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莒(ju)国风云
冬,十二月,春秋时代莒国都城。 吕白在夏日里与同学一起去海边玩,竟然得以目睹了一次罕见的,古代风景的海市蜃楼。于是吕白穿越了,成为了春秋时代齐国的一位公子,这个身体的名字叫小白,姜姓吕氏名小白。如果你对历史熟悉一点的话还会记起一个人――春秋首霸齐桓公。 这具身体的年龄也在二十二岁,以前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儿,但因为齐国有变,在三年前,跟随他的老师鲍叔牙跑到了莒国。现在已经在莒国生活了三年之久。 犹记得,穿越之前的时代是夏天,穿越过来后这边也还是夏天,仿佛时间未变,只是人已魂跨两千七百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小白也逐渐适应了这个身份。在海边呆了一阵子,又随他的老师鲍叔牙等人从海边返回了莒都的住宅。 小白在莒都有一处大型的庄园式的住宅。按照此时的土地划分标准,它有五十亩大小,而且庄园本身就在莒城之内,距离莒国的王宫并不远。 虽然后世这里也就是个小县城,但此时这里却是春秋时代齐鲁大地上的第三强国――莒国的国都。当然,春秋时代的大小国家有百余个,小国寡民的时代连一个村子大的地方都是个“国”。此时的莒国拥有人口近五十万人,已经是个不小的国家了。 虽然此时的亩的大小只相当于后世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能在王城附近拥有一个这么大的庄园,对后世见惯了房价涨到天上,一年收入买不起帝都五环一个厕所的吕白来说,有这样一个家一直却是个梦想。一个流亡公子都能住得起这么大的房子,这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其实这是吕白孤陋寡闻了,自古以来达官贵人,皇族王孙的宅第什么时候小过。何况春秋时代,地广人稀,一个平民之家也有个五亩大的小院。由于此时都是用夯土原木构建起来的房屋,修不了高楼大厦,院落之中还能养鸡种菜,发展一下庭院经济。 此时的吕白就跪坐在厅堂向阳之处的席子上,席子下面是木制地板。他身着一身厚实的白色粗布麻衣,头发上插着荆冠,脚上也是穿着麻鞋,这是在为他那惨死的兄长齐襄公服丧。 此刻,吕白他的手里抓着一卷简牍,正在努力学习那上面用篆书记载的知识。身旁左侧不远处有个青铜小鼎,里面盛放着赤红的炭火,发出阵阵热意。 在小白右侧的案几上还放着几卷简牍,是他前些日子读过的。这时的书藉十分的稀少,由于没有纸,只好书写在竹木上,再用绳子穿起来,几十块竹木编成一卷。字更是如同鬼画符一般的篆书,写起来困难,读起来费劲。书的内容更是追求微言大意,后人若没有名师教导是很难明白此时书中要讲述的东西的。 厅堂之外,一场小雪正簌簌地落下,为大地铺上一层白衣。木质长廊里的鲍叔牙似乎是在欣赏雪景,但实际上却看向正在读书的小白。 虽然小白并没有刻意去表现什么,但鲍叔牙就觉得自己那曾经的学生,现在的主君有点不一样了。 自从夏日里在海滨遇上海上仙市之后,公子小白他现在好学上进,遇到事情也总能有所见解。不需要自己督促,就开始习文练武。 现在自己不用说,小白就开始抱着简牍看书了。看来离开齐国虽然吃了不少苦,可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当然了,离开齐国已然三载,鲍叔牙也有些思念临淄那繁华的市肆,华美的衣冠,在庙堂上享用钟鸣鼎食,礼乐歌舞。 虽然莒君接纳了他们,允许他们居住于莒,不至于继续流亡,但这与在临淄时的快禾日子怎么相比呢! 现如今,小白的哥哥齐襄公的君位已被公孙无知所篡夺。篡位者现在坐上君位,而自己与公子小白则只能在这东夷之地每日思念故国,做着齐国生变,借莒之力,返国夺取君位的打算。 想到这儿,鲍叔牙又忍不任捋了捋胡须,西望鲁国的方向,喃喃道: “管仲啊管仲,也不知你在鲁国怎么样?” 听说公子纠也从混乱的齐国逃离了,同是逃亡之人,身份相似,大概心思也大致相同吧,鲍叔牙想。 不过鲁国毕竟是讲周礼的国家,公子纠的母亲又是鲁女,鲁庄公应该会接纳他们。虽然是齐国流亡公子,但至少是食有梁rou,出有车马的待遇总是有吧。 而自己这边,三年前,从齐国逃亡出来的时候有十乘车马,还有百十个仆从。 而今,公子甚至打捞了海边的海草,晒干了带回来当菜蔬,捡拾海边的蛤贝,用来煮作羹。 虽然味道也不错,但君子割不正不食,这样下去不和海边的东夷野人一样了吗? 虽然他们从齐国出走时带足了齐刀币,珍珠美玉,绢丝礼器也有不少,可是光为了在莒国安顿下来就花费不菲,最后只有用工商之道来赚取钱财谋生和交际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