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逍遥江山在线阅读 - 1156章:润物细无声

1156章:润物细无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今日我大明一朝,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到我大明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我相信再过五百年,这条运河依旧散发他的功效,因此,微臣想告诉皇上,世间的事情都有两面的,杨阁老看到了打下安南后甩不掉的麻烦,从而让大明百姓困苦,此举为我大明着想,这份眼力,这份智慧,让微臣佩服不已。“杨峥说着扫了一样杨荣,见这老家伙一脸的笑意,心道:”看样子,马pi果然是人人喜欢了,不然世间也没那么多的马pi精了。

    杨士奇心道:“当着皇上的面拍阁老的马屁,这种不要脸的事情,也只有他做得出来的?”

    众人则是汗颜了一把,纷纷心道:“这马屁来得悄无声息,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高人行事果然不一般啊?”

    杨峥继续道:“只可惜啊,杨阁老没看到安南的好处?”

    杨荣有些不服的道:“什么好处,老夫只看到了我大明将士陷入了无休止的征战,每年朝廷户部为了应付这些战事,不得不将大把的银两投入安南,好处半分没看到?”

    杨峥不急不躁的一笑道:“安南地理位置如何,相信不用我多说,诸位都知道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安南紧靠大明,如能并入大明版图,西南就多了一道屏障,好处自是不言而喻了?”

    杨峥这时转过头看了一眼夏元吉,突然问道:“夏大人,眼下安南还有多少人?“

    夏元吉经营户部多年,对人口甚是上心,大明的户籍制度从洪武三年,朱元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

    洪武十四年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人口按所从事职业,主要分为民、军、匠三类,进行造册登记。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因送给户部的一册,封面用黄纸,故称黄册。按规定,黄册十年一造,每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及省、府、县有关机构。这项制度虽在元朝的户籍制度上发展起来的,非常细致,而且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比如有“军户”、“民户”、“yin阳户”、“乐户”等等。各有各的户籍,不得混淆。

    除此之外,通过一系列法规和措施的实行,明初还建立了严密的黄册里甲制度。在明代黄册正式编造之前,宋元时期江南很多地区亦有里甲组织,其编制是每100户为一里,选里长1人、甲首10人。明代黄册的编制有所不同,乃是以110户为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10人为之长,余100户为甲首,分为10甲,每甲1里长辖10甲首,分10年轮流应役。

    明代黄册的编制突出了轮流应役,这是一个进步。但与以往的里甲相比,其组织更加严密了。从黄册的登载内容来说,则是将人丁与事产分为两大部分,而每一部分登载,都比历代赋役册籍更为周密详细,《后湖志》说:

    谨按黄册所载至为浩繁,其大要则天下之人丁事产而已。人丁即前代之户口,事产即前代之田赋……而今之人丁事产则详备其数而别为两条焉,盖见千古者其辞略,故合而为一行乎;今者其事悉,故分而为二,理固然也。

    又,在明王朝统治所及的范围内,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按制攒造了黄册。总之,赋役黄册可谓登载详细,组织严密,广泛实施,实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一个高峰。所以大明的人口、税收多少,都是极为清楚,明成祖攻下安南后为了便于管理安南,同样采取了黄册制度,因此人口还是极为清楚的。

    听了杨峥的话儿,略一沉吟道:“不少于百万……?“

    杨峥道:“百万人口,若能征收税收,这可是一等一的好处?”

    杨荣道:“百万人口,若能镇守税收自是大大的好处,成祖用了二十年治理安南,都不曾收到税收,这好处看得吃不得!”

    杨峥哈哈大笑道:“收不到税收,不代表不能收,这点杨阁老同意么?”

    杨荣想了想道:“安南人口百万,还不算那些躲入山林的将士,算是来也是个人口密集的国家,若真能收取税收,就算是洪武年的税收,好处也不少?”点了点头道:“这一点老夫承认?”

    其实不仅是他承认,场上的众官儿也承认,安南若能顺利收取税收好处的确不少,可这些年安南一直不评定,收取税收成了一纸空文,还谈什么好处?

    杨峥继续问道:“杨阁老,下官斗胆问一句,安南最大的问题是治理这一点,阁老大人同意么?“

    杨荣身为三朝老臣,眼光极为老道,安南说到底不是不难打,他们区区弹丸之地,大明雄狮百万,要收拾个安南还是不在话下,可打下了安南,治理却是一大头疼之事,因民心不在,成祖前前后后在安南花费了二十年,带来的结果,还是让大明的陷入了无底的深渊,这也是他劝说退兵的主要原因之一了?闻言点了点头道:“杨大人所言极是,不是我大明打不起这场战事,而是打下了安南,消耗不起长期治理不好的安南……?”

    杨峥嗯了声,继续道:“杨阁老,若是我有法子,让我大明打下了安南后,能顺利得到治理,你干不干?”

    杨荣看了杨峥一眼,道:“安南历史复杂,人心叵测,不是轻易的就能安抚的,我朝成祖用了二十年不见功效,老夫实不相信杨大人能有什么好法子……?”

    杨峥道:“事在人为嘛,成祖用了二十年治理安南,弄成今日这个结果,那是方法不对,凡事需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杨荣心头着实不相信杨峥能有什么好法子能治理安南,可杨峥的本事的确不小,让他有些疑惑,犹豫了片刻,道:“老夫愚笨,看不出如何对症下药,还请杨大人指点迷津!”

    杨峥摆了摆手道:“好说,好说!”

    此时众人也听起了兴趣,纷纷看二人辩论,便是朱瞻基也是一脸的看热闹的神情。

    杨峥在人群里寻找了一阵,将目光落在了杨士奇的身上,笑着问道:“杨大哥,有一件事,小弟始终不明白,还请杨大哥帮忙指点指点?”

    众人听得好奇,杨峥才学高超,还有不明白了,心头不免对这个不明白的多了几分好奇的心思,纷纷侧耳凝听。

    杨士奇一笑道:“杨小弟不必客气,只管问来便是,老夫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峥点了点头,跟着拱了拱手道:“有杨大哥这句话儿,我就放心了?”说着眉头一皱道:“小弟想问,都说人心似水,民动如烟,老百姓的心,其实是最好掌握的,他们就像河里的水儿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待之善则清,待之不善则浑,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方法得宜,让他们归顺我们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何我大明平定安南已有二十载,这人心却还不如当初呢?“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尖锐,饶是大学士杨士奇一时也不知该如何作答,要说民心如此,大明多少要负些责任,当初大明应陈氏之邀,攻下了安南,可朱棣在管理上不得其法,无可避免的扰乱了安南百姓的生活,加上派往越南的官员,往往以高压控制,使当地人大感困苦,从数次派遣的巡视的官儿送回来的记载上看,“交人(越南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

    ^^^^^^^^^^^^^^^^^^^^^^^^^^^^^^^^^^^^^^^^^^^^^^^^^^^^^^^^^^^^^

    第一更送上,今晚还是两更,请诸位围观!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