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元宵之夜
“婉儿,小寒大人的诗做好了没有啊?我们正等着欣赏呢!”武媚娘开始催了,她有点想看小寒的诗了,甚至,是期待。 “好了,我马上吟给各位大人听!”说完,婉儿就想吟诗了。 “慢着,婉儿,今天我来,哈哈,父皇母后,你们不介意吧?因为寒哥哥是为我而写的诗,所以,我想由我来念给大家听!”太平公主开心地说。 “好,那,太平,就请你吟给我们听吧,哈哈,我正想听听小寒大人的诗了,一定是仙品,绝非凡夫俗子之作!”她已经打预防针了。 怕小寒做不好,众大人笑话,伤了他的面子! “是是是,我要念两首诗,一首,是骆宾王骆大才子的诗;一首,是我寒哥哥的诗;为什么呢,因为我寒哥哥初学写诗,学的就是骆宾王骆大人的诗《咏鹅》体,哈哈,嗯,咳,我先清清嗓子!”太平公主说,又向婉儿说:“婉儿,记得给你相公,我的寒哥哥斟酒哈,他是要喝酒的,无酒不欢!” “是,婉儿知道了,公主请放心!”上官婉儿赶紧答应。 上官仪却大吃一惊:什么情况?婉儿出嫁了? 众大臣也是一片惊疑:没听说啊,上官家怎么回事儿呢? 上官仪再看小寒和婉儿果然一直亲亲热热的,又一喜,他是太子嘛,好,真好! “噢,再解释一下,婉儿是我家寒哥哥未过门的媳妇儿,各位大人,正月底父皇母后将亲自给他们指定、安排婚嫁,任何人不得有异议,包括,上官大人您老人家在内!”太平公主又赶紧说。 “是是是,老臣绝没有异议!”上官仪这才明白过来,一脸喜色。 “好了,《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大家以为如何?”太平公主说。 “好好好!”众人赶紧叫好,其实,心里都不以为然:五不五,七不七,算什么? “那,上官大人,好在哪里呢?”太平公主又问。 “好在形象,直接,最后两句很形象,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真好,太形象了,我喜欢!”上官仪说。 他是诗人,当然懂诗。 “裴大人,你说呢?”太平公主故意营造气氛了。 “好在,唉,正如上官大人说的,形象直接,他是诗人嘛,有发言权!”裴寂说。 “那就是了,各位大人仅此之见吗?想不想知道我寒哥哥对骆宾王骆大人这首诗的点评呢?”太平公主吊他们的胃口了。 “想,正想听小寒大人的高论!”众人赶紧附和。 “我寒哥哥说,曲项向天歌,太美了,我仿佛看见了那只自由自在的鹅,可,又不是鹅,又似乎是一种精神,暂时,我理解她是不断向上的精神状态吧,也许,就像我,希望有一天能去泰山,看日出,像孔夫子那样,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我寒哥哥的原话哦,各位大人以为如何?”太平公主问。 “妙哉,妙哉,妙哉!太妙了!小寒大人真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啊,佩服,佩服!”上官仪竟站了起来,说:“小寒大人果然高论,解释得太美妙了,我怎么没有如此见识呢?唉,惭愧惭愧!” “谢谢老师夸奖,小寒胡说的!”小寒赶紧逊谢。 “小寒大人,竟凭此语,小寒大人的见识已高人何止一等,来,上官仪敬你一杯,请!”说完,上官仪竟一饮而尽。 “啊!”众大臣竟是一片惊呼:上官仪在朝中何曾服过旁人?如此心服,已是第一遭;难道,因为他已是准孙女婿? “好,那么,请诸位欣赏我寒哥哥的这首诗,送给我的,也是送给我父皇母后的,更是送给诸位大人的,你们听好了:《咏长安元宵节》,灯灯灯,盏盏向天飞;太平催盛世,雪舞听红梅!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他们还没说话,武媚娘竟站起来,说:“小寒,这诗是你写的,不是捉婉儿的刀吧?还是太平的佳作?” “母后,真是寒哥哥亲自写的,骆、王两位大诗人都说好,还说根本不需要改,母后以为如何?”太平公主惊讶了。 她从未见过她如此失态,难道:这首诗真的写得好得不得了? “唉,岂止一个好字可以形容,简直就是我们大唐帝国的真实写照,好,寒儿,写得太好了,如果可以,我今天就想直接封你为状元了,再也没有比这首更好的诗了!”武媚娘一脸严肃地说:看来,这孩子正是她的知音人! “啊?”众大臣正想嘲笑一番,没想到武媚娘竟如此失态,难道:真是好诗? “诸位大人,你们明白小寒大人在说什么吗?”武媚娘又问。 众大臣又尽是一片茫然无知之态,高宗却笑了,高兴说:“唉,该说你们什么好呢?诗,什么是诗,就是心里发出来的声音,懂吗?这首诗,没有文人雅士的酸腐雕琢,而是直抒胸意,是写给你们的,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