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捡了个宝?
PS:感谢书友“缘醒”投的月票。 黄应运,土生土长的安顺人。 可让吴争觉得,他更象个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属于幕僚,但与别处师爷不同的是,绍兴师爷心中有自己的主见,可以让主公沿着他的筹谋顺势而为,而不是被动地听从主公的命令。 黄应运属于有自己主见之人。 因为他的目光非常有灵性,有感染力。 虽然人长得不咋样,瘦得象只猴子,留着一簇山羊胡子,龌龊到原本泛白的大褂,此时已经肮脏到了极点,远远的从他身上传来的气味,让人忍不住想捂鼻,大褂上打着几个不起眼的补丁,显得非常地寒酸和廖落。 见到吴争的第一句话,黄应运说的是,“吴王殿下,赏学生一口饭吃,学生至浙江境内起,已经三日未曾好好吃口饭了。” 如果换做是别人,很可能就婉转地嫌弃、打发了。 这不奇怪,一来大西军是“叛军”,二来大西军已经与永历联合,三来就这打扮,黄应运的主公会强到哪去? 可吴争不一样,他是知道李定国的强悍的,虽然不如话本中吕奉先那般国士无双,可在这乱世中,还真找不出象李定国这样勇猛且智商不低的武将了。 关键是,李定国有一颗,与通常武将不一样的心,忠于汉族之心。 这应该感谢他的养父张献忠,张献忠的出身与李自成几乎同出一辙,他们都曾经是大明朝的公务员,李自成是驿卒,张献忠是捕快,也都不是官,是吏。 但哪怕是吏,那也高普通人一等,心底的最深处,还是受着大明律法约束的。 他们有着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是非黑白,刻骨铭心。 哪怕是被逼上梁山,造了大明朝的反,可他们在面对满族入侵之时,做出的选择都一样,那就是,反清!毫不犹豫地反清! 所以,清朝编撰的明史,诬蔑李自成在顺天府胡作非为,诬蔑张献忠数屠四川,这些事,看看也就算了,别真当回事。 什么“七杀”碑,那根本就是泼脏水。 张献忠率五十万大西军北伐,死于清军之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去数次屠杀川中百姓,造成千里无人的惨象呢? 李定国深受他的义父影响,事实上,其余的养子也是如此,包括孙可望在内,只是孙可望本性就比较狡诈,在坐了四王门席之后,野心使得他慢慢变了,但此时,他也是抗清的。 到最后,因与李定国彻底闹掰,刀兵相见,打又打不过,清军又来攻,他也只能选择降清了。 吴争对李定国是非常喜欢和欣赏的,虽然李定国的战略目光也不太好,但相对于郑成功而言,李定国的仁义和忠诚,那是天壤之别的。 所以,有着对李定国的好感,就算黄应运再臭些,吴争依旧是亲自招待,陪吃。 看着黄应运的狼吞虎咽,吴争自然是没有兴趣进食的,只是微笑着,看着黄应运拼命地往嘴里塞东西。 吴争强忍着鼻子的不适,抬手拿起手边锡壶,自然地替黄应运斟了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