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转运艰难
夫余城在章丘长白山西侧,曾作为齐国的西部边邑,也是齐国西鄙的粮食主产区。在齐国去年获得丰收之后,小白为了用兵谭国,便有意不将西鄙地区的粮食运回,而是储存在西部的几个城邑中。 夫余作为齐国进攻谭国的桥头堡,当然要储存足够的粮食,为齐军提供后勤保障。在攻下谭国之后,夫余作为向谭地转运粮食的中转站,更是在仓廪中屯积了约三十万石粟米,正是有了这些粮仓里的粮食为保障,小白才敢接连用兵、大发劳役筑城。 “手中有粮,心中不荒,谭城仓廪之中至少要有十万石粮食,才能有备无患。向谭城转运粮食,是当务之急,此事我会令高傒负责,命他组织人手车马从齐地向谭城输送粮食,相信半月间即可转运三万石,以解如今粮食困乏之局面。” 谭县的粮仓不仅仅要保障谭地工匠贾人的米粮,也要为济南和谭城的驻守士卒提供军粮,关系到几万人的吃饭问题,小白绝不敢大意。因此他直接派出了跟在自己身边的重臣,齐国的上卿高傒去夫余仓,在那里负责向谭地转运粮草。 十万石粮食的转运不是件轻松差事,既需要协调齐地府库调拨粮食,还要征发民夫车马运输。而此时的交通运输又十分不便,陆上的运输全靠马车和牛车,运量小而消耗却不见得小。 比如以此时普通的辎车来说,运送粮食可以用牛来拉车,在小白没有推行双辕车之前,最少要有两头牛才能拉一辆车,一车也不过能装载千斤,二十石粟米罢了。 十万石粟理论上便要五百辆牛车,来回转运十次才行,每次行程满载三日,返程加装卸两日,这十次运输一个月是完不了的。 没办法,马车的运量就这么点,牛车虽拉的多但速度慢,即使小白想调集齐国的牛马,也只能在播种冬小麦前先运一批,再待冬天下雪前完十万石粮食。想要让车拉得更多不说车易损坏,就是拉车的牲口也易累倒,那就不划算了。 牛虽耐粗饲但也要喂几把精料,再加上一个车夫的吃喝,就是这百里的路程,粮食大概会损失二十分之一。这还是用耐粗饲的牛来拉车,若是换作娇贵的马拉车,那耗费还要再加一倍,能将损耗控制在十一便不错了。 所以说“千里馈粮,十不存一”,要将粮食从陆路上转运到千里之外,那就要做好损耗的心理准备。陆上运输耗费如此之大,车夫和牲口的消耗占大头,因为车辆损毁而造成的损毁也不少,因此后勤运输在古代一直是个难题。 水运虽运量大,但需借助河道,而在没有火车之前,仅靠那陆上的道路,在没有轴承和橡胶轮胎之前,陆上的运输条件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正是受限于后勤运输,中原王朝的军队对上更北方的草原游牧部落在人马上都不占优势。逼急了的游牧部落可以迁往更北方,而中原的军队受制于粮道,往往只能偏师追赶,丧身于草原上。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能够消灭同化掉狄人,存很大原因是因为狄人就生活在中原,掌握着农耕技术的诸国拥有后勤优势,即使仅凭一国之力,就能压制住狄人。同理,秦国之所以能兼并天下,与它作战的六国都能为秦**队提供粮草军后勤至关重要,这完全是在内线作战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