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在线阅读 - 第六十章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和鲁王监国(下)

第六十章 一帆风雨路三千:探春和鲁王监国(下)

    (书接上回……)

    -

    4)痛恨纷争、内耗。

    探春最痛恨贾府里的内部纷争、内耗,抄检大观园,探春愤而给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她对内耗的痛斥论振聋发聩:“……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在吴本清明节远嫁那会,看到小孩放风筝(对她的判词和画对应),她说:“放的好,风筝断了就一去不回了,放风筝,放纷争,风筝是放走了,可纷争却怎么总是没有穷尽呢?”贾府亡于流寇戎羌,也是亡于内部的内耗纷争。可惜大观园里没有几个人有探春这样深刻的认识。

    .

    鲁王朱以海,以监国之后,一直处于纷争漩涡之中。首先那些拥立他的大臣,都心怀鬼胎,先是暗地向唐王(隆武政权)表忠,后来又纷纷降清,在鲁王身边,无不想着以鲁王为“贡品”,危难之际献给清廷以保富贵。监国没多久,才发现唐王朱聿键早已登基,从此开始了唐王与鲁王之争,鲁王原本放弃监国,尊奉唐王,可他首先的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高举鲁王的旗号,一度引发唐鲁互杀使臣,军队互相对抗。

    后来唐王被清军杀了,各路势力只得重新拥立鲁王,但在福建,唐王旧将并不接纳他,漂泊两个月后,已经降清的郑芝龙又杀了回来。后来好不容易在舟山落脚,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只认可唐王,自成一派,不从鲁王调遣。强敌压境,鲁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离心离德,纷争不断,鲁王就像风筝一样,被各路人马东扯一下、西扯一下,不由自主的四处飘零。后来风筝线断了,各路势力觉得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任由他自生自灭了。

    -

    5)丫鬟侍书VS侍读学士陈函辉。

    探春的大丫鬟叫侍书,这个名字有争议,因为80回后又写作“待书”。情榜里也叫“待书”,而且情榜封号是“情斥”。待书也好,侍书也好,反正是个好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怒掴王善保家的,侍书则怒斥这老东西。以至于王熙凤在一旁都叫好“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情斥”的封号恐怕也是得于此。

    鲁王的身边并非都是野心家汉jian,也有好几个忠贞之士,其中就有陈函辉。

    陈函辉是个少年才俊,早在崇祯七年中了进士。风流倜傥,好读异书,寄情诗酒。(不禁让人想到了吴本里与探春错失姻缘的戚建辉,但我还是认为他更像待书)。

    弘光政权垮台后,陈函辉力劝鲁王出来监国。后来鲁王在绍兴监国,并侍监国至绍兴,任少詹事兼待读学士,后进东阁大学士兼礼、兵二部尚书。这“侍读学士”,不免让人联想到“侍书”。其实“侍书”,本是宋、明时期的官职名,属于翰林院系统,跟“侍读学士”极其相似。不同的是,到清朝就没有“侍书”这官职了,“侍读学士”这官职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红楼梦》里前面是侍书,后面是待书。是不是作者想表明“前面是明朝事,后面是清朝事”?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

    .

    陈函辉对鲁王身边的馋臣野心家是十分痛恨(对应的是侍书的封号“情斥”),无奈鲁王是被他们所控制。浙东失守,鲁王逃难出海,陈函辉一直护驾到海门,鲁王登舟,可他不愿与鲁王一起去,“老臣不能扈从远去,誓以一死报殿下矣”。于是哭入云峰山中自尽,其节烈令人唏嘘。

    在吴本里,探春远嫁出海,丫鬟侍书相送,探春登舟后,侍书哭得昏死过去。至于其后来的结局,书中没再提起。但有点很疑惑啊,探春远嫁,为什么不让侍书做陪嫁丫鬟?翠墨也没去。以她们之间的感情,当然要带丫鬟一起去啊。书中元春的丫鬟抱琴,迎春的丫鬟绣桔(司棋已经被赶出去),王熙凤的丫鬟平儿,夏金桂的丫鬟宝蟾……这些都是陪嫁丫鬟啊,偏偏侍书没做陪嫁丫鬟。我想作者这么写,依然是为了忠实于影射原型。因为陈函辉就没有跟鲁王一起走,按理说他有一百个理由跟着去。或许陈函辉已经心灰意冷,认为鲁王在一帮馋臣野心家中间,不可能再有作为,所以入云峰山自杀了。没想到鲁王到了福建,再次一度中兴,坚持抗清一直到病死。如果陈函辉泉下有知,是不是会懊悔自己当时没有跟鲁王出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