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密旨?
汉明正文卷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密旨?吴争问得很客气,但神情是非常严肃的。 不想,刘名成想都没想就笑答道,“回大将军话,我军确实接到公爷从京城传来的军令……!” 吴争皱眉道:“他如何将命令传出京城的……据孤所知,他是被软禁在京城府中的!” “可末将岂能看错公爷的印信,况且,公爷也没提起他被限制了自由……再则说了,末将接到的旨意,与我家公爷的军令,意思如出一辙啊……!” “且慢。”吴争脸色剧变,“你方才说,还接到旨意?” “是。” 吴争愕然,诧异地看看刘名成,再转头看看李颙等人。 后者也是一脸懵懂。 “你确定……那真是旨意?” 刘名成也被搞得严肃起来,“虽非明旨,但末将可以确认,是陛下旨意!” “你如何肯定不是矫诏……你应该听闻了,宫中大太监庞天寿之前谋逆之事了吧?” 刘名成点点头,但神情依旧肯定,“末将不会看错密旨上的印信……庞天寿确实是替陛下掌管着玺印,可密旨上盖的,非庞天寿所掌管的正玺,而是……。” “而是什么?”吴争脱口急问道。 “是当年大将军奉还朝廷的传国玉玺啊!”刘名成惊讶地看着吴争的神色,“末将为防万一,还特意暗中让夫人和二位郡主辨识过,夫人和二位郡主皆称不是矫诏!” 吴争神情象是见了鬼一般,李颙等人亦是如此。 伪造圣旨,其实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哪怕庞天寿替朱辰妤掌管着玺印。 圣旨所用帛料,乃宫中权有,上面有许多明面上看不出的暗纹。 而书写文字时,更是有常人所不知的暗记。 用玺盖印,也绝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内阁的呈报,中郎的拟旨,皆有据可查。 不用说皇帝就在宫中,就算皇帝不在,这么长时间了,还不被发现,那就是说,庞天寿暗杀皇帝,自己就可以做皇帝了。 吴争之所以问,其实只是随口一问,其实他心里是相信不该是矫诏的。 最关键的是,夏完淳的妻子虽然不清楚当年惠宗留下传国玉玺之事,可夏家姐妹,在之前政变时,与朱媺娖朱辰妤走得极尽,私下关系也甚好。 传国玉玺在之前朱媺娖被吴争带回杭州府时,一直携带的。 这也是朱媺娖同意下野之后,肯随吴争去杭州府的条件之一。 因为这枚玺印,对朝廷而言,并非是合法的玉玺,它只是证明了惠宗一脉的传承。 朝廷此时用于诏令的玺印,是打朱慈烺即位登基后新刻造的玉玺。 所以,这枚玺印一直保留在朱媺娖手中。 而在之后朱辰妤,也是因为有这枚玺印,才被京城中宗室认可才登的基。 所以,夏家姐妹认得这枚玉玺的可能性很大。 但吴争此时的错愕,并不在于夏家姐妹认得这枚玉玺,而是朱辰妤为何会下这一道,调建阳卫至嘉兴府的密旨? “刘将军可有将密旨带在身上?” 刘名成摇摇头,“原本末将是应该带在身边,以备核念的……可大郡主认为,既是密旨,公爷又在京城,这道密旨应该留在太平府……夫人也是这意思。” 吴争微微颌首,“刘将军先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