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朝会
四月初的长安春日将去夏日未至,春风带着暖意吹进太极宫。 “陛下,已经丑时了。”老宦官端着一碗莲子羹走了过来,“休息一会吧。” “唉!”李世民看着面前的奏章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高明如此,朕奈何哉?” 老宦官当然知道李世民说的是太子谋反的事,这样的事即便是像自己服侍李世民十几年的老人也不敢插话,事涉皇位,历朝历代为了谋夺这座皇位,哪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 “奴婢不过宦侍,刑余之人岂敢妄议朝政。” “说罢,”李世民两眼无神的看着空荡荡的大殿,“你看着承乾长大,此事何以至此。” “奴婢以为此事恐有蹊跷,”宦官试探着说。 “讲出来。” “诺。”宦官向后退了一步,两眼紧盯桌面:“奴婢知道不多,身为太子而谋反者,奴婢仅知戾太子一人,太子之事似有相似之处。” 李世民内心深处也有这样的疑问,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什么要反,难道是自己要废太子吗,自己当然没有这个意思,自己在群臣面前多次宣告太子必是承乾,他又怎么会起疑心。 还是因为承乾想要早一点做天子,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而已,朕登基时已近三旬,他又怎会心生怨望。 况且刘据在长安举兵发刑徒百姓,和汉武帝的大军相战五日方才收场。 而高明身边人的供述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引导自己去东宫再逼自己禅位。 这种计划是三岁孩子想出来的吗?东宫也是太极宫,在皇宫里太子什么时候有过胜算,就算自己到了东宫,身边难道就没有卫士吗? 一声令下千牛卫,监门卫冲进东宫就能结束这场闹剧,高明参与朝政十几年岂会犯这种错误。 还有纥干承基告密是不是太巧了,刚刚谋划好就前来告发,就算是因为被齐王牵连,也有些牵强。 李世民心中这个念头愈发强烈,太子奢侈好色不过小事,自己怎会为了这点小事而废太子,况且承乾乃是嫡长,朕岂会废之。 李世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不必说,这背后必定有阴谋,承乾被废谁能得利? 这个问题开始映上心头,不知不觉李世民已经把李承乾摆在阴谋的受害者的位置上。 时间飞逝,羹汤已冷。 李世民一口没动,心中萦绕着还是这个问题,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身影,青雀,雉奴,乃至于长孙无忌,侯君集,汉王李元昌,吴王李恪,就算是告密的纥干成基也在脑海中闪过。 自己的儿子貌似是得利最丰厚的,承乾被废,他们或许就能成为太子,长孙无忌得利亦是不少,无论承乾成功与否,他都能稳居权位,执宰朝政,如若承乾成功必定要倚重长孙无忌来稳定朝政,如果承乾事败,新太子无论如何都要借重长孙无忌,或许还可以成为托孤之大臣。 李元昌为什么要参与进来,这对他有何好处,此事与他有何干系,李世民怀疑这个人的野心,单单为了一个女人就值得撺掇太子谋反吗? 侯君集早有反心,志大才疏,昔日李靖就告诉过自己,道宗也曾说过,适逢其会便反了,到也不稀奇。 慢慢的天亮了,李世民已经枯坐了半夜了。 “陛下,要上朝了。”老宦官静悄悄的走过来。 “走吧!”李世民把手中枯笔一掷,站起身看着远方,等着宦侍给他更衣。 太极宫门口,一片肃静,肃静的有些压抑,太子谋反不知多少人要牵连其中,多少人要丢了脑袋,多少人要夺了官爵。 臣僚都不敢多说话,御史今天的工作突然变得轻松不少,如此紧要之时,就算魏徵还活着多半也不敢和李世民正面喷口水了。 “吱吱呀呀——” 宫门打开了,不知为什么连开门的声音都有些哀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