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七一章 利刃出鞘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七一章 利刃出鞘 厦门在民国初年的时候还想一个小镇,属同安县管辖。到了去年,也就是一九一五年时,考虑到厦门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外国使领馆在此处较多,以及她通海重要『性』,北京『政府』才将她从同安县分离出来,设立了厦门道,辖晋江、莆田、厦门、大田、思明等县。此时的厦门完全是一座岛屿,没有与大陆相连,也还没有称“市”,但城镇规模以及初具形态;临海的巨大地理优势,加上欧美日等国列强在满清时期就在此设有通商据点,所以虽然不是“市”,繁华程度却比福建省会福州一点也不差。据后世资料统计,一九一五年时,厦门包括鼓浪屿在内已经有人口超过十万,城镇人口在四五万,算是不小的城镇。 唐国谟的第十混成旅大部驻守在厦门岛上,鼓浪屿和大小金门岛只有很少一部分兵力驻扎,那四门七五炮也在厦门岛上,被安排在岛西北的石湖山附近由重兵看护。这里距离厦门岛最靠近大陆的厦门港口和高崎港口都不是很远;西南到厦门港口二点五公里,东北距离高崎港口二点六公里。不管北军是从西北的苏岭、三脚岭、太平山一带渡海攻打厦门港口,还是从最北面的集美方向渡海攻击高崎港口,火炮的调动都比较容易,所需时间都很短。 虽然这样安排了火炮,但唐国谟心下里盘算北军是不敢随意攻击厦门港口的,因为那里可是有不少外国列强,特别是英国人开的公司仓库洋行建筑等,里面可全部都是英国人的东西,北军是不敢轻易攻击那些房屋建筑的。另外列强们在鼓浪屿岛上还有一个公共租界,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荷兰、瑞挪联盟、日本等九国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如果北军攻击的太猛烈,炮火就可能危及外国公共租界;唐国谟很是希望北军能够去招惹一下这些外国人,到时候自己可以凭借外国人的势力击退进犯的北军。 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北军先头部队抵达厦门岛西北的海沧一带,并在最南端的京口村岩山一带集结;部队虽然在集结,但却没有要马上发动渡海攻击的意思。那里虽然距离大屿岛和鼓浪屿岛很近,但海面相对东北太平山方向到厦门港口的宽度要宽很多,最少要宽出一公里以上。从鼓浪屿岛过来距离是近了不少,可那里是外国人的公共租界,他们会允许中国军队随便进入经过吗?答案显是不可能!在得到这个情报之后,唐国谟和他的一群手下认为这是北军搞的调虎离山、瞒天过海之计,目的是想吸引第十混成旅的注意,最终他们还是会在太平山或者集美地区发起渡海攻击的。 “北军的攻击方向只有这两个位置,有船没有军舰照样无法从海上发起攻击,从大陆方向运送兵员最短的海面路线就是这这处,所以他们在京口岩山一带调集军队绝对是假象,是疑兵”!指着厦门岛一带的地图上的某两个地方,唐国谟煞有介事的对自己的一群部下卖弄着自己的聪明。说实话,和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兵油子相比,他这个“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确实算得上是凤『毛』麟角,智高一头了。 “镇守使大人,不、省长大人高瞻远瞩,一眼就识破了北军的诡计,到时候打他们一个落花流水,让他们知道我们第十师不是好惹的”。有善拍马屁的立即就送上一顶高帽子,大声夸赞唐国谟的英明;也有一声不吭只在旁边听的;这些不说话的人里面,即有孙大炮从广州派来的,也有厦门日本租界过来的日军参谋人员,是专门协助唐国谟作战的。 听到部下称呼自己为“省长大人”,唐国谟即伤感又满足。他在起事之前,曾经给他的老上司、福建镇守使兼护军使李厚基去过电报,把自己的意思说了一下,希望老上司能够和自己一样响应孙大炮的号召,脱离北京『政府』。要是有李厚基这位福建镇守使在福州响应,那意义可比唐国谟在厦门的效果要好的多;在厦门举事,能够影响到的也就厦门周遭地区,对远一些的福建地方就没有多少影响力。而在福州就不一样,福州是福建省会,是福建第一大城市,也是福建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作为福建现在实际的最高掌权者,如果李厚基在福州响应,那意味着整个福建都归属了华南国,比起他这个厦门镇守使分量重的多。 可惜李厚基不知是不敢还是不屑,对唐国谟的电报压根就没有回复,让他这个福建“省长”只统治了厦门岛这个弹丸之地,治下也就两三个县,人口不到百万,省长当的是不伦不类,非常尴尬。不过想起孙大炮『政府』对他的承诺,唐国谟随即就恢复过来,并兴奋异常;现在虽然不是『乱』世,但自己有枪有地盘,此刻还有人需求自己,这就够了。不需要自己去主动攻击福建其它地方,只要坚守厦门岛,让华南国的旗帜飘扬在厦门上空,证明这里不属于北京『政府』,自己的目的和使命也就达到了。至于孙大炮想要攻占福州进攻江西和浙江,那就等广东方面的军队到了再说吧! “诸位还是不要太过于乐观高兴”,一个冷漠的声音不适时宜的众人耳中想起,大家一看,原来是日本军事参谋教官藤野三郎少佐。对于这个一直沉默寡言的日本军人,这里的诸位虽然都不大喜欢,但却不敢轻视,谁叫人家是东洋人呢!不过不敢轻视不代表不能轻视,更不代表在心里面轻视。此时在众人里面,不知道有几位已经在心里面骂日本人的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