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唐鲁并立
长江上,船队顺流而下,快如奔马。 赵铭站在福船尾楼,船有三桅,船长约十丈,大概三十米,尾部的舵楼高高耸起,三根高大的桅杆矗立,中间桅顶上有一个可容一人的望斗,甲板上则挤满了江阴百姓。 十余万江阴百姓,逃出来的人,只有两千多人。 这让人很伤感,甲板上百姓,抱着小孩,挤在一起,寂静无声。 赵铭看了会儿,安慰自己道:“终究是改变了!我是能改变的。” 相比江阴城破,全城被杀,现在的结果,无疑要好了很多。 “博安,你说什么?”眼神忧郁,胡渣唏嘘的郑森忽然出现在身后。 赵铭回过身来,给了郑森胸口一拳,“我说能再见到大木兄,真是太好了!” 郑森微微一愣,回了赵铭一拳,嗟叹道:“我也是,能再相见,真是太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真诚火热,郑森继续道:“阎公他们在商议事情,让我叫你过去。” 赵铭点了点头,与郑森下了船楼,进了船舱。 这艘船很大,共有四层,底层放压舱石和物资,以保持船身平稳,二层存放淡水,三层供水手和士卒居住,四层便是甲板。 赵铭与郑森下到三层,船上空间狭小,赵铭人高马大,需要猫着腰,光线也不好。 这时郑森拉开一间舱门,赵铭先钻了进去,便见阎应元、陈名遇、胡为宗、程璧等人盘腿围坐着。 阎应元见赵铭进来,微笑道:“博安,快坐下。” 胡为宗挪动屁股,给赵铭和郑森让了一个地方,赵铭盘腿坐下,问道:“阎公再商议什么?” 阎应元道:“我等于江阴被困三月,今日得脱,对于外界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想问一问博安,还有程员外,外面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商议以后该怎么办!” 赵铭沉吟道:“我只对太湖周围情况比较清楚,对于南方,仅知唐王殿下登基于福建,鲁王殿下监国于浙东,其余情况并不清楚!” 说着,赵铭看向程璧,“程员外可曾知道一些?” 程璧颔首,“我在舟山,从黄总兵那里确实得知了一些情况。” 黄总兵名叫黄斌卿,字明辅,一字虎痴,福建莆田人。崇祯末,其为舟山参将,隆武即位,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 舟山岛虽在浙江,不过黄斌卿却接受了隆武的册封。 赵铭、阎应元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程璧便开始说道:“自剃发令后,江南鼎沸,有志之士,莫不激愤于剃头改制,纷纷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之祸,大起义兵抗清。江南之地,有诸位于江阴举义,有吴相公起兵太湖,金御史战于徽州。此外,昆山、嘉定、松江各地抗清义举,无疑振奋了人心!” 赵铭微微颔首,南京失陷,天下人本已经绝望,不想剃发令一出,反抗如此激烈,江南处处烽火,让仁人志士,忠于明朝,心存家国之人又看见了希望。 程璧说到这里,有些激动道:“受江南义军鼓舞,特别是江阴坚守,孤城抗清的激励,浙东之民备受鼓舞。有绍兴府诸生郑遵谦慷慨声言,‘天下事尚有可为,我欲举义旅,何如?’随与旧友树立大旗,招兵誓师,有众数千人,斩降清官员张愫,彭万里,自称义兴元帅,起兵抗清。又有原大明九江道佥事孙嘉绩,杀清庭知县王玄如,起兵于余姚。鄞县生员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拥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兵于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