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挽明在线阅读 - 第104章 新铁路计划

第104章 新铁路计划

    冯铨稍稍走了回神,就立刻醒悟过来了。不管皇帝要不要抬高士卒的地位,现在的他可是需要先讨得皇帝的欢心,才能重新在朝堂立足。

    反应敏捷的冯铨,立刻堆满笑容的对着崇祯恭维道:“陛下果然才智天纵,片刻之间就能道出如此雄文,文思之敏捷,让臣实在感到汗颜…”

    本来还在发愣的华琪芳,顿时被冯铨点醒了,马上加入到了对皇帝的吹捧之中。

    对于两人的吹捧,朱由检刚开始还颇有些羞愧,但是很快他就醒悟过来了,这个时代应该没人会揭穿他抄袭的事。

    稍稍得意了一小会,崇祯便制止了两人继续吹捧下去。他开始询问冯铨,这些天来接手大明时报遇到了什么问题。

    冯铨这些天在大明时报主要干了一件事,依仗着他前阁老兼顺天府士绅领袖的身份,招揽了一批北直隶的士子。

    这些北方士子都是,想要依靠科举进入仕途基本无望,但是又不屑于从事其他产业,家中小有资产不愁生活。平日里不是以诗文会友,就是拜见有名望的当地缙绅领袖,试图为自己钻营个官职。

    大明时报刚刚开办时,虽然刊登过招募启事,但是主笔柳敬亭个人名望太低,且大明时报同前东厂之间的隐约联系,让这些北方文人都心怀疑虑,不愿意去应聘。

    冯铨接任大明时报主笔之后,首先就是把记者的名字改成了采风使,又大肆宣传大明时报同东厂毫无关系,只是借用了东厂的旧居而已。

    冯铨以前内阁首辅的身份为大明时报宣传鼓吹,顿时打消了大多数文人心中的疑虑。而采风使这个名称,听起来就很有历史感觉,比起记者这种不知所谓的称呼,采风使更像是朝廷设置的官职名称。

    因此当冯铨亲自写信招揽北直隶几位较为出名的文人时,这些文人也就放下了矜持,扭扭捏捏的接受了大明时报的聘请。

    有了这些地方文人领袖的示范作用,北方的读书人就开始青睐起大明时报招募的职位起来了。

    而随着这些北方颇有文名的士子加入大明时报之后,大明时报也开始受到北方士绅的重视,不再是一份市井中人在茶余饭后用来打发时间的故事杂谈了。

    不管崇祯认不认可,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始终都掌握在地方缙绅的手中,即便是大明时报和地方缙绅说的都是同样一件事,那些地方民众也更愿意相信地方缙绅对这件事的解读。

    比如,崇祯一直在喊要根治海河,报纸上刊登了,地方县衙也传达了。但是北直隶的民众并没有为此感到欣喜,反而十分担忧,这是朝廷试图增加税赋徭役的手段。

    而当冯铨出面号召地方士绅支持朝廷整治海河的决定后,北直隶的民众们这才放下了担心,开始热情的配合到地方上勘察地理的治理海河勘察队。

    听完了冯铨对于大明时报工作的汇报,朱由检也不得不对冯铨大加赞赏,不过他还是对着冯铨再次重申道:“冯学士的工作做的非常好,不过朕还是要提醒你一句,关于白话文和拼音字母的推广,一定不能松懈。”

    冯铨立刻躬身说道:“臣一定会继续推进,柳主笔在这方面留下来的工作的。”

    朱由检这才觉得有些满意,他继续询问道:“那么你组织河北士绅参观铁路的活动,可有什么收获吗?”

    冯铨迟疑了下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臣召集了京畿附近的士绅去参观了兵工厂内的铁路,大家都觉得这个叫做铁路的运输方式大有意趣。

    不过他们对于投资门头沟到京城的京西铁路并不感兴趣,这些士绅托臣向陛下说明,如果朝廷愿意投资北京到涿州的铁路,那么他们愿意献出建设铁路的用地,并承担一半的建设费用。”

    “这群只顾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土鳖。”朱由检心中暗暗吐槽道,他不用想也知道,冯铨召集的士绅,大部分应该是涿州附近的人士。

    朱由检询问了几句,大约清楚了,涿州到京城的距离,大约是门头沟到京城距离的一倍。

    看着皇帝并没有表露出什么不满神情,反而陷入了思考中,冯铨终于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士绅们虽然觉得铁路的运行方式很让人新奇,但是对于在两根铁条上长时间运行载货马车,他们总觉得这种运输方式不怎么安全。

    特别是通过收取铁路的运费,用来偿还投资铁路的本金。这种方式看起来不错,但是他们对于铁路每天的货运量能不能达到计划书上夸口的数量,同样不怎么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