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九十节战争真是好东西

    “不需要?哈哈,好吧,他们会求到我的。告诉马腾飞,不要再去找洋人了,等洋人来找他。”

    马腾飞从北京发回来电报,他已经分别跟日本和俄国公使见过面了,告诉他们自己手里有一大批军火,问他们要不要。

    结果无论是日本还是俄国,都表示他们不需要军火。

    尤其是俄国人,讥笑说这种战争,还用得着采购军火。

    日本人暂时是不缺军火的,他们为了筹备这场战争,可以说从甲午之后就开始了,武器弹药应该是很充足的,但是日本人是根据甲午战争的经验来储备的,但日俄战争的规模远大于甲午战争,而且武器装备比十年前也大大进步了。

    俄国人则纯粹是太看不起日本军队了,他们调集了两倍于日本的陆军,海军总吨位加起来,也是日本人的两倍,他们看不到失败的可能,猖狂的认为,战争不需要持续多久,只需要进行一次决战日本人就会要求求和了,但是俄国人不打算跟日本人和谈,他们开战前就做好了要攻占日本,到东京跟日本天皇谈判的打算了。

    “兵工厂的武器弹药生产了多少了?”

    杨潮又问道。

    张念回到道:“莱芜兵工厂已经生产了一万只步枪,到今年年底,肯定能生产十万只。青岛那边已经有十万只存货了,询问我们何时交货。”

    杨潮的订单已经下了,青岛因为早就开始正常生产,而且生产就没有停过,反正杨潮直接包销每年的十万只步枪,他们根本就不用愁销路。倒是美国人建造的莱芜兵工厂竟然能生产一万只步枪,让杨潮没有想到。莱芜兵工厂去年年底才刚刚安装完所有机器设备,美国工程师赶到后虽然努力的调试机器,年前就开始进入生产,但是这才两个月竟然就生产了一万只,要是生产理顺后,他们的产量肯定能翻一番。

    “美国人就是积极啊!”

    杨潮叹道。

    张念道:“美国人最近都日夜两班,人停机器不停的生产,所以快了些。”

    杨潮点点头,他也听说了,不然无论如何美国人是不可能这么快进入生产状态的。

    “嗯。美国人这边不用担心,订单都下了,工厂也在莱芜,美国人反悔的机会不大。德国人那边要注意了,要是日本、俄国高价采购,他们绝对敢把库存都买了,那可是我订的。这样吧,你带张国柱去一趟青岛,把枪支弹药、机枪和大炮都转移到烟台,然后运回来。德国人如果问你钱的事情,还是我告诉他们那句,全部交货后一次性支付。我在兵工厂可是有股份的,跑不了。”

    关于钱的问题,杨潮早就跟德国人讲过了,虽然很不满意,但是他们也接受了,杨潮怕他们借故为难才跟张念提了一句。

    张念走后,杨潮去了一趟纺纱厂,张謇最近的生意突然暴涨,来拉货的小船在莱州湾排成了队,都等着拉货后去烟台呢。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俄战争打响后,原本被日本人占据的东北棉纱市场,突然没有了日本棉纱,严重缺货,此时无论是价格还是订单,都增长了一成。

    这让刚刚投入生产的大生二厂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杨潮自己一直指着这次战争发财呢,没想到他还没吃到甜头,倒是让张謇先赚了一笔。

    “恭喜状元公啊!生意兴隆。”

    见到张謇的时候,张謇正红光满面,但同时忙前忙后的照顾经营,他的纱厂这两天也是日夜不息,轮班作业,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哈哈杨大人取笑了。生意吗,有好有坏,这不是正巧赶上了。等仗打完了,日本人还会去的。”

    “那可有的等呢。”

    日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到时候日本人就是想抢回市场,也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状元公,你这新厂开工,可一定要注意质量啊。出现次品的话,你们怎么处理?”

    杨潮有些担心的问道,中国人物资短缺惯了,因此出现次品也舍不得扔掉,以次充好的事情是很常见的。

    张謇笑道:“杨大人太小看老夫了。次品当然不能要了,都送给厂里的工人,让他们拿回家去用。”

    这年头,虽然江南的纺织业已经起步,洋人的机织布早就进入了中国,可是中国的土布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张謇的棉纱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供应土布织户的,中国还没有大型的纺织厂,因此也就没有大规模的棉纱订单。准确的说纺织业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条产业链。

    “烧掉吧!”

    杨潮建议道。

    张謇奇怪的看了杨潮一眼。其实张謇的做法是最实际的,既不产生浪费,也不影响质量。

    “烧掉。让工人拿回家,总会流出去的。到时候一说是大生的魁星牌棉纱,砸牌子啊。状元公也不想伤了脸面吧。”

    张謇皱起眉头,这种事他不是没有听说过,但是他也没有太当回事,反正他不是有意做这种事的,都是几个贪图小利的工人做的而已。

    不过对于自己的脸面,张謇还是很看重的,他是状元,身份不同,生产的棉纱,用的是魁星牌,影示的就是他的身份,要是砸了牌子,伤的还是他的脸面。

    “烧掉一批烂棉纱也少不了多少钱。状元公还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意外收获?”

    张謇不解。

    杨潮也没有解释,状元公烧次品,坚决不让流出厂子,这传出去就是最好的广告啊,当然只能第一个人用,第二个人用就是邯郸学步了。

    “杨大人,你看我大清会不会参战啊?”

    张謇不再说棉纱的事情,转而开始关心政事,他终究是一个士大夫,士大夫的标准就是心怀天下,所以他不能不关心国家大事。

    日本人围绕着旅顺跟俄国人僵持着,此时大清朝的朝堂上几派人也闹得沸沸扬扬,比战场还要激烈。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朝廷内外的大臣就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展开了讨论,连中国这些大臣都觉得日俄必有一战,很难想象俄国人竟然始终不相信战争会发生。

    但是对于战争中站在那一边相持不下,因为中俄之间有密约,如果俄日发生战争,中国有义务出兵帮助俄国,可是这次战争却是因为俄国跟日本因朝鲜利益冲突,因为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引起英国人的不满所致,如果按照跳跃帮俄国人,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洋务派地方督抚大多主张联日拒俄,总理大臣张之洞、邮传大臣盛宣怀、两广总督岑春煊、贵州巡抚李经羲、广东巡抚张人骏、湖南巡抚端方、闽浙总督魏光焘等等都上书朝廷,希望联日。

    “俄胜势必吞并,日胜无非索酬,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与其畏俄而不许,何如亲日而获成。不助日仍无全理,助日则或有幸望”。

    这些人认为,帮助日本人还有希望,俄国胜利了肯定要吞并东北,日本胜利了,也许还能归还。

    湖广总督端方认为:“此事我无终守局外之理”。

    为了中国的国土而发生的战争,中国保持中立,实在是说不过去,朝廷大臣也不是那么无耻的。

    张之洞认为朝廷没有中立的余地,建议朝廷:“借助于日本以御之,以日本之将校,率我之兵,庶几可与俄人一战”。

    就连民间都是这种看法,各地报纸纷纷呼吁“联日拒俄”,收复东北。

    官民难得立场一致,可是这时候有人反对了,反对不是别人正是手握重兵的袁世凯。

    站前袁世凯就致电外务部,要求朝廷在即将爆发的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

    袁世凯认为:“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

    但是袁世凯表示,可以暗中帮助日本:“如日船在各口购备战物,地方官应按局外公例,行文诘阻,如用兵强办,我亦无可如何,但不可由我接济,及由我明许。至无论将来如伺,必须先从局外入手。”

    同时如果民间募捐助日,朝廷也可以不加干涉。

    这就是袁世凯的态度,扩军备战的时候他十分积极,真要打仗了,他却拖后腿。

    但是袁世凯说的没有道理吗,是个人都知道清军打不过任何一方,你只能中立。

    所以最后朝廷只能采纳袁世凯的意见,在日俄战争爆发四天之后,宣布局外中立。

    战争进行了一个多月之后,看不到海军夺取制海权的日期,陆军终于等不了了。

    日本陆军在3月21日,日第1军3万人,携带100余门大炮,在黑木为桢大将的指挥下在朝鲜镇南浦登陆向北挺近,4月中旬,未遇抵抗就抵达鸭绿江左岸。

    对岸俄军由扎苏利奇中将指挥,人数2万人、有62门大炮,构筑了一道绵长的堑壕,堑壕中驻守一万士兵,另有一万士兵则在十公里外的后方作为预备队。

    4月30日夜间,日军发动进攻,5月1日在九连城展开激战,日军兵力占优势,其火炮从隐蔽阵地上发射,压制了俄军炮火。俄军害怕被包围,下令向辽阳撤退。东西伯利亚第11步兵团被日军包围,随成功突围但伤亡惨重。

    这是两军陆军第一场较量,日军战胜了俄军,打开了进入东北的大门。

    日本人初次胜利,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能在野战之中打退俄军的军队可不多,因此一战即被认可。

    这场战斗过后,英国人才开始认为日本有可能获胜,至少不会遭到毁灭性的失败了。

    被英国鬼子忽悠的日本,其实连英国人都不看好,也真够悲催的。

    不过杨潮却十分感慨:“就是这种,这种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任何代价,敢跟任何对手玩命的精神!成就了日本啊。”

    所有的西方国家,英法德俄,凡是成功的在19世纪取得世界地位的国家,都有为了国家利益,不惜动武的态度,比如英国人打**战争,普鲁士打普法战争,法国人联合英国阻止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克里米亚战争等等,无不是为了利益而打的。

    反观大清王朝啊,从未有为了利益而拼命的时候,总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总是求和平,除非别人打上来,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出击。

    “不过打起来就好,大规模陆地战争打起来了,那么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该买军火了。”

    杨潮心里暗道,这是他唯一的期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