挣三百多两银子的人,会愿意住30平米的房子吗?”

    梁启超沉默片刻,最小的30平米公屋,随着成本越来越低。现在月租已经降到了2两,50平米的不过3两,对于一个月能挣30两银子的人来说,他们愿意多花1两住的更舒服一些。

    杨潮又道:“所以啊,您那小房子该退出时代了。不过公屋还是得建,毕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花园洋房的。但是大家也愿意住上花园洋房那样的大房子。怎么办?还不是得靠您给他们建。”

    杨潮给梁启超戴着高帽子。所谓花园洋房那是只有富豪才能住得起的,什么商品房之类的现在还没有出现。

    最早的商品房,大概是香港的霍英东在50年代后搞出来的,他采取了卖楼花的方式,按照一家一户的方法来卖房。

    在他之前,还没有出现将一座大楼分拆出售的先例,哪怕是高楼大厦,也最多是一层一层卖的,政府发给大楼的房契,也都是一栋楼一个门牌号一张房地契,一家一户都拥有房产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房地产市场几乎都是富豪的独家生意,高楼大厦也主要用作商业,普通人家只能挤在胡同里弄之类的脏乱差的地方。

    公屋开始之后,给了很多人一个选择,那就是只要花很少的钱,普通人也能住得起高楼大厦了,但公屋的房间面积毕竟太小了,新鲜感一过,中产家庭就不愿意挤在这样的住房里面了,很多人都选择去租里弄的民房,自己租一个院子,里面有自己的厨房,有自己的厕所等等。

    “你的意思是盖大房子?”

    梁启超疑惑道。

    他确实始终认为公屋就是给穷人住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这是一种情怀。所以公屋全称寒士公屋,当然是给穷人住的了,现在要盖更好的房子,这让梁启超有些犹豫。

    杨潮笑道:“当然要盖大房子,盖70、80平米的,还要盖100以上的,200的,300的,甚至500和1千的。”

    梁启超皱起眉头,如果说盖70、80平米的他还能接受,这就算是穷人变富了,理应让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500、1000的给谁盖?还不是给那些富豪,有什么意义?

    梁启超冷笑道:“有钱人自己就住得起花园洋房,还要让他们来占公屋的便宜?”

    在梁启超看来,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杨潮道:“谁说让他们占便宜了?我们可以实行累进制租金啊。就是房子越大,缴纳的房租比例越高。30平米的房子,一个月交2两房租。50的3两,那么100的,我们就收10两,200的收30两。500的收100两,1000的收500两。住的房子越大,我们赚的越多。”

    梁启超又道:“公屋还成了赚钱的买卖了?”

    这真是死脑筋,难怪他维新不成。

    杨潮道:“为什么不能赚钱,赚了富人的钱。可以拿来补贴穷人啊。比如我看那30平米的房子,租金就可以降到1两,50平米的降到2两。这不是很好吗。”

    梁启超这才点了点头。

    杨潮也不知道中国某些传统知识精英的世界观,为什么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仇富的情结,为富不仁的观点为什么能影响到他们?

    “这算劫富济贫吗?”

    梁启超想明白了,还有心情开玩笑了。

    杨潮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普通的社会财富调节罢了。而且不仅租,还可以卖。哈同那样的大富豪的花园洋房,现在少了100万两休想建的起来。即便是有钱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起的。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造。他们造一栋豪宅动辄百万,我们可以盖高层,盖个二十层,每层一栋豪宅,均价怕都要不了10万两,卖给富豪30万也未必卖不出去。”

    哈同花园是1902年建造的,当时花了70万两,随着通货膨胀和工价、低价增长,现在要盖同样的房子,没有个2百万怕都拿不下来。嘉道理十年前建造的豪宅就花了100万两,现在100万两,也就是地价而已。

    但是公屋公司不缺地,上海政府免费给他们划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建造的豪宅虽然面积上可能比不上哈同他们的,但是却比他们的便宜的多了,像嘉道理家那种14000多平米的豪宅他们自己建造得100万两,公屋连10万都用不了,卖30万,50万的。未必卖不出去。

    可梁启超又一次犹豫了。

    他是盖房子的初衷是为了给穷人提供体面的住所,现在不但要给富人盖房子,还要卖房子,这跟做生意有什么区别,他梁启超的身份,岂能沦落成一届商贾。

    再说了,给富豪建便宜的豪宅,这怎么看都是在为富豪们谋福利,这违背了他的初衷。

    “用上海市给的免费地,给大富豪们盖便宜豪宅?呵呵。”

    梁启超不由冷笑起来。

    杨潮明白,这些传统士大夫们考虑问题,从来不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从来不是一个经济主导的社会,他们更多的是从社会,从传统道德,从理想主义出发的,他们能看到穷富不均,却不知道资本积累,所以他们更愿意小国寡民,愿意鸡鸣犬吠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就像梁启超反感的,用上海给的免费地,给富豪建低价豪宅,感情上确实难以接受,但话说回来了,公屋公司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相当于公益性质的企业,最终是要服务社会的,那么钱在这里,跟钱给了政府没什么两样。

    反正就算公屋不这样卖房子,迟迟早早也有商人会悟出来卖楼花的招数,到时候房地产市场就要开始飞腾,房产商开始成为暴发户,与其那样,杨潮更愿意让公屋来做这个房地产开发商,起码它赚取的巨额利润最后还是返还给了低收入阶层。

    但梁启超可不容易说通,杨潮也没时间三顾茅庐。

    “启超公您自己个儿考虑吧。单靠盖大房子收租,您什么时候能收到,等房子盖好,招到租客,至少得一年以上,以现在的行情,怕是到时候公屋就该破产了。公务公司是我创设的,但是您争着来当这个总办的,如果他在您的手里倒了。应该没人骂的到我。”

    杨潮威胁了一下梁启超,然后就起身告辞离开,梁启超很矛盾,一副失神表情,杨潮离开他都忘记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