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边传剑
“自然愿意!” 羊子鹏道。 随即又有些失落:“只是幽州剑已还给焦先生…” 焦旷把幽州剑扔给羊子鹏,笑道:“我留着幽州剑也没什么用,总不能拿来砍柴吧?幽州剑送给你了!” 羊子鹏接住幽州剑,大喜道:“此言当真!” 焦旷笑道:“自然当真。” 失而复得的满足感洋溢心头,羊子鹏急忙下拜,道:“谢焦先生!” 二人面向大江,焦旷向羊子鹏讲述了大梁氏剑的来历。 当年萧衍立志北伐,请茅山道人陶弘景铸造十三口大梁氏剑,每剑以汉朝十三州命名,寓意大梁一统天下。 大梁氏剑铸成后,以大梁境内六州命名的六口剑存供奉在台城,以北方陷落七州命名的七口剑供奉在横山轩辕剑宗。 萧衍曾经设想,每收复一州,便从轩辕剑宗请来该州命名的那口剑,以此作为北伐激励。 不想一去几十年,七口剑没有一口请来台城,北方陷落的七州,依旧不属于大梁。 现如今,轩辕剑宗的七口剑,除青幽二剑外,尚不知下落。 而台城内的六口剑,却也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山河破碎,长剑空利,不亦悲乎! 陶弘景铸造十三口大梁氏剑,外在剑貌,内在剑魂,皆与本州气魄相符。 七口剑到轩辕剑宗后,轩辕明诚又根据北方七州的山河形貌,地域人文,每剑各创制出七式剑法。 焦旷从羊子鹏手里接过幽州剑,轻抚剑锋,道:“古幽州乃中原北方门户,历代有抵御北方夷族的重任,因此幽州剑剑身厚重,剑气幽冥,剑魂肃穆,让人望而生畏,不敢生冒犯之心。” 焦旷捡起幽州剑剑鞘,将幽州剑插回剑鞘内,背在身后。 “幽州剑的七式剑法,是从古幽州山河人文中演化出来,我演示一遍,你看清楚!” 羊子鹏退到石壁旁。 “第一式:山海始祖!” 焦旷背对大江,面向羊子鹏,两脚齐肩岔开,右手拔剑出鞘,翻腕下移,左手抱住右手,双手持剑,剑身贴在胸前,剑尖斜指天迹。 “幽州剑剑法精义,在于稳重,第一式山海始祖,拔剑出鞘,确立守势,以保万全。” “嗯!子鹏记下了。” “第二式:卢龙追月!” 焦旷撤开左手,右手持剑,前迈两步,右臂前伸,剑身在身前画个回旋,手臂伸直,剑尖指向正前,剑锋竖立。 “此式可化解敌方攻击,而后转守为攻。” “嗯!” “第三式:伏凌邀云!” 焦旷先向后撤步,右腕翻动,幽州剑画一个回旋,剑锋旋转至右上前方,同时向前迈步,挥剑横斩。 “此式有请君入瓮,关门打狗之意。” “嗯!” “第四式:军都御夷!” 手腕翻转向下,幽州剑剑尖指向前方斜下,从左到右,画一个半圈。 “子鹏可知此式奥义?” “犯我边者,有死无生!” “对!第五式:居庸荡寇!” 幽州剑陡然而起,来到身体正前,剑锋向下,左右手合握,奋力下劈,剑气四荡。 羊子鹏道:“居庸关乃天下第一雄关,犯居庸者,必死无疑。” “嗯,不错!第六式:上谷不失!” 幽州剑换到左手上,左手反手拿住幽州剑,全身原地旋转一周。 “第七式:山河永定!” 幽州剑换回右手,右手上扬,幽州剑翻转向下,插回身后剑鞘内。 “子鹏可知,第六式、第七式的奥义?” “请先生指教!” 焦旷从容道:“上谷关位于幽州之南,太行山上。上谷关之险不及居庸关三分,然而上谷关若破,中原将直面塞北夷狄铁蹄。自古以来,破居庸关者寥寥无几,破上谷关而进犯中原者比比皆是。于中原而言,上谷关才是命门。这正是上谷不失,山河永定的道理。” “幽州剑法中,竟含有如此深明的军事理论!”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理论,这是家国情怀。陶祖铸剑时,便将家国情怀融入到剑魂之中。家师领会陶祖之意,把陶祖的情怀凝练成剑法。剑法与剑魂深度契合,才能发挥大梁氏剑的威力。” “嗯!”羊子鹏点头。 “华夏大地,南北分治已久,北朝各族争霸更跌,南朝偏安一隅,世人已久无大国观念。然而华夏终要归于一统,天下终会重归太平。陶祖铸剑,家师创制剑法,都是基于大国盛世之道,而非局限在如今的乱世纷争之中。” “陶祖和轩辕掌门高瞻远瞩,世人不能企及。” “你可曾去过北方游历?” “子鹏惭愧,平生未曾出过梁土。” “多去游历,开阔眼界!只有见识了华夏山河,才能摆脱教条观念,得到对天下乃至宇宙的体悟。以你的先天资质,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切不可拘泥传统,固步自封,应将胸怀打开,探索新奇,发现未知,才能超越先贤,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