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认真打算写作,出书的时侯
我是严肃地打算用业余时间,借用文学手段,写点有意义的东西。因此才着手写《未来22世纪》。严肃就严肃在,我并不奢望一鸣惊人,也不奢望借此出名,借此发财。我从来不会象少男少女一样,拿起笔就指望作品惊艳,对着镜子就想象着星探留神,看着娱乐圈就以为那是自已混迹的场子……,只是希望将自已“看到”的告诉读者,只要他们愿意阅读,就有机会接受我的文字!所以第一是读者能看到我自由创作的文字,第二是我的文字能让读者理解接受,两个必要条件。 所以我才会从研究中文网站,研究今天的“文学市场”开始,建立自已“文学故事”需要活动的世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不也是同样的方式开始起步吗?否则他如何告诉观众,那一个“银河社会”?现在看来,可能进一步地还要归纳总结一下中国的“文学史”,然后才真正着手。因为严肃的作品需要消耗作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业余创作虽然有点乐趣,但如果毫无真实读者就另当别论,目的和方法都有所更变。 很早以前就有出版商,想联系我写点什么。虽然我对自已的文字笔力一向自信,但是一来是天性谨慎,不明白为什么天上会掉下大馅饼;二来是心知肚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三来的确没有太多业余时间,四来对于“出版业”没有太多认识,对于版税的来龙去脉不太了了;所以暂时拒绝。 现在看来,此乃明智之举。因为对方几家出版商,显然不是什么准备约稿出书的好事,而是广播薄种,让所有看似有潜力的作者都写书,代价反正是作者的时间;对于出版商来说就有了可以挑选投资的侯选。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出版商仍然太乐观了些,他们当时不太可能了解到,平面媒体乃至传统书店,都正在衰落。他们也不太可能准确知道,要炒红一本书,需要多大的投资。尽管出版商比绝大部分作者都知道,成功出一本书,投资远远超过初稿的印刷。笔者显然不属这类作者之一,笔者很清楚难度,这也是笔者谨慎的原因。真到近来心得多起来,材料也多起来,生活开始安定,才真的想起写书。所以我想写书,不是“想借书炒得名利”而是想着“写书,写本什么书好呢”的思路,而是毫无冲动地,“我可以写书了,但是这书值得投入多大的精力本钱呢”的考量。 所以我才会从整个文学背景,市场去着手,首先就排除了《甄鬟传》,《琅琊榜》,武侠小说,神怪幻想,动漫故事之类的可能性。我可以分析这些作品,为什么“看似有市场”。它们只是看似有市场,因为全世界都没有看到这类作品的作者,有发财的;甚至连达到普通打工小康的作者,比例都不大!但是我不会去写这种“作品”,那怕有人用钱去争辩那是“文学”,甚至是“文学的主流”。 但是他们也只是用钱去争辩而已,那就是投资去搞那种影视作品。的确,搞影视作品的市场大点,娱乐圈中看似有钱的也多点,能够成为娱乐圈中偶尔采用作为“影视题材”的作者似乎可以风光(真风光吗?我没听说过)一下,但是那种钱赚的是影视圈的钱,能够落到原创作者手上的极少,而且绝大部分收入归属于“影视剧本”的创作者,而不是原作者。而原作者却不可能一开始就去创作剧本!