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身世明了左右难
“然儿爹爹家世显赫,谢家乃江南名门望族,是江南第一家族也不为过。你爹谢雨乃长房长孙,自幼被家族寄予厚望。娘出身平凡,然儿外公葛岩行喜好风水堪舆之学,也算有名气。娘从受外公熏陶,也略知一二。然儿外婆是当地书香门第蔡家之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因为外公曾经为外婆家看过风水,被娘的外公看上,所以才有了然儿的外婆。娘的琴棋书画均是得自然儿外婆的传授。”
这一段话的有些复杂,然儿和青莲稍微消化了一下,才接着看下去。
“娘十四岁那年,和外婆在家学习琴艺,不想被路过的谢雨听到。便登门拜访。那时你爹也不过十六岁,尚未定亲。如此,一来二去,爹娘从相识,到相恋,到私定终身。只是,当你爹把此事禀告家族时,却遭到谢家上上下下的反对。娘当初看上你爹,并不知道他是名门望族谢家之人,只是看上你爹一身的儒雅气质。直到你爹在外面买下房子,把娘娶回半年后,谢家人找上门来,你爹才告诉娘实情。娘不忿于你爹的欺骗,又不想你爹和谢家为了娘而闹僵,再,娘与然儿外公外婆也无力和谢家争持。无奈之下,娘只好交代然儿舅舅照顾好外公外婆,独自离家出走。离开时,娘已经怀然儿四个多月。几经周折,才来到夏村这里,以后的事情然儿大都知道了。”
“娘因为曾经跟着外公涉猎过堪舆之学,知道此处乃是传中的养阴之xue,只是这种林xue极为难得,世上并没有几个人真正见过,何况娘只是偶有涉猎,并不精通。只知道一,葬于养阴之xue中,其魂魄不会马上湮灭。娘是想多看看然儿,多陪然儿几年,如此娘便知足了。”
“至于然儿要不要去寻找你爹爹,娘不想参与意见,然儿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应该有了自己的主见。娘也想过,娘当初离开时,并没有告诉然儿爹爹,估计他会派人四处寻找我们娘俩。娘虽然不同意然儿在未成年前认亲,成年后的然儿要怎么做,娘也不再干涉。只有一然儿需谨记在心,然儿爹爹是个好人,只是谢家却不是普通人家。要不要回归谢家,望然儿仔细斟酌。一对翡翠手镯是外婆给娘的,娘留给然儿。金镶玉的簪子是你爹给娘的定情之物,那块玉佩是谢家祖传之物,只有长房长孙才有资格佩戴,也是你爹交给娘的。这两件东西就留给然儿处理吧。然儿记着外公家在临康城的住址:西城捣衣巷。娘绝笔,某年某月某日。”
信就写到这里,看落款的时间,是娘临去世前的三天。整个笔迹虽然看起来很吃力,却不见一紊乱。每一页纸上都有泪水沾湿过留下的痕迹。
看完娘留下的信,然儿抱着青莲痛哭了一场。青莲也陪着掉了许多眼泪。
“jiejie不要如此伤痛了,既然娘也知道这里是养阴之xue,又经姚大叔和姚爷爷两番帮助,莲儿想总有一天会再听到娘话的。”
然儿更是期盼着能和娘话,诉诉这些年来的委屈和艰辛。
“jiejie打算怎么处理和谢家的关系?要不要去找jiejie的亲生爹爹?”
“jiejie和谢家没有关系。要不是谢家从中作梗,娘怎么会年纪轻轻就撇下然儿离世而去?至于爹爹,认自然是要认的,也要到外婆家去看看,替娘尽尽孝心。这么多年,爹爹就派那个葛壮来找过一次,显然也没怎么把我们母女放在心上。只是,外公外婆家一直没有音讯,反倒教人有些担忧。”
“jiejie,如今家里有张大叔照顾着,我们和娘请几天假,现在又是农闲时候,不妨到临康城走走,先找到外婆家再。”
“我们从没有出过远门,如果能跟着其他人一起就好了。改天我们到杨庄打听一下,看近期有没有去临康城的。另外,也要找个人来帮着看家。不然夜里家里没人也不好。”
“那次张大叔,张婶子在家也闲着没事做,张大叔夫妻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已经出嫁,闺女比jiejie几岁,不如把她们都请来,大不了多付几两银子的工钱,我们也落得清闲不是。”
“莲儿这注意好,张大婶和张家妹子来了,我们平时也有个伴。明天就问问张大叔的意思。”
张大柱岂有不同意的道理,不用然儿还多给六两银子的工钱,就是不给工钱,仅仅是管吃住就已经不错了。当天把西边的草屋收拾好,第二天就让张家三口住进去。每月按时从然儿那里领粮米,油盐菜蔬自己准备。然儿和青莲把娘的木像供奉在属于青莲的西间,轻易不让外人进去。
张婶子也是个勤快利索的女人。张家妹子叫张玉,长的文文静静的,虽然收不上多漂亮,却是给人一种很踏实稳重,而又十分清爽干净的感觉。然儿和青莲都十分喜欢玉。并不让她跟着爹娘干活,拿她当自己的亲姊妹般,一起做女红,玉没有读过书,每当然儿和青莲读书写字时,玉虽然在做着手里的女红,那眼神里却满是羡慕。
“玉jiejie想不想学认字?”
“想。”
玉一迟疑都没有,立马就开口道。
“那就让jiejie教你,莲儿也是跟jiejie学的。”
“然儿jiejie,我能学吗?”
“怎么不能?玉只要愿学,jiejie教你就是了。”
张大柱夫妻见然儿姐俩对自己女儿如此照顾,干起活来更卖力气。自从张婶子来了之后,然儿和青莲几乎就没再动手干过家里的活计。就是一日三餐,一般也是张婶子带着玉,一起帮着为姐俩做好了,才回去做自家的饭。
六月初十,然儿和青莲终于打听到,杨庄有户人家要去临康城,一是去看闺女,二是顺带拉些当地的土产,到那里卖,赚差价以贴补家用。是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妻,还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儿子。男人姓谢,是杨庄街上人家,儿子叫谢宝。女儿本来就嫁在杨庄,是女婿家里有人在临康城做生意,两口于前年就搬到临康城中,也盘下一个杂货铺子,靠铺子的日常经营过活。
这些都是路上然儿和青莲跟谢大婶话时,听到的。一行人是六月十六从杨庄出发的。事前好,然儿和青莲总共付给谢大叔一家三两银子,包括路上一起搭伙吃饭。
这一段话的有些复杂,然儿和青莲稍微消化了一下,才接着看下去。
“娘十四岁那年,和外婆在家学习琴艺,不想被路过的谢雨听到。便登门拜访。那时你爹也不过十六岁,尚未定亲。如此,一来二去,爹娘从相识,到相恋,到私定终身。只是,当你爹把此事禀告家族时,却遭到谢家上上下下的反对。娘当初看上你爹,并不知道他是名门望族谢家之人,只是看上你爹一身的儒雅气质。直到你爹在外面买下房子,把娘娶回半年后,谢家人找上门来,你爹才告诉娘实情。娘不忿于你爹的欺骗,又不想你爹和谢家为了娘而闹僵,再,娘与然儿外公外婆也无力和谢家争持。无奈之下,娘只好交代然儿舅舅照顾好外公外婆,独自离家出走。离开时,娘已经怀然儿四个多月。几经周折,才来到夏村这里,以后的事情然儿大都知道了。”
“娘因为曾经跟着外公涉猎过堪舆之学,知道此处乃是传中的养阴之xue,只是这种林xue极为难得,世上并没有几个人真正见过,何况娘只是偶有涉猎,并不精通。只知道一,葬于养阴之xue中,其魂魄不会马上湮灭。娘是想多看看然儿,多陪然儿几年,如此娘便知足了。”
“至于然儿要不要去寻找你爹爹,娘不想参与意见,然儿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对事情的是非曲直,应该有了自己的主见。娘也想过,娘当初离开时,并没有告诉然儿爹爹,估计他会派人四处寻找我们娘俩。娘虽然不同意然儿在未成年前认亲,成年后的然儿要怎么做,娘也不再干涉。只有一然儿需谨记在心,然儿爹爹是个好人,只是谢家却不是普通人家。要不要回归谢家,望然儿仔细斟酌。一对翡翠手镯是外婆给娘的,娘留给然儿。金镶玉的簪子是你爹给娘的定情之物,那块玉佩是谢家祖传之物,只有长房长孙才有资格佩戴,也是你爹交给娘的。这两件东西就留给然儿处理吧。然儿记着外公家在临康城的住址:西城捣衣巷。娘绝笔,某年某月某日。”
信就写到这里,看落款的时间,是娘临去世前的三天。整个笔迹虽然看起来很吃力,却不见一紊乱。每一页纸上都有泪水沾湿过留下的痕迹。
看完娘留下的信,然儿抱着青莲痛哭了一场。青莲也陪着掉了许多眼泪。
“jiejie不要如此伤痛了,既然娘也知道这里是养阴之xue,又经姚大叔和姚爷爷两番帮助,莲儿想总有一天会再听到娘话的。”
然儿更是期盼着能和娘话,诉诉这些年来的委屈和艰辛。
“jiejie打算怎么处理和谢家的关系?要不要去找jiejie的亲生爹爹?”
“jiejie和谢家没有关系。要不是谢家从中作梗,娘怎么会年纪轻轻就撇下然儿离世而去?至于爹爹,认自然是要认的,也要到外婆家去看看,替娘尽尽孝心。这么多年,爹爹就派那个葛壮来找过一次,显然也没怎么把我们母女放在心上。只是,外公外婆家一直没有音讯,反倒教人有些担忧。”
“jiejie,如今家里有张大叔照顾着,我们和娘请几天假,现在又是农闲时候,不妨到临康城走走,先找到外婆家再。”
“我们从没有出过远门,如果能跟着其他人一起就好了。改天我们到杨庄打听一下,看近期有没有去临康城的。另外,也要找个人来帮着看家。不然夜里家里没人也不好。”
“那次张大叔,张婶子在家也闲着没事做,张大叔夫妻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已经出嫁,闺女比jiejie几岁,不如把她们都请来,大不了多付几两银子的工钱,我们也落得清闲不是。”
“莲儿这注意好,张大婶和张家妹子来了,我们平时也有个伴。明天就问问张大叔的意思。”
张大柱岂有不同意的道理,不用然儿还多给六两银子的工钱,就是不给工钱,仅仅是管吃住就已经不错了。当天把西边的草屋收拾好,第二天就让张家三口住进去。每月按时从然儿那里领粮米,油盐菜蔬自己准备。然儿和青莲把娘的木像供奉在属于青莲的西间,轻易不让外人进去。
张婶子也是个勤快利索的女人。张家妹子叫张玉,长的文文静静的,虽然收不上多漂亮,却是给人一种很踏实稳重,而又十分清爽干净的感觉。然儿和青莲都十分喜欢玉。并不让她跟着爹娘干活,拿她当自己的亲姊妹般,一起做女红,玉没有读过书,每当然儿和青莲读书写字时,玉虽然在做着手里的女红,那眼神里却满是羡慕。
“玉jiejie想不想学认字?”
“想。”
玉一迟疑都没有,立马就开口道。
“那就让jiejie教你,莲儿也是跟jiejie学的。”
“然儿jiejie,我能学吗?”
“怎么不能?玉只要愿学,jiejie教你就是了。”
张大柱夫妻见然儿姐俩对自己女儿如此照顾,干起活来更卖力气。自从张婶子来了之后,然儿和青莲几乎就没再动手干过家里的活计。就是一日三餐,一般也是张婶子带着玉,一起帮着为姐俩做好了,才回去做自家的饭。
六月初十,然儿和青莲终于打听到,杨庄有户人家要去临康城,一是去看闺女,二是顺带拉些当地的土产,到那里卖,赚差价以贴补家用。是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妻,还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儿子。男人姓谢,是杨庄街上人家,儿子叫谢宝。女儿本来就嫁在杨庄,是女婿家里有人在临康城做生意,两口于前年就搬到临康城中,也盘下一个杂货铺子,靠铺子的日常经营过活。
这些都是路上然儿和青莲跟谢大婶话时,听到的。一行人是六月十六从杨庄出发的。事前好,然儿和青莲总共付给谢大叔一家三两银子,包括路上一起搭伙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